一、电商格局现状:总体来看,电商平台化、集中化趋势以及马太效应越来越明显
目前
电商格局主要有以下几大特征:
1、 B2C电商越来越集中化。2010年前十大电商占B2C份额仅为48%,过去了三年的时间,前10位B2C份额已达85%,目前垂直类、小的B2C在弱化,未来是电商巨头之间的竞争。
2、 B2C开放平台的发展趋势明显。2010年算上淘宝商城B2C只占网络零售20%多的份额,现在天猫加京东POP平台占比60%多,排名前十位电商现在都在做开放平台,包括唯品会和凡客。开放平台正在成为电商巨头的主营方向。
3、 移动电商已经崛起。移动电商在移动网购方面份额占比在增大,今年能到15%,目前手机端的规模大于平板端。中国目前有4.6亿的3G手机用户,占5.8亿互联网用户的比重达80%以上。未来手机用户比PC端的互联网用户要大很多,移动购物具备随时随地购物的特征,且智能手机也越来越便宜,未来三年手机端移动网购将占整个网购市场的30%以上(影响力大于30%)。目前京东、苏宁易购等电商网站也都在把移动电商作为发展的重心。
4、 网购规模增速已经放缓。以往依靠网民红利,以及网购渗透的品类范围的扩大(比如生鲜今年逐渐成为网购热点),网购能有比较快的增长,但现在随着网民增速放缓,网货化的品类逐渐减少,网购增速也在放缓。2012年60%的网购增速是有一定水分的,今年网购增速会有非常大的差异,根据艾瑞内部数据,一季度网购增速只有28%,公开披露的数据与实际数据存在较大差异。2013年B2C市场规模仍会有60%-70%左右的增长,但C2C市场可能仅有微弱增长,综合起来,整体网购份额可能只有不到40%的增长(实际增速)。网购增速放缓对于电商格局影响较大,各电商之间的竞争会更加激烈,而在各细分类目中,化妆品、家电、3C品类方面的竞争都将是白热化的局面。网购增速放缓将会影响电商的成本,其中流量成本上升会成为主要的问题。未来电商竞争将不会是靠烧钱营销进行跑马圈地的形式,而是供应链、精细化运作、运营模式以及物流的竞争。
二、电商渗透率:标准化产品渗透率仍有提升空间,其他品类根据商品特征等因素的不同而有所差异
分品类来看电商渗透率的情况:
1、 服装方面,渗透率基本已经到顶了,现在渗透率20%,未来有可能到30%,尚有一定空间。
2、 3C方面,现在渗透率比服装高,未来还有一定空间,3年之内超过50%、60%存在可能性,百思买在美国最大的竞争对手是亚马逊,亚马逊目前的3C销售规模已经接近于百思买全球的份额。
3、 家用电器方面,小家电的渗透率比较高(奔腾电器线上份额占比40%),如剃须刀、吹风机等商品较为适合在线上销售,主要由于其款式少而且体验需求不高,未来将和3C产品一样会有较高的渗透率;大家电受物流的影响比较大,由于我国幅员辽阔,像京东这种以枢纽式的大物流中心作为核心的电商,跨区域配送的物流成本比较贵,京东的家电用户主要是集中在一线城市,其中北京上海占比超过一半,其他地方配送主要受到物流覆盖的限制,物流成本高于当地苏宁门店。
4、 建材家居方面,一些板式家居渗透率较高。除了宜家靠线下体验为主以外,现在一些小的板式家具都转移到了线上(比如林氏木业等);此外,软家具、实木家居等受制于物流配送困难、高单价、体验需求等原因,渗透率不高。整体来看,未来建材家居渗透率仍有可能提升,但会有天花板。
5、 生鲜方面两极分化,大众化的生鲜并不适合电商,比如单价比较低的水果和青菜,由于生鲜的仓储、配送及损耗率成本都比较高,其只适合一些高毛利、高客单价的生鲜品类,未来生鲜电商也将会集中于中高端的商品。
6、 汽车方面,二手车、新车销售渠道与4S店息息相关,线上只是一个补充的渠道。
总结来看,电商渗透率与物流建设、以及各个行业对电商的认知度有关,未来渗透率的增长趋势将会放缓。其中3C、书店将会是超高的渗透率,对线下冲击较大;服装方面,欧美地区由于品牌服装价格政策线上线下一致,渗透率稳定在10%-15%,中国线上价格一般低于线下,渗透率可能会略高,但现在品牌电商的渗透率仍较低,淘品牌渗透率相对高一些;家居建材、药店、便利店、菜市场等仅受到电商的微弱冲击;汽车4S店、加油站等线上渗透率低于1%。
三、未来的电商格局:竞争+冲击+变革
关于电商格局的未来发展趋势,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方面,我国电商发展目前到了关键的节点,巨头间的竞争将更加激烈;另一方面,电商在一些空白领域里的影响力会越来越大,也有可能会颠覆掉这个行业;第三方面,电商对于传统行业来讲不仅仅是一个渠道,比如对服装行业来讲,电商的冲击有可能会影响到它供应链的变化,从粗放型的供应链向个性化精细化转变(根据消费者需求的变化而变化)。
电商格局现状及未来状况分析:
http://www.tianinfo.com/news/news595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