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总结:
1面试的内容准备1)专业部分:我当时都是纯报佛脚,每次面试前捧五六本书用一天的时间翻一下有点印象,还让我熬过了几轮,我觉得对于平常好好学习专业知识学得认真的同学应该都没有难度,当然在面之前,建议根据中金面试的重点再复习一遍,就是我上面说的那几个重点,我觉得专业这块是没有问题的。还有要会用英语说专业名词,比如英文的报表科目,有可能面官用英文问吧(我倒是没碰到用英文问专业知识,只是用英文问了个人经历等行为性问题。2)行为面试,个人经历,简历内容,why IBD, why 中金,why u,what did u do in ur internship?这几个问题一定要准备,我被问到了好多次,这块内容一定要会用英文讲。
2压力面试吧,因为强度较大,脑子要转得很快。我在第一轮面试的时候三个面试官问我的问题我都有完全没学过的,我很诚实地说我没学过或者不是很清楚,而不是乱编,但我会说,我可以凭自己对这个问题的理解说一下自己的认识。不懂时,要诚实但会积极思考。
3把自己打扮得有气质些,据说投行对外在还是挺看重的,我面试的时候也觉得大家才貌兼具,自我惭愧。。。
4 自信!!!!!!!既然都来面试了,就不要怀疑自己了。其实面完你会发现,中金的面试也不过如此,一切都没有想像得那么遥不可及。
德勤咨询
只去了群面。因为个人情感原因不是很想去。。。但是这算是我唯一一次能算得上咨询的地方有面试机会,所以有了点对咨询面试的小体会。咨询的群面和其他行业的群面考察点不同。其他行业的群面我的体会是,明确你在小组中的角色并扮演好,像快消行业,四大中我比较了解的普华,还会很看重领导力,比如对团队的影响力和引导能力,更看重行为表现,而不在乎案例本身的答案。但咨询,我个人觉得更看重分析的能力,是不是真的在给出有意义的思路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或者答案,看重对于案例的分析。(鉴于我对咨询行业面试并未真正亲身体验,不知是否准确,但是快消的群面还算有点小理解的)。
宝洁
宝洁的面试流程我就不赘述了,论坛上都讲得很详细了。笔试包括图形逻辑和性格测试。对于这块,我觉得如果你很重视宝洁,那就把图形题的88道题都做一遍,不仅宝洁有用,其他笔试都会有用。然后是托业考试,英才见面会(所有过托业的都能参加,一定能进入面试,如果没有收到通知一定要去联系宝洁的人!)接着第一次单面,最后终面。宝洁原本是我最理想的公司,因为觉得宝洁的市场非常强大,一面之后被拒失落了会(关于对这个问题的认识会在之后讲到),在知道结果的两天里一直觉得很奇怪为什么没过一面,后来在翻简历时突然发现自己的简历上出现了两个错误,一个是实习时间年份写错,一个是一个经历中我所领导的团队人数写错,恍然记起面试官在面试时都向我确认了这两个数,那时候还奇怪为什么要把数问得那么清楚。。。。。。一个是打印错误,一个是记忆错误。原来面试官已经发现我叙述的和简历上不一样!这应该和我的败走一面有很大关系吧,我想如果我是面试官,也会把我踢掉,这个失误至少可以让人有两个推断,第一,我的经历有不真实成分,二,我没有认真对待公司面试。虽然这两者于我而言实际上都不成立。所以教训为,一定要反复核查自己的简历,特别是数字上有没有出错,可以让第三人帮忙看,自己容易有惯性思维。简历一定不能有任何小错误,如中英文格式的标点不要混用。
欧莱雅
由于本身对欧莱雅不是很感兴趣,所以没有任何准备就去了,个人感觉,欧莱雅的第一面相当不专业。。。。。。当然可能这只是个热身吧。还有,如果对美容产品不是很在行或不感兴趣的,就别去了。。。。。。。对欧莱雅的产品的各个方面最好都要了解,比如各种产品的代言人也要知道,像我这种本身对自己的女性美就很马虎的人的确不太适合去欧莱雅。。。还有,一定要好好化妆好好打扮再去!唯一一次面试中碰到基本女生都化妆了,而且很多穿的正装都有小心机,超美的。于是作为素颜的我到了那儿第一次碰到在讨论过程中连话都不想讲。。。于是我打酱油状坐了一小时。
三、拿到offer的
强生MKT管培百威globalmanagement trainee 普华审计
先讲强生吧~我申的是强生(中国),就是做消费品,比如baby care这些的。
强生下面一共有九个分公司吧。每个分公司的招聘除了第一轮的笔试,其他都是完全独立的!所以如果你笔试完发现身边的同学都去面试你一点消息都没有,一定要搞清楚你们报的是不是同一个公司。我当时一直这么安慰自己,猜测应该是各个公司分批进行的。
笔试只是性格测试,之后等了相当长相当相当相当相当长的时间。。。等到身边所有申其他分公司的朋友都面完了,结果都基本出了,我还是没有任何消息。虽然觉得被性测这种东西刷掉让人相当不甘,也只能把强生当作未顠过的浮云了。后来某一天,我突然接到面试电话通知。。。两天后去面试。当时纠结了好久要不要去,因为当时好像已经拿到了普华的offer,然后百威还有终面,觉得应该能拿到,就不想再折腾,虽然这两个不是心里最想要的,但找工作找到后来就是斗志很少,只想赶快结束吧。。。最后还是去了。(这种先纠结最后都想试试不想放弃任何希望的做法非常符合我的风格。。这种风格让我徒增了相当多的多余的烦恼。。。)鉴于这种不想折腾的心态,没有看任何面经就去面了。
初面是群面,内容很常规,就是大家一块小组讨论做一个case.这里想说的是关于群面一定要抓住任何可以给面试官留下印象的机会!坦言说,我觉得我在一开始讨论的时候对自己的表现相当不满意,有点走神,因为那天去的时候就没睡醒。。。但快结束的时候我想既然我挺喜欢强生,不能这么一直不振,于是我这样做了(囧。。):最后决定谁来做presentation的时候,所有人都推荐还有一个清华还是北大的会计专业的MM,说因为她对成本计算这块比较熟悉。但我当时的感觉是,她当时一直在做计算,未必对我们的整体框架和细节有很完整的了解,而我参与了全程讨论,并都作了记录,而且我有一个长处就是思路比较清楚,逻辑性强,对做pre又蛮有经验的,再看那个MM,也不能说对于这个机会非常兴奋,我当时觉得我能够做得更好。当然,除了让小组有更好的表现外,私心也很大啦,就是我一直觉得我的pre是能够给面官留下深刻印象的。但怎么能够接过至少是分享这个pre的机会呢,我听到一个女生说她不做pre,因为英语不好,我连忙对要做pre的MM说,如果你需要分工的话,我可以协助你做pre,我英语还行。这里要感谢那个MM,她对自己的定位也很清楚(要么就是MM英语不行。。。),她马上说,那你做吧,你对整体框架和内容记得比较清楚。我帮你写板书。因为时间很赶了,我们马上达成一致,于是我连忙带着大家把思路理了一遍,理完就到时间了。说的效果我觉得还是不错的(这里为自己的pre功力小小骄傲一下),也要谢谢MM在我一下子想不好一个词用英语怎么说时她在旁边提醒了我。做完组员都很满意,都说我表现得很好。还有很善良的组员说她觉得特别抱歉今天没出什么力。大家都很nice呀~~~~
上午面完强生,下午我又大老远地跑到欧莱雅打了圈酱油,回来的时候算是庆祝下除了百威终面外所有面试基本都结束了,晚上计划吃火锅和去电影院看电影。买了电影票,吃着火锅聊着天,突然接到一个电话,说让我明天上午去参加强生单面。。。当时有点懊恼想早知道不买电影票吃完就回去准备下,无奈买了票那就还是看吧,那天还是看了生化危机。。。吓出一身冷汗身心更疲之后回到宿舍已经快晚上11点,于是拿着电脑飞快搜索了下网络看强生最近有什么新闻和他的公司介绍,折腾到12点,睡也,豁出去了,想潇洒就潇洒到底吧。。
第二天面试候场,无比震惊地听到今天是终面,三个面试官面一个,而且全英文面试40分钟左右。。。顿时肠子有点悔,早知道不看电影了回来再准备下。。。看来这次真豁出去了,于是啥都不想坐等终面。听到一个回来的北大的GG和他的同学说面官人很nice,过程很舒服,那个时候想北大GG挺自信的嘛~(插话:结果GG真的变成了我的同事,哈哈,GG那时候应该是没注意到候场里还有我呢~)面的时候的确是三个面官,一个HR,两个市场部的,有一个是类似于中国最大的mkt director,还有一个也类似,不tough.挺和善,上来第一个问题就是你对你昨天的群面表现的评价,我说了我做的贡献后还让我说缺陷。这个问题压根没想到,一般这种只有君群面后紧接着的单面才会有,事隔一天再加一个火锅和一个生化危机的记忆,我表示我已经记忆不清。。。不过,还好我想着我其实每一次群面都能发挥类似的作用,于是就套了一下。。。说缺点的时候我想了几秒钟,说了I should pay more attention to cost calculation. Cause cost control’s important to marketing. 面官很认同的样子。。然后首先是挺常规的结构化的行为面试了,基本都用上了之前准备宝洁八大问的问题,只是要用英语说。不过由于面试得多了,说英语变得相当溜。。。然后是关于对mkt的认识等类似问题。最后面官问我目前的公司有哪些其他公司的offer么?我没说PWC,不然又得纠结专业和市场不对口和兴趣等各种问题了,只说了百威in theprocess.并连忙补充说但最希望来强生。因为对mkt感兴趣,但百威是sales-driven(我觉得我说这个时候又一次展现给面官我对自己的定位和对行业和职位的了解)。又表了下我对mkt的忠心!面官又问那宝洁呢?我当时觉得说我被宝洁拒了不太有面子(哈哈~~),于是模糊地说,宝洁在广州,我更希望在上海发展(不过这也的确是我的真实想法啦~不想去广州。。。)然后面官提问阶段结束,最大的面官非常满意地说excellent!当时我想OMG拿下。。。我提问阶段,问了强生前段时间婴儿药品出的一个负面新闻,说marketer应试在这种公关危机下做什么事,问完,老大又好像很满意地说good question! 然后开始回答。回答完后,老大开始总结,这里也是让我很喜欢强生的一个地方,首先他表扬了我一通。。。最重要的是,他很真诚地和我说了,既然我那么喜欢mkt,那就一定要规划好自己的职业道路,坚持走自己的路等等~~~然后我们愉快地说了再见。。。面完,我想我应该拿下了的。。。
11月30面完,12月15终于接到电话,中间这段时间过得异常纠结,又有点觉得莫非莫名其妙地挂了。。等的过程中12月10号拿到百威offer,当时就想那就去百威吧~
关于缘分。其实老实说,强生的面试是我所有面试中准备得最不充分的,或者完全没有准备。面试时正处于找工作的低潮期,身心都很累。可以说,强生是所有我比较仔细做过网申的公司里,唯一一家我对招聘的流程,面试内容,甚至是市场部进去之后的培养方式,待遇等完全没有了解过,但也是唯一一家是我纯粹因为莫名的喜欢而申请而非任何功利因素申请的(比如申请宝洁是因为他的MKT被宣传得很牛,申玛氏是因为钱很多,申中金是因为钱超多。。。)我只是在08奥运会时偶然参观了强生的会馆,一瞬间就很喜欢,当时有一个念头,如果能在强生工作那一定不错。找完工作学期结束回家过年时翻电脑上的照片,竟然发现我在奥林匹克公园玩的时候,只照了一张和公司会馆的合照,就是强生!现在想起来觉得真的很奇妙呢。那时候更强烈地感觉到,公司和应聘者真的是一个互相找合适的对方的过程。如果真的适合,不用刻意修饰,展示最真实的那一面,就可以互相契合。被拒了,不是你不好,而是不适合,而适合与否就无关乎个人能力的高低评价了,而是那个公司对你而言,也不是好的选择。后来好多朋友都说觉得我挺适合强生的,想之前为宝洁准备了那么久,结果无功而返,后来想来,可能也的确不适合那种每个人都很aggressive的竞争环境吧。百威百威的过程我就不讲了,环节很多。我只说三点感想,第一,百威的面试流程是所有面试中我觉得组织得最好的,面试方式也是最科学的。让应聘的孩儿们能够清楚知道整个面试的时间安排,包括每轮面试什么时候开始结束,什么时候知道每轮面试的结果,而不需要将精力浪费在焦急地等待和猜测结果中(这里真是希望其他公司以后也能体谅应聘者的心情,尽量告诉我们各个环节什么时候公布结果!)。面试官的安排非常科学,专业的猎头公司人力咨询师再加公司的相关部门人员,两者可以互补,避免了纯HR对部门人才物质的不了解和纯部门人员对应聘者各方面能力洞察不够的缺陷。面试也很挑战人,我整个过程学到了很多。第二,应聘者能强烈感觉到百威对这个管培项目是很重视的。特别是终面时,全球的高管都来了,几个美国的高管专程飞来面试我们。映像特别深的是最后的panel interview时,一组六个应聘者和六个高管。坐在我对面的是最大的,面试结束时,他和我们说,why we interview you today? Because we hope tomorrow you can be thepeople sitting in front of you当时我挺感动的。第三,是对百威的私人感谢,12月9号面试完从上海回北京,12月10号晚上9点左右收到彩信offer,那天是我的生日。终于拿到了一个接近于职业目标的offer,这三个月来的纠结和担忧在那一刻终于终结。Big day and biggift.所以,我对百威始终是有敬意的。也一直觉得,如果有志于做销售,百威一定是个非常好的平台,这个项目能够让人迅速成长。无论是做事还是做人。

普华
普华我就不细说了,只说一句,对于财务实在是志不在此,但是真的很喜欢普华。和其他三大比,用一个词形容普华吧,大气。
当然这只是个人私心的缘故,公允地说,如果真是想以四大的做起步,不会久留的话,我觉得去哪一大都一样。。。。
至此,将面试的细节讲完,总的来看,算上所有认真填随便填的网申一共做了33家(包括咨询只投简历的那种),做了11家笔试(去掉一些给了笔试通知时间冲突没去的),有7家有面试机会(包括一些本来就不太感兴趣去打酱油的),最后拿到三家offer。拿到的offer和一些大牛们十几个offer相比当然太弱了。。。但总算是去了理想公司和理想职位。从10月到12月三个月,感想颇多。
第四篇:分主题讨论
下面是分主题讨论的一些内容。
一、分阶段网申
由于各公司开始招聘的时间不一样,所以如果想让自己不那么疲惫于做网申,可以将网申截止时间归类,第二批网申的就在第一批应聘基本接近尾声时再做,这样如果你在前一批应聘过程中已经有好的归宿,也就不用再费力做第二批了。
二、不要乱了阵脚 申请自己感兴趣的公司
我始终是反对海投的,文章开头就介绍我自己选择公司的方法。这里还想说的是,可能你会出现我当时的情况,我在求职刚开始时是立场坚定地不乱投公司的,但是到后来,由于出现各种不顺,心态越来越不好,就觉得可能什么工作都找不到,于是也出现了乱投的倾向,投一些我投的时候都觉得完全不愿意去的地方,比如银行。。后来结果民表明,那些公司,我不是没去参加笔试,就是把面试推掉,还有就是没有面试机会(因为自己的经历的确不适合银行),反而还白费了网申的时间。所以,请一直清楚自己想要什么,不要病急乱投医。
三、核心部门问题
在文章开头我已经提到了我的观点,争取去一个公司核心部门,或者根据你想的职业去选择把此职位作为核心部门的公司。想做市场那从快消起步总是个不错的选择,想做销售可能去一些制造业的公司销售会做得更大气些,而像财务、人力这些后台支持部门,也是有公司区别的,我知道GE的财务管培项目很好(公司很重视,财务在GE的话语权很大,虽然刚开始进去很累。。。),还有如果真想在财务会计这方面发展去四大真挺好的~像HR有些公司就比其他公司做得更成体系。好的平台对以后的无论是在公司内部发展还是跳槽都很重要。
四、列表记录应聘过程很重要
建议大家做个EXCEL整理自己的求职过程!不是建议,是强烈建议!!!这样一方面能有清楚的计划,也会明确知道自己对各个公司申请进程。我当时做了五个表格,(1)第一个表是搜集到的各个公司的宣讲会的时间地点,(2)第二个是要做网申或投简历的公司的网申的截止时间。(3)第三个是自己的应聘进程,第一列是各个公司,第一行是网申、笔试、电面、一面、二面、三面。。。offer。正表写网申的信息(如你申请的职位、申请编号、账户用户名密码等,我好多同学后来自己也忘了自己做了哪些公司的网申请或者忘了自己申的职位,在面试的时候会很尴尬。。)各公司每次被通知笔试面试的时间和地点等。记得每周初查看这周你需要参加的笔试面试等。同时,我还在每次收到一家公司拒信的时候把那家公司的名字标灰。。。。于是你就看着灰的公司越来越多,你需要对付的公司越来越少,精力也越来越可以集中。。。(一定要这样乐观地想哈哈)(4)第四个是我的求职意向,即目标公司,分行业列,把各个行业的公司按意愿程度标不同的颜色,这样就能及时检查这几个公司的招聘动向。(5)第五个是一些公司的信息,当时我列的是全球五百强公司的前100名,结合五百强信息和其他信息而得出的快消公司的排行,咨询公司的类别和排名等。这也是我当时搜了很多信息才总结出来的。
五、简历的tips
以下简历的tips只针对外企。。。。
1一页!!!若需中英文,就是中英文各一页,一般中文简历放在前,英文简历放在后(毕竟HR也都是中国人。。。习惯于看中文简历,但会浏览英文简历,看英语水平如何。。因此,英文简历尽量保证用词的地道,如果有可能的话,让外国人改一下挺好的,灵活运用各种动词,一般都是以动词开头吧,即使表达的中文意思一样,也要用不同的动词。。)
2做简历的方法,推荐一种方法(我觉得非常好用),用表格的方式,这样左右分列比较方便,然后打印或者上传的时候隐藏表格框线即可。
3不贴照片,除非有要求(除非你美若天仙或者玉树临风,而且照片和现实差距不大。。)
4内容分类:教育背景、实习经历、学生活动、获奖或者证书情况的集中陈列等其他。各板块内容一般都按时间顺序倒叙,最接近现在的写最前面。(1)一般教育背景写最前面,包括学校、专业、GPA、奖学金。所修课程这一项根据简历篇幅看吧,如果内容多这一项就不用写了。(2)实习经历和学生活动,我当时由于篇幅原因,把这两个并在一起,合名叫实践活动。。。(3)获奖或者证书等其他,我当时将这一块都命名为“个人信息”,写了英语证书、计算机水平,所获奖项,还加了一块兴趣爱好,因为考虑到想把面试官引导到我喜欢的旅游上来,以此体现我的一些特质,这算一个小技巧吧。
5经历的写法,叙述事情,不要只说头衔!告诉面试官你在每个经历里扮演了什么角色,做了什么,获得了什么结果,在整个叙述过程中,如果能用数字一定要用数字!(但是一定要记住你写的数字,别在面试的时候说错了。。。)
六、OQ是否要认真做
OQ的作用是个很玄妙的话题。一般对于HR如何通过网申来筛选有两种说法。一是受到很多人诟病的,就是通过计算机提取关键字自动打分,比如对实习经历、成绩(GPA、是否有几等奖学金、年级排名等)、社团经历等,因为一般网申都是选择题,选是或否,或者有下拉框看选自己符合的条件,所以我觉得这种筛法是有可能的。那这时候可能OQ就是那么重要了。二是HR用人工的方式挑重点看,那OQ就会产生作用,如果OQ写得比较认真还是有用处的。特别像PWC的PAR面时是会问到OQ的回答的。由于我们并不知道哪些公司会看OQ,我认为可行的方式是,至少,对于你重视的公司,不论公司如何筛选,请认真填写OQ,也不会耽误太多时间。而且,比较辛苦和认真的找工作可能也就此生一次,而且对未来的发展关系重大,就算有些可能没有回报的付出又怎样,至少你保证了你想去的而又的确需要OQ的公司没有因为你一时偷懒也变成了泡影。
七、笔试的准备
请提前准备笔试!在9月份网申还不多的时候,早点熟悉一下题型和感觉,笔试的答题质量和速度一定是能练出来的。如果你不是这方面天生就很好,多练早练吧!我当时几本都仓促上阵,折了一大批。
八、面试着装化妆
对于一般公司而言,女生上衣下裤(裙)的正装就可以了。化妆的话看个人了。我觉得化妆倒不是必须,必竟不是选美,只要保证整个人干净利落就行。我只有在觉得自己气色不太好的时候涂点BB霜。。。(我化妆的水平基本为零。。)。但如果你去面投行,建议女生化个小妆,那里都是气质男气质女,你也要让自己赏心悦目才更好。还有像面欧莱雅这样充满女性气质和生产美容产品的,你可以穿好看点的正装,比如穿个有裙的正装,衬衫穿得好看点,化个妆让自己变得精致点等。
九、面试后向面官提问
上面已经提到了,这里作为一个专题再重复一下。
关于面试最后的向面官提问环节,还是要再强调一下。如果你对这个工作非常渴望,一定要好好准备。一般两个问题,我个人觉得一个比较容易答和“亲切”的问题,比如什么面官的个人感受了,公司的培训计划发展前途啦(这个问题提不提是有争议的,有HR说,如果你提这个问题,说明你对公司其实并不了解,这些问题都是可以在官网或者宣讲会的时候了解到的。所以我现大已经不问这个问题了,我觉得让面试官说下个人对公司啊,职业啊,经历的感受还挺能让面试官有感触的),还有一个很重要,最好能比较能体现公司特色,较为专业一些,如像我面市场的时候,就会问一些关于品牌战略的问题啦,面四大的时候可能会问些兼并收购的问题摔跟头。。。如果能联系上公司最近发生的一些事情更好,表示你对公司的了解和你的发现问题思考问题的能力。
十、关于管培
这真是个近年来炒得很火的应聘职位。根据我找工作时的一些经验和领悟,我觉得大多数都是徒有虚名的管培。一般认为管培应该具备的特点之一就是轮岗然后根据自己的擅长和喜好选择适合的岗位,但是就我现在所知道的有限的公司中,只有玛氏是真正可以不同性质如财务市场销售人力轮岗的,百威英博也可以算上(但他家销售的缺口最大,所以轮完岗后大多数人还是只能选销售。。。)而其他公司都会在“管理培训生”前面再加上部门的名称,如市场部管理培训生,财务部管理培训生。这种情况下那应该只有管培的还有一层含义了,就是“培训”,那就要关注这个项目的培训设计是怎样的,一般会有的设置是会配备buddy或者mentor,会有经常性的in-classtraining,甚至会有阶段性考试,还有会在一个部门内的多个环节轮岗等。
我对管培的看法是,也就几个比较的大的外企是在真的做管培项目,其他的管培称号一概不可信,实际上就只是个普通岗位的招聘。但另一方面,如果你本身就很明确自己的职业理想,那未必需要管培项目,像我就是想做市场,那我就是进市场部,反而对其他function的轮岗没能兴趣。我还是觉得术业有专攻是必要的。
十一、理想公司和最终结果的差距?
其实在找工作之前和刚开始时,我不得不承认我当时最想去的宝洁的市场部,而且从大一直想到大四。。甚至我当时觉得我就是适合宝洁市场部的人,我一定能进,我也为宝洁的面试准备了很多,是准备得最认真的一家。但是阴差阳错,在一面就止步了。一切确定下来之后又回头想了想。我当时为什么那么想进宝洁,是因为大一的时候偶然间听了场宝洁的宣讲会,说得我激情澎湃地想在那儿做市场。一方面,作为快消中的老大,宝洁的市场的确做得可圈可点,但另一访友,恰好也是宝洁在校招这一块一直都是做得相当张扬,也是他市场部一直很有名的原因之一吧。也就一直觉得宝洁市场待遇好、人性化、发展前途好等等。但后来在找好工作之后,有个同学暑假在宝洁做过实习,却是吐了一肚子的苦水,说压力大,每天工作时间超长,竞争过于激烈,公司大了历史久了抵制创意等等,是之前从来没听到过的,于是对于没有成功申请少了些遗憾,当然总难免有些失败后的自我安慰,但再仔细一想,对于这个公司的认识的确也只来自过他们的宣讲,依据理性的分析觉得做市场应该去强生,但主观上对宝洁有多少喜爱很难说,而如果同学的报怨属实,我可能真的也不适合宝洁,我不喜欢太激烈的竞争,更喜欢恰当好处的紧张和让人舒服的工作感觉。当时确定被宝洁拒后,也是比自己想像中要冷静,没有十年磨一剑却名落孙山的郁闷,只是觉得遗憾很大。
至于强生,后来觉得真是有些缘分的。找完工作考完试回家后翻之前奥运会时的照片,我只有一张奥林匹克公园里和公司场馆的合照,竟然就是强生,身后立着一块大标牌上写着巨大的J&J完整标识。而且强生也是我一直以来唯一一家我在主观上很喜欢的公司,没有来由的喜欢,这种喜欢可能来自于当时奥运会时强生场馆给我的感觉,也可能是因为公司一直树立的社会形象,总之就是一个让我觉得非常舒服的公司。但在找工作的过程中,强生的面试是唯一一家我基本没有准备的,迷迷糊糊就走完所有流程的。然后最后我选择了强生。
这里想要表达的,就是,有时候,一些你靠着分析等理性判断认为最好的公司不一定就是最适合的。而你和公司,有时候讲究的真是缘分,如果两者适合,不需要刻意修饰和准备,双方就会觉得彼此适合;如果对方没有选择你,很多时候是你们俩不适合,而不是你不好。
十二、找到好工作等于牛人?
文章中出现过几次和找工作相关的“牛人”这个词,但我实际是反感这种说法的。我觉得我们这一代人的价值观有些扭曲。。。学校里碰到很多讲演的活动,会请一些找到不错工作的人来讲,冠之以“牛人”的称号,引得一些小学弟小学妹给给瞻仰。现在几乎演变成只有找到好工作的人才是牛人,不然你就读大学读得很失败。
我始终觉得找工作这件事,靠能力,靠机遇,也靠运气。你今天终面失败,但别人赢了,可能真就因为面官的一念之差;还有些很厉害的人,但就是不知道为什么被网申给刷了。退而论之,你就是力挫群雄拿到了offer,那些没有找到好工作的,就不好了?至少在我看来,找工作这类应该可以归为功利的事情,绝对不是评价一个人牛不牛的标准。例如找工作是需要一些前期准备的,如有一两份不错的实习,参加一些学生工作,但是就有一些人,他们潜心读书,在大学期间博览群书,但他们又不爱参加那种可以锻炼表达能力但无比聒噪的商业比赛,于是他没法在简历上胜出,也没法在面试中自我表达,但他不牛么?在我看来,他才值得赞许,清心寡欲、修行内秀的心境恰是我们这种拼命找实习拼命找工作拼命参加各种比赛的人望尘莫及的。所以,找了份不错的工作,当然值得称赞,这说明了你找工作这个技能不错,但千万不要说你因此就是个牛人。同样去欣赏其他人,他们只是选择了一种不同的生活方式和生活态度。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收藏
收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