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新商科论坛 四区(原工商管理论坛) 行业分析报告
1701 2
2007-11-10
中石油回归A股会改变市场结构 

 
2007-11-09 15:07:31


  
  中石油回归A股会改变市场结构  
  股指期货推出前,应通过减持国有股或增发来扩大中石油等流通股的比例  
  
  时评  
  
  特约评论员 尹中立
  
  中石油被称为共和国工业的“长子”,但在股票市场上,这个长子一直是缺席的。长子缺席的市场结构当然是不完美的,直接表现为金融股比重太大,股市与宏观经济之间的关联度不高。在中石油上市之前,银行股在总市值中的比重占40%左右。
  中石油是2000年在香港市场上市的,第一次发行175.8亿股H股,2005年第二次发行H股31.96亿股,两次发行H股共计210.98亿股。本次发行A股40亿股,发行后的总股本是1830亿股,其中A股1619.22亿股,如果按照目前40元计算,其A股的总市值将超过6万亿元,在市场的权重将超过20%,成为第一大权重股,而银行股的权重将从目前的40%左右下降到30%以下,虽然银行股的权重还是占据第一把交椅,但单只银行股的影响都无法和中石油相匹敌。11月5日开启了中石油的时代,或者说是石油股与银行股双雄争霸的时代。
  从市场结构来说,从银行股的一统天下到石油股与银行股的双雄争霸是一种进步,但仔细分析中石油的股本结构会发现,这种进步的背后存在很大的隐忧。按照40元价格计算,中石油的流通市值只有1600亿元,但其对应的综合指数的权重是6万亿元,比例超过20%。而全体银行股的流通市值远远超过中石油的流通市值,但对应的综合指数的权重却差不多。巧合的是,招商银行的流通股是47亿股,与中石油相当,而且招行的股价恰好在40多元,也和中石油价格相当,也就是说,中石油的流通市值恰好和招行相当,但招行在上海综合指数中的权重不及中石油的十分之一。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只要控制了中石油的股价,就控制了上海综合指数,在单个基金管理公司的资产已经超过3000亿元的今天,实现控制中石油的股价的目标可能易如反掌。
  有人会说,如果按照沪深300指数来分析,就不存在上述问题了。的确,沪深300指数是按照实际流通市值的大小作为权重来计算的,在沪深300指数里,中石油的权重和招行相当,比工商银行稍大些。但笔者以为,沪深300指数受上海综合指数的影响很大,如果漠视上海综合指数对沪深300指数的影响将会导致重大失误。如果说沪深300指数是“元旦”的话,那么,上海综合指数就是“春节”。在中国人的心目中,真正的新年是“春节”而不是“元旦”,这是习惯和传统的力量。工商银行的股权结构也存在类似的问题,我们已经看到了工商银行上市对市场的影响,即所谓的“二八现象”和“一九现象”。
  笔者以为,在股指期货推出之前,应该及时纠正类似中石油、工商银行等存在的股权结构缺陷,通过减持国有股的方式或增发的方式扩大这些公司流通股票的比例;或者改变上海综合指数的计算方法,按照实际流通市值为权重来计算综合指数。否则,中石油的股票将成为大机构操作市场的“杠杆”。不仅如此,如果目前的情况不改变,三年后,等中石油国有股可以流通时,指数基金的配置会出现很大问题,在三年后的今天,指数基金必须将对中石油的配置比例从目前的2%左右提高到20%左右(假设这些基金追踪的都是300指数)。类似的问题在工商银行、中国银行等股票上同样存在,假如不改变目前的规则的话,到这些大市值的股票的禁售期或限售期满,指数基金必须将80%的资金投资到这些市值大而流通股有限的股票上来。目前,这些问题已经在市场运行中表现出来,10月15日中国石化股票涨停的原因是第二天限售国有股部分获得流通权,使中石化的流通股从35亿股增加到85亿股,权重增加2倍,指数基金必须被动地将该股票的配置比例增加2倍。
  其次,中外股市的联动性将大大加强。不管资本市场是否是开放的,全球油价是同步的,因此,全球地缘政治、美国的货币政策、全球经济增长预期等这些影响全球油价的因素都会对中石油股票价格产生直接影响,从而对我国股票市场产生重大影响。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7-11-10 12:06:05编辑过]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07-11-10 12:07:00
热钱遭遇风险 中国石油窝轮3日跌近50% 

 
2007-11-09 15:22:25


  
  见习记者 邢莉云 张伟霖 北京报道  
  
  中石油5日的总成交额位列港股市场第一,全日中石油沽空总金额则是达到了11.99亿,占了港股全日沽空总额105.49亿港币的一成有多。
    
  “短轮”风险尽显
  11月5日,中国石油(601857.SH)A 股上市之日,成为港股投资者纷纷沽货中国石油H股的时机。
  与此同时,被市场大肆炒作的中国石油H股窝轮亦如正股一般出现了沽货潮。5日当天,香港市场成交额排在前20位的认股证中,仅中石油的认股证就达到了5只,平均跌幅则是超过了25%;6日,平均跌幅15%,7日,平均跌幅10%。三日下跌幅度近50%。
  国金证券范向鹏指出,由于杠杆的不同,临近到期日的短期认购权证在此间波动幅度将会更大。以今年12月18日到期的“9956”为例,在这周的两个交易日内,其总跌幅就已经超过了30%。
  同时范向鹏认为,港股和窝轮的成交量放大,说明香港证券市场已经成为世界热钱集中的地方。而新加坡大华继显(香港)的分析人士则指出,在目前香港市场上权证的交易目前占了市场每日成交量的30%左右,说明了市场投机的情况比较严重。
  而在此间,热钱对于中石油窝轮的炒作是显而易见的。统计显示,中石油认购证在过去一段时间不断有资金吸纳,街货已经由10月初的106亿份上升至目前超过180亿份,足足增加了70多亿份,流入的资金规模庞大。
  但在将近两个多月的炒作之后,中石油的整体认购权证似乎也已经到了后继无力的状态。
  法兴证券(香港)董事李锦对记者指出,事实上,中石油的窝轮引申波幅在上周就已开始出现了明显下调迹象,其3个月场外期权引申波幅亦较前一周下跌了3.8%。
  大华继显分析师则认为,认购权证需要有正股的支持。但市场预计中石油调整到了16-17块钱的时候才会体现中石油的价值,那么可能到时中石油的相关认购权证才会有所转机。
  
  上市日成沽货日
  尽管中石油在A股市场上迎来了远超出机构预期的首日涨幅,但在港股市场上却是雄风不再。
  5日,中石油H股收于18港元,跌幅达到了8.163%,当日最高价为19.9港元,最低价则看到了17.98港元。
  “国企股的H股在回归首日表现本来并不理想,参照中国神华在A股首日上市时H股的表现,我预期上市中石油也会下降百分之一到百分之二,但是在5日当天,受港股直通车缓行的影响,香港整体市场表现不佳,中石油也跟着跌了八个百分点。”新加坡大华继显(香港)的分析人士对记者指出。“但调整更深层次的原因是前期涨太凶了。从8月中旬以来的两个多月时间内,中石油H股股价已经录得有100%的涨幅。”
  西南证券周兴政则认为,调整跌幅如此之深,不排除国际资本获利了结,借机出货的可能。数据显示,中石油5日的总成交额位列港股市场第一,全日中石油沽空总金额则是达到了11.99亿,占了港股全日沽空总额105.49亿港币的一成有多。
  另一方面,市场普遍预计,在中石油A股首日高开后势必迎来价值回归的过程,而此间,H股与其联动之势也将有所反映。
  “我们也很奇怪为何中石油首日开得这么高,中石油35块钱以下我们可能会考虑去配置,毕竟中石油是一个很大的权重股,但是如果高于35元我们是不会去考虑了。”深圳某基金经理对记者说到,“按照48元来计算,除非明年油价能达到150块钱,所以我觉得如果是理性的机构投资者在48元应该是卖而不是买了。”
  “从首日开盘最高的48元一直看到最低的41元,应该说市场观望的气氛比较浓重,没有人愿意去接盘从而导致了高开低走。事实上,即使是目前40块左右的价位,其市盈率已经大大高于国际标准了。”大华继显的分析人士指出。
  “这次中石油H股的调整是系统性的调整,相信此次调整可能会有20%-30%的空间。”大华继显预计。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7-11-10 12:07:29编辑过]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7-11-10 12:12:00
中国石油回归A股意外之忧
    

 
2007-11-09 15:22:25


  
  本报记者 刘翼 上海报道  
  
  “如果中国石油定价在2008年40倍市盈率以上,一旦未来盈利增长达不到预期,那么这个权重第一股将给整体市场带来巨大估值压力。”陈李指出。
    
  11月6日,有市场评论说,中国石油上市在打破发行冻结资金、最大市值等一系列纪录之际,也不动声色地打破一个纪录:当天最庞大套牢。
  基金等主流机构在11月5日当天大笔抛售中国石油,满足散户投资者如火如荼的热情。
  中国石油A股面世的时点,注定其角色的矛盾性。
  最好的防御性品种,值得长期投资的蓝筹公司,或投机短炒?11月7日,大跌两天后即触底翻红(上涨1.10%)的阳线,似乎印证不同类型的投资者对中国石油不同的期望。
  
  定价中国石油
  11月5日,毫无疑问将是中国证券史上浓重的一笔,中国最大的蓝筹公司中国石油终于成功回归A股。
  当日,市场所有的目光都集中在中国石油的开盘价上,9点25分之前,这一价格充满着悬念与争议。
  48.6元!“中国石油的开盘价还是远远超出了我的预期。”东方证券石化行业首席分析师王晶告诉记者。“预计中国石油2007、2008年的业绩分别为0.92元/股和1.00元/股,目前公司合理价格中枢为35元,建议30元以下买入,40元以上考虑逐步卖出。”
  中国石油A股申购当天,网上网下冻结申购资金3.3万亿元,刷新A股冻资纪录。其中,贡献了2.58万亿元申购资金的散户,属于申购队伍的主力军。
  很明显,全国股民的热情已经被调动起来。而这个热情的释放时间就在11月5日。
  “散户预期中国石油将冲50元。”某证券营业部的副总告诉记者。
  根据上证所公布的交易席位数据,买入前五名合计总金额不到25亿元,但前五名卖出合计则接近100亿元,占据了总成交金额1/7,买入非常分散,卖出则非常集中。有理由相信,散户在中国石油的买入中贡献了相当大的力量。
  对于超级权重股中国石油来说,基金的态度至关重要。
  根据上证所公布的上榜席位来看,“机构专用”席位分别出现于龙虎榜的买3和卖1。买入金额为4.8亿,卖出金额则达到36亿。很明显,基金的动作并不一致,有买有卖,卖出态度较为坚决。
  “我们今天是在减持,这么高了,没有不减的理由。”另一基金经理告诉记者,“价格下跌到40元以下,就产生购买的机会。”
  
  “三性”之争
  11月5日之前,在要不要买进中国石油的争议中,充斥着三种观点:防御、投资、投机,三个观点的持有者都能为自己找到充分的论据,而这些论据看起来也很坚挺。
  第一种观点认为,中国石油A股上市后,将取代工行而成为A股市场的第一权重股。从即将推出的股指期货来看,中国石油显然具有非常重要的战略地位,机构投资者定然对其进行争夺。
  也有很多人陶醉于中国石油“亚洲最赚钱的公司”光环中,认为中国石油具有长期投资价值。
  自2000年在香港市场发行H股以来,中国石油每年都给H股投资者带来了丰厚的投资回报。买股就要买绩优股成为当下流行的投资理念。
  投机者对中国石油的期望也颇高,中国神华上市后连续三个涨停的神话让人瞠目结舌,很多人相信,这种神话有可能在中国石油身上再次重演。
  三种观点交织争议之下,买与不买成为一个争论的焦点,但争议并没有产生一个结果,反而调动了投资者的热情。对中国石油开盘价格的预期也越来越乐观,极端的观点是,中国石油A股可达50元。
  防御、投资、投机三种理念奇迹般的在中国石油身上达成了统一。
  争议不决的结果是,买不买中国石油还是成为一个“拍脑袋”或者“豁出去”的事情,上周五,某知名证券分析师给出的建议是“够胆的投资者可以参与”。听起来,这句建议针对一个ST公司更合适一些。
  事实上,中国石油的争议也是A股市场估值争议的一个缩影。中国石油市场价格的形成对于现在的A股来说,还有更重要的意义。
  “不仅因为它是‘亚洲最赚钱的公司’,也不仅因为它巨额股本——约1800亿总股本,更因为全球投资者都在观察,处于泡沫牛市中的A股市场将如何定价这个可能的全球第一大市值股票。”申银万国首席策略师陈李在11月5日晨会报告中一针见血的指出。
  “中国石油对整体A股估值和盈利增长的影响。如果中国石油定价在2008年40倍市盈率以上,一旦未来盈利增长达不到预期,那么这个权重第一股将给整体市场带来巨大估值压力。而它乏善可陈的2007年年报将拖累整体A股公司全年的盈利增速。”陈李指出。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7-11-10 12:12:40编辑过]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