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金融投资论坛 六区 金融实务版
5054 1
2013-09-07



1 暮色 徐虹; 4-25

2 犯点傻 戴希; 40

3 久违的星星 周同宾; 41-42

4 历史视野中的《讲话》及其当代启示 李云雷; 43-45

5 网络文学对当代文学研究者的意义 邵燕君; 46-48

6 邓一光的底层改写及其城市诗学——从邓一光《宝贝,我们去北大》谈起 于爱成; 49-52

7 琢磨成器 锻冶成金——郭勇孝篆刻的文化审美与创新 王健; 53-55

8 艺术立足和艺术家的文化承担——关于国画家白国文 程义伟; 56-58

9 沈阳,玫瑰之约 齐世明; 59-60

10 杭州笔记(组诗) 熊国太; 61

11 风行大地(组诗) 龙泉; 62

12 回望千年(组诗) 王敏言; 63

13 一座城,一个乡(组诗) 子衿; 64

14 “世界文学”视域下的莫言小说魅力 张若琳; 65-66

15 鲁迅对“人”的探索——细读《阿Q正传》 李仕武; 67-68

16 鲁迅杂文对大学生家庭教育的启示 苏亚彬;霍海伟; 69-70

17 《围城》英译本的文化再现与翻译策略 王爱玲; 71-72

18 现代文学透视心理健康发展研究——以《小橘灯》《围城》等为例 刘薪; 73-74

19 论史铁生作品对生命意义的探寻 李钱; 75-76

20 史铁生小说语言风格评述 程炫博; 77-78

21 论余华小说中的悲剧意识 李喜仁; 79-80

22 浅析刘震云小说《一句顶一万句》的口语化语体风格 魏瑞霞; 81-82

23 论《红楼梦》中的悲剧美 韩鸿雁; 83-84

24 论《儒林外史》的讽刺艺术 舒坤尧; 85-86

25 浅析小说《家》中景物描写的作用 杨军; 87-88

26 杜甫的纪游诗 刘凌云; 89-90

27 文学档案视角的《诗经》多元文化价值探析 赵红霞; 91-92

28 中国古诗词中的西方文化形态的美学体现——以《阳关三叠》等为例 费晓玉; 93-94

29 谈先秦散文中《晏子春秋》的文化价值 羊莉君; 95-96

30 从《大学生“村官”》看当代大学生价值观 贾永存; 97-98

31 英国浪漫主义诗歌中懵懂的生态观研究 夏静; 99-100

32 论海明威小说的语言艺术特色 焦恩红; 101-102

33 论海明威小说的语言风格 徐慧娟; 103-104

34 预设视角下《人骨拼图》的指称预设 宋晓英; 105-106

35 以《老人与海》为例探析文学语言的模糊性 魏菱; 107-108

36 《傲慢与偏见》的反讽艺术 李鹏; 109-110

37 马克·吐温作品的幽默艺术研究 蒋慧萍; 111-112

38 韦勒克“文学语言界说”的后现代审视 张燕楠;高敏; 113-114

39 透过简·奥斯汀作品看英国19世纪早期的女性教育 杨琳;杨海丽; 115-116

40 从《哈姆莱特》看莎士比亚的人文主义创作理念 张淑宏;史晓靖; 117-118

41 论语境对《哈利·波特与死亡圣器》翻译的影响 张光华; 119-120

42 《紫色》中的女性主义解读 郑伟红; 121-122

43 给读者以鼓励和希望的一部小说——评莎伦·G.费雷克及其获奖作品《我的肤色》 许明莲; 123-124

44 折断翅膀的“天使”——论王尔德喜剧中维多利亚时期女性的社会地位 郑敏; 125-126

45 孤独的玛格丽特——多丽丝·莱辛短篇小说《一场不算严重的蝗灾》解析 符娟娟; 127-128

46 罪恶·正义·救赎——评路易丝·厄德里克的获奖作品《圆屋》 杨恒; 129-130

47 伦理违背的一面镜子——《野草在歌唱》的文学伦理学解读 袁彩荣; 131-132

48 精神缺失的社会根源——论福克纳小说《我弥留之际》中本德伦一家的堕落 方斐; 133-134

49 瑰丽的想象与善意的温情——读《哈扎尔辞典》 马志红; 135-136

50 探析《巴别塔之犬》中女主人公露西的悲剧 孟琳; 137-138

51 霍桑《古屋杂忆》彰显的翻译美学的文学美探析 刘晓宁; 139-140

52 《建筑师》作品中的文学特征与艺术欣赏 张涛;赵春兰; 141-142

53 《好小伙布朗》——概念隐喻中展现的善与恶的较量 牛桂玲; 143-144

54 毛泽东爱情诗词评析 苏艳霞; 145-146

55 城市化的焦虑:《远美村的人们》对城市的想象 刘芳; 147-148

56 诺贝尔文学作品与翻译研究 邹命贵; 149-150

57 试论加缪的荒诞 张茂军; 151-152

58 八〇后文学作品的叙事结构特色分析 聂小静; 153-154

59 文学作品中话题的切入技巧 黄俊英; 155-156

60 网络文学:在传播中发展 张燕丽; 157-158

61 传统文化美学的传承与创新 李殿民; 159-160

62 中原民俗文化的发展与保护研究 牛峰; 161-162

63 论河南乡土文学的民族性 张宇; 163-164

64 胶州秧歌的文化特征及健身价值探析 唐栋; 165-166

65 刍议红色经典小说对青少年的激励功能 金洪; 167-168

66 从译者主体性看文学翻译的美学模式 韩斌; 169-170

67 网络玄幻小说的创作特征及其文化产业价值 李淑颖; 171-172

68 影视产品的编码解码与文化传播效果分析 赵玉宏; 173-174

69 浅析当代影视文学对大学生成长的影响 杨胜勇;高旭;梁宇; 175-176

70 浅析黑人英语在文学翻译中的美学价值体现 任万芳; 177-178

71 体育赛事与大众传媒合作共赢的博弈分析 汪梅;陈家鸣; 179-180


103 美术色彩的研讨与应用 夏路; 243-244

104 对摄影艺术自身本体语言回归的思考 李劲松; 245-246

105 论传统文化元素在现代建筑中的运用——以贝聿铭作品为例 黄淑娜; 247-248

106 三维动画短片《小丫的故事》的审美与创意 陈方; 249-250

107 动画电影艺术分析 李铭超;李鸿明; 251-252

108 多媒体舞台艺术的视觉美学元素运用 石彦杰; 253-254

109 建筑艺术对文学的影响初探 程晶; 255-256

110 新友文化 257     QQ:147009323 

111 白国文 国画作品选登 白国文; 258-266+268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13-9-7 21:21:43
72 探讨文学欣赏与英语教学相结合的模式 甘阳; 181-182
73 外国散文诗中隐喻对思想空间的审美创造 蒋岚; 183-184
74 唐宋蹴鞠文化对比研究 秦秀红;孙彩虹;李志; 185-186
75 多元文化视角下的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探析 翁国瑞; 187-188
76 图书馆的阅读指导功能——论文学名著导读的重要性 张杏文; 189-190
77 篮球文化对大学生体质、人格完善的影响 刘宁; 191-192
78 浅谈电影文学翻译中的文化因素及语言特征 张金平; 193-194
79 从电影片名英译看翻译的技巧 谭贤军; 195-196
80 古代旅游文学中的酒文化探究 陈杰; 197-198
81 论张爱玲小说的电影改编 程新雅; 199-200
82 从文化认同的视角解读《梦想赛车》 王丽娜;刘颖; 201-202
83 论《红岩》对青少年价值观的导向作用 曾磊; 203-204
84 电视剧《青春旋律》中的大学生就业侧影 安涛;赵春辉; 205-206
85 国产电影《歌舞青春》中的唯美元素 刘冠宏; 207-208
86 纪录片电影《雷姆·库哈斯》中的美学作品赏析 李旭锟;丑国珍; 209-210
87 “美国梦”与美国精神的最佳诠释——评析电影《阿甘正传》 张娜; 211-212
88 从电影《乔丹传人》看影视作品中的行为艺术美学体现 李薛; 213-214
89 欧美影视作品欣赏对英语文学阅读的影响 吕娜;冯静;柳艳芸; 215-216
90 现代元素在绘画中的探索——以吴冠中画为例 夏敏; 217-218
91 视觉表达文学的杰作——顾恺之《洛神赋图》赏析 王云英; 219-220
92 咫尺有千里之趣——王希孟《千里江山图》赏析 何燕; 221-222
93 清隽淡雅——倪瓒书法浅谈 王佳; 223-224
94 黄公望《富春山居图》赏析 王冬; 225-226
95 从《向日葵》艺术表现评析凡·高绘画艺术风格 马豪放; 227-228
96 印象派画家克劳德·莫奈绘画艺术特色探析 王恒; 229-230
97 中国人的年画情结及其艺术审美特征探微 白磊; 231-232
98 现代意象油画创作特征研究 冯天; 233-234
99 论中国民间美术意象结构的审美特征 徐铮铮; 235-236
100 浅析中国山水画对古典园林的影响 李燕;瞿万波; 237-238
101 论中国传统水墨的延展 张喆; 239-240
102 中国山水画的用色艺术 陶丽; 241-242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