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政治经济学考研经验分享
大家在选择报考这个专业之前,有必要很清楚地了解一些基本信息,比如该专业所授学位(经济学),学制(两年),导师和所修课程,毕业去向等等。这样可以把考研、读研与自己的学术兴趣和人生职业规划相结合,有利于作长久的打算。而这篇经验正适合于已经有了坚定报考决心的同学,希望能给予其有用的启发。
一. 总的几个要点
如下的几个要点作为指导思想贯穿整个复习过程:
1. 以考试为中心,以取得高分为根本目的。在复习备考过程中,所有的学习活动都要围绕着考试展开,一点一滴地为取得高分打下基础。这是一个硬道理,唯有如此,才能集中心思和精力;
2. 充分了解考试,考什么,怎么考,哪些是重点和难点。这里要强调历年真题的极端重要性,真题可以让你了解考试的形式和内容,直击考点和重点,带动知识点的复习,并检测自己的水平,所以应该尽早地反复地做,尤其是对考试题型已近于固化的数学。此外,好的模拟题也有同样的作用,特别是在考场自测、带动复习方面,要和真题一样重视;
3. 制定复习计划和作息时间表。通过计划来把握复习的节奏,制定好计划之后循序渐进地执行是关键。每天的学习时间要保证十个小时左右,作息要有规律,保证睡眠充足,一时兴起的疲劳战不能持久,而且得不偿失;
4. 提高效率的方法和工具。效率是备考时永恒的追求。方法有一条最为重要,即是把有限的时间花在考点、重点和难点以及易在考试中出错的地方,切忌平均用力,不宜求全责备,这与第一二条有关联。工具主要是指辅导书,历年考生的实践已经帮我们检验出哪些辅导书有较好的效果,这在下面分科目的介绍中再做说明;
5. 心态,要抱有希望,学会坚持和忍耐。在备考的过程中,会有苦恼、烦躁、失落、愤懑种种情绪,尤其是二战的同学。这些情绪只是暂时的,坚持下去就有成功的可能;
6. 舍友和研友。我非常感谢我的舍友,有最要好的高中同学,还有一起备考的两位同学,大家相互支持配合。我也很感谢那些在北大一教每天都见面在同一教室里自习的研友。与他们在一起的日子,我感到了轻松和自由,这在很大程度上抵消了备考中的负面情绪。一个人的奋斗是孤独的,更危险的是,可能是盲目的。所以,我相信,你也需要有这样的朋友和你一起前行。
二. 各科目的要点
对于数学、英语、政治这样的公共课,大家可以多借鉴其他专业考得很好的同学的经验。下面只是我自己在备考各科目过程中的做法和体会,按照科目的相对重要性进行排序。
1. 专业课
专业课的考查内容涉及政治经济学(资本主义部分和社会主义部分)和西方经济学(微观部分和宏观部分)。2013年的真题我已记不太清楚,如果大家想知道分数分布和题型以及考点,可以参考其他同学的经验贴。
参考书目:
①政治经济学教程,宋涛,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②西方经济学.微观部分及配套课后习题答案,高鸿业,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③西方经济学.宏观部分及配套课后习题答案,高鸿业,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需要说明的是,宋涛的政治经济学教程比较经典,相比于其他政治经济学教材,虽然文字风格偏于保守传统,然而条理纲目清晰,论述要点明确,且之前考试考查的考点都能在书中找到比较准确的对应,适合考试复习之用。往年的考试对西方经济学的考查范围一般都不出②③两本书,但是今年有一个名字解释在最新版的③中是找不到答案的。③对索罗模型的讲解也不甚完整。由于报考人数的增加和竞争的加剧,专业课试题的选拔要求随之提高,虽然仍注重基础,但是对西方经济学方面考查的深度和广度都在逐步提升。所以大家最好还是在②③的基础上结合其他教材来弥补其不足。
复习要点:
① 时间上的保证。专业课复习的时间要占全部可用时间的三分之一左右,每天若有十个小时的学习时间,则至少应拿出三个小时。专业课的四个部分所用的时间,政经资本主义部分可以略多,社会主义部分略少,宏观和微观差不多,当然也要依自己的基础而定;
② 往年真题的搜集。这一专业回忆版的真题不多,大家尽量搜集近三年的真题,对复习备考有很强的指导意义;
③ 考试注重基础,政经基本是考记忆,所以要反复看教材,熟读熟背,能把教材上的要点答到应该就能得高分,当然也可能有一些综合性的论述题,但一般不会超出教材的范围;
④ 西经名词解释和简答也考的是基础知识点,需要熟练记忆和掌握,计算题是典型题型一般不难,不过只有平时做熟练习才能准确作答。所以,西经要把记忆知识点和做练习相结合。同时要记住的是,不必像考经院和CCER的同学那样看大量的专业书和做大量的高难度练习,我们的重点是掌握基础的东西;
⑤ 说到重点,还是像之前所说的,把有限的时间放在重点上,政经从教材中就可以根据篇幅和内容大致判断是不是重点,而西经同样如此(当然还要结合真题);
⑥ 复习的内容,第一轮可以熟读教材,做课后习题,掌握基础,第二轮做真题和其他练习,把握和巩固教材重点、难点和易考点,第三轮做模拟,冲刺突破,各轮的次数可以根据时间适当重复。
2. 数学
数学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经济类的考生应该把140+作为目标。虽然我自己未达到这个目标,不过仍然有一些体会和教训跟大家分享,仅作参考。
参考书目:
①复习全书,李永乐
②历年真题解析,李永乐
③全真模拟400题,李永乐
④教材:高教版微积分、线性代数、概率统计
很多同学使用的是别的版本的教材,同济版和浙大版的。我的建议是,如果你以前学过这三门课,当时用的教材就可以,熟悉的感觉能为你节省不少时间。数学和专业课不同,重在对典型题的解法即知识点的运用,而不是知识点本身。所以,如果你有这三门课的基础,就没有必要一页一页地钻研教材(太费时间),而是直接看复习全书,因为后者非常精炼实用,更接近考试。当然,基本的概念和定理也要牢牢掌握的,可以将复习全书和教材结合来看。前面已经强调过真题的极端重要性,我把它作为复习的核心,从二战的一开始就做真题,同时结合全书做具体章节知识点的复习。
复习要点:
① 时间上的保证。鉴于数学的重要性,所用的时间也要占到全部可用时间的三分之一左右,即每天若有十个小时的学习时间,则至少应拿出三个小时;
② 多做题,总结错误。对数学来说,通过做题来达到复习巩固知识点和重点题型解法的效果是最好的。在复习完章节后,要做练习题,在完成一轮复习后要做真题,在考试前几个月要做模拟题。在复习前期,做题的目的是巩固刚刚看过的知识点,而在后期做的真题和模拟题,则是定位考点、带动跨章节的复习并达到临场检测的效果。复习全书中的例题要先自己试着解,还有章节后附有的练习题。历年真题解析是一本绝好的练习册,要把它用好。模拟400题出题角度有些偏,可以另选其他的模拟题,比如合工大五套卷等。做题中我们会发现错误,知识点上的错误,思路的错误,方法的错误,计算的错误等等,把你的解题过程与答案作对比,一切便暴露无遗。顺着这些错误去加强和巩固相应的知识,这样效率最高、进步最快。衡量做题水平的指标包括准确度和速度,什么时候能把连续五六套真题和模拟题都能在2个小时内完成,且分数在140+,就可以有那么一点自信了;
③ 细心,平时的练习中养成细心的习惯。因为在考场上的一不小心,就会损失惨重,这就是“会做但没有做对”的情况。很多考130+的同学佩服考满分的同学,后者可能就比前者较细心一些而已;
④ 复习的内容。第一轮做复习全书(结合教材),第二轮做历年真题(结合复习全书),第三轮做模拟题(结合之前的所有复习资料)。
3. 英语
因为一门英语不过关而导致总分不理想的情况常常发生,英语可能是一些同学尤其是理工科男生的传统弱项,自初中、高中乃至大学成绩就不太好。这里需要区分的是,英语考试分数和英语语言能力是两码事。英语语言能力不好的同学同样可以考高分,甚至比那些听说读写样样精通的同学还要高,原因即在于这是一场考试(笔试),有规律可用。
参考书目:
① 历年考研英语真题解析与复习思路,张剑
② 阅读150篇,张剑
③ 新东方作文
④ 新东方最后五套题
⑤ 新东方单词红(蓝)宝书
张剑的书讲解很详细,是其优点,也是缺点,能略过的可以略过,不然会费很多时间。
复习要点:
① 时间上的保证。每天的十个小时中,可以抽出两个小时来复习英语,基础较差的同学应适当增加;
② 关于单词和语法。单词很重要,但我们不必在专门记单词上花太多的时间。单词书要看快一些,多看几遍,这样效果要好于细细地看,最后只能看一遍,而看到最后的时候也是忘记前面的时候。在历年的真题中都会出现许多重要的词汇,多查查词典,多做总结,这样在练习中记忆比单纯记忆更有效率。如果语法不太好,没有必要单买一本语法辅导书,张剑的书分析详细,足够使用;
③ 按题型复习。英语题型包括完型、阅读、翻译、作文,其中阅读和作文最为重要。复习时可针对每一种题型做专门训练,尤其是阅读和作文要有专门的练习册。在题型练习中单词和语法也会随之得到训练,所以要以③而不是②作为重点
④ 真题要从复习之始就要做。英语与其他科目不同,没有教材,尽早地做真题可以尽早地把握考试特点,为之后的题型训练计划的制定、实施和检测做准备。真题的参考价值很大,做完一套需要细细分析和总结;
⑤ 复习内容。第一轮题型训练(主要是阅读+作文)结合做真题,第二轮题型训练(主要是作文+阅读)结合做真题,第三轮模拟冲刺。
4. 政治
过线对大部分的同学来说都不是难事,我们的目标最好要保证70+。
参考书目:
① 教材红宝书
② 肖秀荣1000题
③ 历年真题解析,肖秀荣
④ 时事政治,肖秀荣
⑤ 最后四套题,肖秀荣
⑥ 最后四套题,任汝芬
无论是肖还是任谁的押中率高,我都更喜欢肖的语言风格,直击要害,言简意赅。两人的最后四套题都不错,历来是考研同学们的必选。
复习要点:
① 时间上的保证。每天可以从十个小时中拿出两个小时用来复习政治;
② 教材的重要性。任何辅导书都是由教材而衍生,都绝对不能取代教材的地位,所以整个复习的过程要以教材为中心,熟读达到烂记于心。3遍是最低的要求;
③ 习题的选择。熟读教材的过程要配以练习,肖的1000题的题目质量和讲解分析都很不错。在第一遍熟悉完教材后就要开始做真题,政治真题的参考价值虽然不如数学那么大,但同样是把握考试特点必不可少的利器;
④ 五大板块的时间分配要根据自己的情况有所侧重,加强薄弱点;
⑤ 复习内容,第一轮细读教材配以练习,第二轮做真题结合教材,第三轮做模拟;
⑥ 政治的辅导书不宜选太多,能循序渐进地将几本精华充分利用好已经足够。
三. 关于复试
今年初试的前七名进入复试(最终录取了六名),复试内容包括英语听力和专业面试。专业面试就是问一下个人的基本情况,还有抽答一个专业课的问题。在准备初试的过程中可以先不必考虑复试的内容。因为从初试考完并觉得自己有希望进复试之后有两个月的时间可以准备复试,时间充足。不过也不要等到初试成绩下来之后才准备,到时会比较仓促。
四. 关于一战和二战
我和许多同学一样承受过一战的失败,所以想谈一谈这个问题。考北大的同学中,一战即成功的还是少数。失败有各种原因,比如对考试特点没把握好,复习计划没制定好,复习时间不够用,方法不对等等。即将一战的同学要警惕这些问题,即将二战的同学则要总结教训,找一找自己的问题在哪里,并针对问题做出改进,这样比盲目地从头开始更为明智。
欢迎大家与我交流(QQ942857260),祝愿大家都能取得好成绩。
2013年8月2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