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whitesoul 发表于 2013-9-11 21:50 1,存贷比限制,也就是存款太少了。 2,房价处于高风险区。 3,美联储政策转变的关键时间点。
近日,北京、上海、广州等地多家银行暂停房贷,一些银行虽未停贷,但也纷纷取消利率优惠或上浮利率,拉长审批流程,部分银行房贷利率上浮10%甚至更多。长假以后,停贷在更大范围出现。随着年底的临近,各家银行全年信贷余额所剩无几,房贷已成主要压缩对象,未来停贷可能会成为一种常态。 房贷市场休克,是市场过度透支的结果。8月份,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一线城市新建商品住宅价格同比涨幅在18%至20%。随着地产泡沫向纵深挺进,以物业税为最后亮剑手段的“长效机制”的吹风不断。 银行成最大“地主” 房地产市场,交易量和信贷增量历来是衡量流动性的重要指标,真实有效的交易价格必须有足够的资金流量作保证。美国人反思次贷危机与房地产的关系时说,就像棒球运动员为了能打出更好的成绩而注射类固醇激素,人为地增强肌肉一样。在房价不断飙升的岁月里,华尔街向市场注入了太多的兴奋剂。兴奋剂刺激下的棒球明星们创造过辉煌,但是房地产的人造财富泡沫随着华尔街的创造性毁灭和历史性崩溃而灰飞烟灭。 任何资产泡沫,其本质内涵都非常接近,那就是不负责任的货币超发和信贷扩张。曾经的“美国秘方”和“美国神话”现在却如火如荼地上演:地王飞天,过去十来亿的地王都是“小儿科”,百亿地王满天飞,城头变幻大王旗;恐慌性“末日情结”主导下,满眼都是“日光盘”、“夜光盘”;限购、限贷形同虚设,市场管理者、银行、开发商沆瀣一气、里应外合的购房证明随时花钱都能买到,3万一平方的房子把合同价格“做到”5万,等于不用首付款,全额从银行贷……暴风雨即将袭来,投机者、监管者、银行的房贷经理们都放弃了雨伞,大家都侥幸“市场会有永远的繁荣”。而各路巫婆神棍们信誓旦旦地说“还没涨够”,“坐等再翻番”,“京沪房价要涨到80万一平方”。如果问题本身是错误的,那么答案也就不重要了。 房地产交易量的激增,金融体系必须提供大量的新增货币以支撑不断扩大的市场交易规模。局部地区,房地产消费贷款以惊人的规模在膨胀,以江苏为例,以房贷为主的消费贷款已经超过一万亿元。长期以来,房地产与银行体系高度捆绑,无论是房地产开发类贷款,还是政府平台、企业贷款,银行认可的有效抵押物主要是土地,经过十年嬗变,中国最大的地主已悄然从政府变为银行。 中国式地产泡沫 中国房地产的繁荣发端于1998年的制度性变革,而过去十多年间前所未有的城市化进程带来乡村向城市的迁徙,“满城挖”、“随处炸”,催生出一幢幢水泥森林;而社会保障体系不完善累积的超高储蓄率,在投资渠道狭窄,全社会普遍的财富焦虑和投资饥渴,加之超高的货币发行量,合成的混合燃料把房价送入远超过中国人收入水平的外太空。市场推高的过程是如此漫长,几乎所有参与者都享受到了房价上涨的红利,普遍的自利情结和财富效应让他们坚信炒房会永远赚钱。然而,这世界会有永远繁荣的单边市场吗?升入外太空的房价以什么方式回归,是建立返回舱式的“长效机制”,还是以美国或当年日本式的刚性破裂、惨烈坠毁?都是十分艰难的抉择。 房地产市场作为一个多重利益复杂博弈的场所,沸反盈天的价格本质是异常坚硬的泡沫。在市场失灵、泡沫化之路难以遏制之时,无论是市场参与者,还是作为“守夜人”的监管者,都应摒弃对原市场教旨主义的膜拜,而要有对市场规律的敬畏。索罗斯有句名言:“先知先觉、始终走在市场前面的狐狸永远只是少数,往往选择在这一历史价位的左侧离场。”狐狸表达的是智慧和警觉,是对“风险厌恶”的有效管控。李嘉诚最近就在高位大举抛出内地多项物业,并抄底欧洲的物业。一向谨言慎行的王石在微博提醒业界说:“这是一个信号,小心了!”而今年早些时候,他在接受哥伦比亚广播公司“新闻60分钟”节目中曾公开表示,“中国房价过高,房地产市场存在泡沫……上海的普通居民买房需要支付的房款可能是其年薪的45倍以上。”并警告称,“如果中国式地产泡沫破灭,那将是一场灾难。” 切勿有侥幸心理 中国百姓省吃俭用的储蓄一次性地用在了房子上,房产成为国民财富的载体,加剧全民的储蓄倾向,也是经济面临诸多困境的原因之一。房地产的畸形繁荣已系统性地损害了经济的内在消费力,宏观经济也出现“一业火旺百业衰”的尴尬局面,最终必然是盛极而衰。尽管受益者有千百条理由支持房价继续上涨,但以物业税为核心的“长效机制”一旦推出,预期的改变必将倒逼更多的二手房如决堤般涌出。从长期来看,老龄化大潮已至,当家庭财富主要表现为房产,当80、90后的富裕家庭拥有多套房产时,谁来保证这些财富的不贬值。 回到本文开头,如果银行业从灵魂深处“爆发革命”,他们“恐高”是本能的风险厌恶的理性选择。20世纪90年代初,日本大藏省出台了房地产融资总量控制政策,高能燃料耗尽,房地产出现断崖式下跌。如果中国金融体系能以大面积全局性收缩房贷或者提高利率的方式,房地产泡沫的“幽灵”将很快以破灭的方式显灵。实际上,从温州到鄂尔多斯等许多城市,许多地方“疯魔”狰狞的头部已经显现,只不过人们都以侥幸之心,以为它还是结构性的局部问题。 从中国楼市的内在机理看,中国式泡沫破灭不太可能是内部力量的主动刺破,更大可能是来自外部的冲击,如汇率的逆变、利率的上调或者物业税大面积开征,一切只是时间问题。如果泡沫膨胀到极致,也许不用任何外部政策的干预,市场本身难以承受畸高的价格时,任何一点风吹草动都可能吹响恐慌性离场的哨声,血腥的“踩踏事件”瞬间会形成决堤的合力,再坚固的马其诺防线刹那间会被无情地摧毁。
原标题:多地住房公积金闹"钱荒" 部分城市现挤提风潮 公积金闹“钱荒”,多个城市有缓贷甚至断贷现象 据新华社电由于全国各大城市楼市成交量不断攀升,住房贷款和公积金贷款也呈快速增长状态,杭州、广州、青岛、北京、上海等地频现公积金贷款难,多个城市公积金出现缓贷甚至断贷的现象,部分城市甚至出现了“挤提”。一度巨额“沉睡”的公积金,缘何也闹起了“钱荒”? 多地陆续收紧公积金贷款 上海市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人士称,今年上半年,上海市共归集住房公积金和补充公积金299亿元,但同期提取、住房贷款、保障性住房建设项目贷款这三项支出的金额分别达到179亿元、334亿元、34亿元,支出合计几乎是收入的一倍。 在江苏,泰州、苏州等多个地区已陆续收紧公积金贷款,或者是延长办理周期,一些地区的公积金出现了年度“赤字”。 “公积金也闹起了‘钱荒’?”类似的焦虑情绪引发了连锁反应。8月底,济南引发“挤提”风潮,最多时一天约有1500人涌向济南公积金大厅。 楼市火爆带旺公积金净流出 事实上,公积金“荒”也只是今年以来的情况。有数据显示,2011年-2012年,全国公积金年结余约有四五千亿元,沉淀资金数额巨大。 “楼市火爆导致刚需恐慌性购房,在短时间内集中了大量的公积金贷款需求,则显示为公积金‘入不敷出’。这一冷一热,正反映了现存公积金制度存贷不畅的弊端。”江苏省社会科学院区域研究中心王树华说。 另一方面,房地产市场交易量快速增长,带动公积金净流出加快。 公积金制度有待进一步完善 由于公积金贷款供求矛盾异常突出,部分城市已采取降低贷款最高额度、“公转商”贴息贷款等方式减轻公积金资金压力。 “从长期看,还需要从根本上完善公积金制度,开源节流、依法缴存,并建立合理的存贷比率和稳定有效的公积金保值增值投资渠道。”上海社科院城市与房地产研究中心主任戴晓波说。 此外,公积金“资金池”的分散管理,也降低了资金使用效率,使得各地“忙闲不均”。应加强全国公积金计划管理,加强公积金资金监管,实施公积金投资增值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