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新商科论坛 四区(原工商管理论坛) 行业分析报告
1458 0
2013-09-12
血脂是血浆中的中性脂肪(甘油三酯(TG)和胆固醇(TC))和类脂(磷脂、糖脂、固醇、类固醇)的总称,广泛存在于人体中,是细胞基础代谢的必须物质。血脂最受临床医生关注的是胆固醇和甘油三酯,其中甘油三酯主要参与人体内能量代谢,胆固醇主要用于合成细胞浆膜、类固醇激素和胆汁酸。循环血液中的胆固醇和甘油三酯必须和特殊的载脂蛋白结合形成脂蛋白,才能够被运输至组织并进行代谢。血脂代谢异常,是指血浆中一种或多种脂质成分的增高或降低、脂蛋白量或质的改变等,其主要表现为高胆固醇血症、高甘油三酯血症、高密度脂蛋白水平低下或脂蛋白代谢紊乱,可直接引起其他严重危害人体健康的疾病,包括动脉粥样硬化、冠心病甚至胰腺炎。甘油三酯和胆固醇都是疏水性物质不能直接在血液中被转运,也不能直接进入组织细胞当中。他们必须和血液中的特殊蛋白质和极性类脂一起组成一个亲水性的球状巨分子,才能在血液中被运输。这种分子复合物被称作脂蛋白。血浆中的脂蛋白的组成、颗粒大小、分子量、带电荷强度各不相同,一般可以将脂蛋白分成几类:乳糜微粒(CM)、极低密度脂蛋白(VLDL)、低密度脂蛋白(LDL)、高密度脂蛋白(HDL)。这几类脂蛋白密度依次增加,颗粒直径依次变小。一般认为HDL增高较好,CM、VLDL、LDL增高不好。    表1:血浆脂蛋白的分类

    流行病学调查差表明,各人群中血脂水平相差悬殊,不同种族、国家和地区有明显的差别,因年龄、性别而异,与生活方式、劳动强度、生活习惯、文化水平及遗传因素等相关。一般认为血脂水平异常与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危险性增加的关系和是否需要治疗这两个方面的因素来确定血脂异常的划分标准,国内和国际在诊断标准方面略有差异。
    表2:血脂异常判定标准

    全球来看1/3的缺血性心脏病由高胆固醇引起。高胆固醇大约每年导致260万人死亡。降低胆固醇可以显著降低心脏疾病风险。降低10%的血清胆固醇平均可以降低70岁男性5年内20%的心脏病发病率,在40岁男性中,降低心脏病的比例更高到50%。2008年,全球成人胆固醇升高比例达到39%。高胆固醇发病率和国家收入水平显著相关,低收入国家成人发病率约25%,高收入国家这一比例一般都超过50%。我国在近20多年来多数地区血脂异常患病率已经明显增高。2000-2001年,10省市城乡35-74岁人群血清总胆固醇边缘水平(200-239mg/dl)和升高(≥240mg/dl)的患病率分别为23.8%和9.0%,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降低(HDL-C<40mg/dl)患病率19.2%。北京广东等地报告过儿童青少年人群中血脂异常患病率。TC≥200mg/dl患病率1.2%-2.1%,TG≥150mg/dl患病率约2.2%-8.8%。肥胖儿童血脂异常患病率明显增高,北京市抽样调查显示肥胖儿童中血脂异常检出率达30%。我国成人血脂异常的知晓率和检测率较低。2001年我国10省市城乡人群调查显示,在血清TC≥200mg/dl者中,血脂异常知晓率,男性为8.8%,女性为7.5%。2002年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调查中,按照在调查前作过血脂检测且知道自己患有血脂异常者占调查中诊断为血脂异常者的百分比计算,我国成人(18岁及以上)血脂异常知晓率仅为3.2%,其中城市人群7.0%,农村人群1.5%。我国临床血脂异常控制情况还有待提高。在包括20余家省部级医院和数家地县级医院的调查中,2000年总血脂异常控制达标率为26.5%,2006年总血脂异常控制达标率34%。2008年中国胆固醇教育计划(CCEP),对我国6个省市,52个中心的冠心病患者调查结果显示,高危组患者血清LDL-C水平控制达标率36.2%,极高危组达标率10.9%。
    目前临床常用调脂药物6大类,其中以他汀类最为常用,尤其是阿托伐他汀(辉瑞立普妥)多年位居全球处方药销售冠军位臵,最高年销售额超过130亿美元,辛伐他汀(默沙东舒降之)也曾经是重磅炸弹产品,最高年销售额超过60亿美元。他汀类面世较早,目前大部分产品已无专利保护,瑞舒伐他汀(阿斯利康可定)因为上市较晚,尚有专利保护,目前销售额仍然保持在很高水平。他汀类药物疗效显著,但是有一个比较严重的副作用—横纹肌溶解,且副作用发生和药物剂量成正比,胆固醇吸收抑制剂因为可以和他汀类联用增强他汀类疗效而减少他汀类副作用而在近几年来获得较多关注,成为较新的一个发展领域,依折麦布(默沙东益适纯)销售增长较快,单方以及与辛伐他汀的复方制剂合计年销售额超过40亿美元。
    表3:常用调脂药物

    图1:国内调脂药物市场销售额及增速

    整体来看国内调脂药物市场保持了较快的增速。与国际市场相比,我国调脂药物仍然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全球年销售额超百亿美元的立普妥在国内销售额尚不足20亿人民币。整个调脂药物市场仅为高血压药物市场的1/3,而目前高血脂异常的知晓率、检测率和控制率都还在很低的水平,未来仍有很大发展潜力,预期整个市场未来仍将保持快速发展。
    图2:2011年国内调脂药物市场份额

    他汀类是整个调脂药物市场的绝对霸主,占据了88%的市场份额。其他类药物的份额占比都比较小。
    表4:2011年我国调脂药物市场销售额前8位产品

    销售额前八位的产品基本都被跨国企业的原研产品占据,采取跟随战术紧盯立普妥的阿乐获得了非常不错的销售业绩,销售额排名第二。这些产品总共占据了75%的调脂市场份额,其中立普妥就占据了超过1/3的份额。调脂药物虽然也品类众多,但是市场集中度比高血压药物要高很多。
    图3:2011年我国调脂药物市场销售额前8位产品市场份额

    预计未来阿托伐他汀仍然会占据很大的市场份额,辛伐他汀虽然已经进入基药目录但是似乎并未实现默沙东当初以量补价的初衷,新一轮的基药实施过程中是否会有变化,我们拭目以待。他汀类产品中的瑞舒伐他汀是市场的后期之秀,近年来增速较快。国内先声药业,鲁南贝特,正大天晴,石药集团的仿制产品都已经获得批准。默沙东的依折麦布虽然目前销售额较小,但是参考目前国际上调脂药物销售形势,预计国内的销售潜力也非常大,且依折麦布今年有望进入全国医保目录,销售放量指日可待,豪森制药和国药一致旗下的深圳致君制药都在摩拳擦掌已经递交依折麦布辛伐他汀复方制剂申请,准备切入这个市场。辉瑞的多达一(氨氯地平/阿托伐他汀)是一个比较独特的产品,复方的两种成分分别是降压领域和调脂领域的销量冠军,目前这个产品已经由海正辉瑞继续推广,这个潜力巨大的产品有望为海正辉瑞带来业绩的突破,进而为母公司海正药业贡献利润。
    表5:常用调脂药物2013湖北省中标价格及医保情况


浅谈调脂类药物未来发展趋势:http://www.tianinfo.com/news/news6057.html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