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休闲区 十二区 休闲灌水
1371 1
2007-11-13
母亲的女儿*女儿的母亲
人们热衷于过母亲节,是从哪一年开始的?记不起来了,好象花店和商家是最初的始作俑者吧?于是我和女儿也开始积极“响应”。如果和女儿比感知新鲜事物的能力,说实话,我不及女儿,女儿比我更敏感,也更易于接受。

  女儿郑重其事地开始给我送康乃馨,也是好几年前的事情了,记得那时她还在上小学。第一次过母亲节女儿送了我一朵红色的康乃馨,还有一张用稚嫩文字写就的卡片,那天我很开心,欣然接受了这朵代表女儿心意的礼物,也记住了母亲节,每年五月的第二个休息日。此后每年的母亲节不光我女儿记在心上,我也一样会记得。

  今年女儿上初三,两周才休息一次。母亲节这天,正好赶上女儿难得的休息天。每个放假的周日是女儿补觉的时间,起床往往很晚。早上我照例出去晨练,赶十点钟回到家,令我奇怪的是女儿今天早早起床了,客厅显眼的位置摆放着女儿送我的漂亮的康乃馨。似乎是意料之中的事情,但没想到女儿会起这么早,每年花依旧,仍会感觉到温暖幸福和满足。

  给老家的妈妈打了个电话,告诉她今天是母亲节。母亲笑声中带着茫然,她说不知道今天是母亲节,是的,因为这是第一次在母亲面前提起这个节日。心里酸酸的,想好的祝福的话没有说出来,只是和平时一样,闲聊着家常,重复着平时不知道说了多少遍的话,叮嘱,问侯。。。。。。妈妈兴奋地告诉我,她收到了姐姐送的花和衣服,话语中透着开心和淡淡的“责备”,说又花“冤枉”钱了,衣服她有,买花更是“浪费”钱。母亲嘴上总会这样说,其实我知道她心里和我一样的开心。我不免在心里自责,想好的祝福的话怎么话到嘴边又咽了回去,其实说起母亲节的事情不光妈妈有点不适应,我也一样那么地不自然。多少年的沟通方式和表达方式是含蓄中带着委婉,还没有学会女儿和她们这代人在亲人面前那种自然直接的表达方式。有点遗憾,不过总算在母亲节的时候给妈妈打了这个问侯电话。

  印象中在妈妈面前提起母亲节这是第一次,去年的母亲节奶奶还健在,自然不会更多地想到母亲。从小和奶奶生活在一起,从小生活在那孔老老的窑洞里,从小脑海里出现的是那座有着老窑洞的熟悉的小院落,家的概念定格在窑洞里,母亲的影子幻化在奶奶身上,重复了多少日子,走过了多少光阴,窑洞,小院,奶奶,小巷。。。。。。占满了记忆,填满了心房。

  从来没有过刻意要和母亲去保持距离,从来没有更多地去意识到这个有点“沉重”的话题,久而久之形成的生活习惯已经让我和母亲之间有点陌生,有点疏远。长年和奶奶生活在一起,回家的日子总是绕膝在奶奶身边,以奶奶为中心的生活习惯冲淡了许多不应该远离的瞬间,到这个时候我才发现,亲情也会疏淡,熟悉的人在一起也会产生距离感。

  也很想走近,却只因分开得太久,只有站在远处静静地守望,只好在心里默默地祝福,让心的距离慢慢地缩短,让情的份量渐渐地回归。曾经一直以为奶奶年岁大了,不要让她老人家心中留下太多的遗憾,曾经一直以为亲情可以融化一切,曾经一直以为以后和父母在一起的时日还很长,曾经以为所有的忽略可以有所补偿。。。。。。所有的自以为是,所有走过日子里的缺憾,在现在看来很难得到原来想象中的弥补和报偿,有的东西失去了可以找回来再去补偿,日子走过了不会再有曾经的过往,亲情也一样。现在想想,有奶奶陪伴的日子里,一直忽略了母亲的份量。

  也许在奶奶身边呆得太久,也许对奶奶的那孔老窑洞倾注了太多的情感份量,也许那个有着奶奶和窑洞的小院已和我的生命融为了一体,心中的窑洞,心中的家,心中的牵挂,如影随行,陪我走天涯。无论身在哪,无论有多么漂亮自己的小家,骨子里一直把那个地方看作唯一的家。家是依恋,家是牵绊,家是向往,家是合家团圆的时候最想投奔的那个处所。

  去年奶奶走了,窑洞空了,熟悉的小院也变得空空荡荡。没有人气的小院显得很凄凉,站在窑洞前,立在院中央,一切的一切都在回忆中重放,从小到大,从留在家中到走出家门,点点滴滴,得得失失,改变不了的,应该接受的,都在脑中浮现。亲情有时候象一把双刃剑,我知道有些事情不是我们能改变和左右的,可是在维护一方的时候却伤害了另一方,尤其在长辈之间,所以很多时候在心里会感到无奈和内疚。心痛但依然爱着,也许这就是血浓于水的亲情的力量。

  母亲性格很开朗,是奶奶的独女,奶奶性格很倔强,是家中的轴心和支柱。那个特殊的年代改变了许多人的命运,母亲也一样。聪明好学的母亲本来可以象许多人一样上学工作,因为独女,又因为家中的成份问题,留在了奶奶身边。结婚生子,养育了我们五个孩子。还是因为“文革”,让这个成份不好的家产生了一系列的变故。以致出现了后来许许多多缺憾的事情。遭遇什么样的时代我们没办法抉择,生在什么样的家庭我们也没办法选择,上辈人的对对错错我们更无力去评说,我们能做的就是尽自己最大的努力让亲人生活得开心,生活得少一点缺憾,改变我们能改变的,接受我们无法改变的,坦然地面对,平静地接受生活给予我们的一切,包括亲情的缺憾。

  对于母亲,我一直想尽力弥补什么。是这么多年来对她的忽略吗?我不知道。在奶奶离开后,我最想做的一件事就是在以后的日子里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去付出,让自己少一些遗憾,让亲情更多一份温暖。

  前几天,我让母亲来我家住了几天,怕她和我都不太习惯,带上了妹妹家的小外甥女。这么多年来,我自从搬了新家,奶奶来过,母亲第一次来。我陪着她和小外甥女出去逛街,给她们做好吃的饭菜,看似很融洽,心里都很“小心翼翼”。以前母亲和奶奶分住两个院子,我回家一直和奶奶呆在小时候住过的老院子里,很少和父母在一起呆,显得生分和客气了不少,好象笑容背后都藏着几分看不见的不自在。我明白这么多年来的距离要靠几天时间来融化是很难的,我会尽力用心来融化。时间在小外甥女的调皮贪玩中一天一天地过着,每天带着孩子出去,陪着孩子疯跑,一周时间很快就过去了。妈妈执意要回家,她说不放心爸爸一个人在家。有了这个第一次,我感觉很开心,尽管时间很短暂,尽管呆在一起还有点尴尬,尽管都还有点放不开,毕竟心开始靠近,相信时间会慢慢改变一切的。

  妈妈是个心直口快的人,上次回家,我能感觉出她很开心,她无意中告诉我说:在你家吃饭都吃个半饱。也许是农村的吃饭时间和生活习惯的差异,也许是有些拘束,也许是我做的饭菜不太合母亲的口味,也许。。。。。。听了母亲的话,我心里感觉很不安,很惭愧,这么多年来我真的不知道她喜欢吃什么,我只是按着我的喜好做自己认为是很好的饭菜,我认为的好并不一定合她的口味。只要她能说出来,能告诉我,在以后的日子里我会了解母亲更多,不善于表达的我们用行动承诺着对亲情的相互付出。我们和母亲的这一代甚至上一代,都是传统含蓄地传递着各自的情感,用心,用付出表达着对亲情的关爱,长辈对子女的疼爱,子女对长辈的敬爱。

  我是母亲的女儿,也是女儿的母亲。作为女儿,我给母亲留下了些许的遗憾,作为母亲,我想尽力做到让女儿少些缺憾。和女儿同样是女儿,和母亲同样是母亲,不同的时代赋予了母亲和女儿不同的内涵,我和母亲是含蓄不善于沟通表达的母女俩,女儿和我是形同姐妹朋友的母女俩,直接表达勤于沟通让女儿和我的关系很融洽。爱是相同的,不同的是各自所处的时代和各自对爱不同的表达方式。 总是想

                                                                              下一页

文章连接  http://www.jinruiyuan.com/bbs/dispbbs.asp?boardID=2&ID=3106&page=1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07-11-14 16:37:00
作为女儿,我给母亲留下了些许的遗憾,作为母亲,我想尽力做到让女儿少些缺憾。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