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经济学人 二区 教师之家与经管教育
1614 1
2007-11-14
公开课泛指开放课堂,请同行、家长、领导或专家等进入课堂听课,特指有组织的、有一定规模的、有特别准备的课堂。近年来,随着社会对教育关注度的增加和新课改的实施,很多学校的公开课已经不仅仅局限于几节课,而是发展为“公开日”,甚至成了“公开课大比拼”。

    公开课对社会了解学校的教学情况,对同行之间的切磋,对提高教学水平无疑有很大帮助。但是,遗憾的是,一些学校的公开课已经演变为“公开秀”,有的甚至成了做假。

    “会的同学举左手,不会的同学举右手”

    长春市某小学的学生小雨近几天很不高兴,因为同一节外语课他已经上了两次,老师说她们班要上公开课,让同学们准备得熟练一些。小雨的母亲崔女士说,“我听了几次他们的公开课,感觉很不对劲,都是事先排练好的,表演的味道很浓。如果说影视娱乐节目需要彩排的话,人们决不会有什么疑义,可是,现在连上课都开始排练了,太可笑了。”

    更有甚者,据长春市某初中学生小于反映,上公开课之前,老师要求她们都要积极举手发言,会的同学举左手,不会的同学举右手。小于说,“老师说她是从一则笑话中得到的启发,她没当笑话,真拿过来用了。”小于的妈妈忧心忡忡地说:“我都不知道这样的课究竟会教给孩子什么?”

    据了解,一堂成功的公开课背后,有很多鲜为人知的秘密。首先,准备一堂公开课耗时颇多,少则一个礼拜,多则一个季度,甚至更长。其次,一堂成功的公开课背后,有着多次的预演,而且每次预演之后,都会有教研员跟踪指导。

    多年来的各种公开课已经在人们心目中形成了一个思维定势,那就是一堂优质的公开课必须是“完美”的。为了这个“完美”,公开课就成了“集体智慧的结晶”;为了这个“完美”,公开课就越来越变成了“无懈可击”的表演;为了这个“完美”,公开课就越来越讲究“精雕细刻”的形式……一位教研员说,听了几百节公开课了,有一种怪现象,公开课学生都不调皮。总觉得课堂上少了顽皮,孩子就不像孩子,到像是被优秀老师牵着的一个猴。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07-11-14 08:14:00

公开课确实是现行教育评估中需要改善的问题。

不是说公开课的初衷不好,而是现实的操作中变味太多啦。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