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经济学论坛 三区 宏观经济学
1072 4
2013-09-15
服装加工厂购入价值为二十元的布,生产出价值为二十五元的衣服。问这五元的价值增值的成本成份和利润去向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13-9-16 22:59:49
这个问题会难倒一大帮庸俗经济学博硕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3-9-17 12:04:09
ding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3-9-17 17:07:59
Rousseau 发表于 2013-9-16 22:59
这个问题会难倒一大帮庸俗经济学博硕
阁下有何高见帮我指点迷津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3-9-18 19:50:36
安师经管 发表于 2013-9-17 17:07
阁下有何高见帮我指点迷津
首先,当我们说价值为25元的衣物时,我们首先说的是相当于25元其它劳动产品的衣物,从而这个25元是交换价值。但是,这个交换价值的基础是一定数量的衣物及其使用价值,而这个使用价值是由劳动提供的,从而是一定时间的劳动量。
其次,这个一定时间劳动量作为使用价值,其是完成了剩余价值的创造的,但除非这个剩余价值被社会承认或者说在社会化大生产中是被交换的价值,否则,其不提供利润。在《资本论》中,马克思为揭示这个矛盾,因而把剩余价值作为完成了交换的剩余价值,从而令不能完成交换的剩余价值与能够完成交换的剩余价值相矛盾,由此得出资本主义生产的矛盾特征。
再次,当我们说原材料中,布匹是20元是,我们没有包括可能使用的工具作为劳动成果的转移,我们也没有包含劳动力补偿自身所需要的耗费,我们也没有看到其它可能存在的原材料作为劳动成果的价值转移。因此,这25元的产品中必须扣除这其它项目的价值,余下的才是剩余价值。
最后,如果全部扣除完毕后没有剩余,那么就不存在剩余价值。马克思在其论述中断然排除这种可能性的做法我认为值得商榷。实际上我个人认为马克思没有看到当资本主义高度发展后,资本家的投资冲动会使得其在部分投资项目上完全盲目预期项目的剩余价值产生率从而导致剩余价值会在扩展项目上表现为负数。
另外,值得指出的是,当代经济学中长期边际成本的变动规律说明了,企业将在追加项目的边际剩余价值趋向于零时被迫停止扩张。但这和宏观交换中需求和供给的变动一定趋于均衡或者相交是相互矛盾的。庸俗经济学没有办法说明这个矛盾,只好让矛盾分列开来放在那里,反正所谓庸俗经济学,就是把普遍相关的部分割裂开来从而让自身的说明自相矛盾但又矛盾地堆叠在那里。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