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有媒体报道说,因为架不住众多网民的讽刺与反对,北大肿瘤医院遗传所招募“未发生过性行为”的女大学生提供静脉血用于课题研究的帖子已被删除(9月13日《新京报》)。 性行为是HPV传播的主要途径之一,用未发生过性行为的女大学生的血清做对照,是科学的做法。这不是一个伦理问题,而是一个学术问题。在科研上,为了保持样本的准确性与可对照性,很多时候确需纯之又纯的样本。因此,在没有弄清楚这个行为的动机与目的之前,见到“处女”两个字就一律抨击与讽刺,这多少见证了讽刺与抨击者的草率与无知的一面。这正像有人揶揄的那样,看到“处女”两个字就不由自主地往歪了想,只能表示自己素质低下。
科学研究是有自身要求的。有时候这样的要求甚至到了不可理喻的地步。这不用说肿瘤研究这样的尖端领域,就是一般的应用科学领域,都是要采取非常的手段、非凡的努力才能成功。难道我们都要用常人的眼光去评判甚至于裁判吗?这方面的例子不胜枚举,大到航空航天领域,小到分子生物学领域,如果一遇到反常规的做法或者是与人类已知的知识不相合拍的,我们都一律的反对、挖苦,那么科学还能进步吗?同样,既然处女血清对于肿瘤研究对照更具有科学价值,对于科研人员来讲,不必因为网友的反对就畏手畏脚。既然处女的血清更具科学意义,就应该大大方方、光明正大地坚持下去。
现在的问题远不止于此。北大肿瘤遗传所要的“处女血清”,而不是“处女”这个本体。而发帖的是肿瘤研究所而非其他社会机构。很多网友对于这两个重要的概念性问题都没有搞清楚时候,便以自己的主观展开抨击,也颇有一点文革的遗风。这很容易让人联系到一段时间以来,有一部分网友的仇官仇富心理及其行为。当然,其中也不排除由于信息不全而引起负面的争议,这很正常。
北大肿瘤所删帖行为,本身也暴露了一定问题,那就是对科学的态度存在问题,这一方面反映了我们缺乏科普的精神,另一方面也反映了对于科学原理的坚守。当年,哥白尼为坚守日心说而不顾反动教会的迫害,现在,因为有人讽刺与质疑处女血就删帖,反倒是一种“心虚”。科学道理不会因为有人反对而改变。匆匆忙忙把帖子删除,反倒显得自己有些心虚似的,不利于以后工作的开展。“处女情结”是一种陋俗,但见到“处女”两个字就反对,同样是一种狭隘的思维。我们要反对的,就是这种以陋习的思维干扰科学道理的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