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提问 悬赏 求职 新闻 读书 功能一区 真实世界经济学(含财经时事)
1144 1
2013-09-17

我们常说中国消费不足,中央刺激消费的政策也一直提了十多年,但是效果却并不好。原因在哪里?原因在于消费者手中没有钱。

  有人说,不对啊,根据人民银行的数据,上半年,我国人民币存款余额达100.91万亿元,首次突破百万亿元大关。若按我国13亿人口计算,人均存款是77623元,已是全球人均存款最多的国家。

  但是且慢,在这100.91万亿存款中,个人存款只占到45.3万亿,只占全部存款的44.9%,不到一半。也就是说,有钱的是单位而不是个人。

  由于中央的反腐是针对ZF和国有企事业单位的,私有企业和个人口袋里的钱,反腐是管不了的,其消费不会受反腐多大的影响。如果钱大部分在私有企业,那么反腐对餐饮、白酒、月饼等消费的影响就不可能那么大。

  中国市场化取向的改革推进了30多年,国有经济仍占到近一半的比重。但是,国有部门提供的就业岗位仅占到约20%。资源集中在少数人手中,这是当前中国贫富差距的重要原因。

  我们知道,富人的消费比例是远远低于穷人的。这意味着一个贫富差距两极分化的国家,其消费比例必然是低下的,也就是消费不足。

  富人的消费比例低,不是说富人比穷人节俭,而是说相对于富人的大量收入和财富,即使很奢侈性的消费,其比例也是很低的。所以我们看到,ZF国有企事业单位花钱大手大脚,大吃大喝之风盛行,绝对数额也颇为惊人,但是相对于其所占据的大量财富,消费比例仍然是偏低的。

  财富不是用于消费,就是用于投资(储蓄也是投资)。消费比例偏低必然意味着投资比例偏高,这是大量财富向ZF和国有经济转移的必然后果。但是这种投资很大程度上并不是以盈利为导向的。

  投资如果是由私人进行,决定是否投资的标准很简单,就是能否赚钱,谁都不想把自己的钱打水漂。然而如果投资是由ZF主导的,盈利就不是唯一的标准了。ZF在投资决策上,更多的考虑可能是就业、平等、经济增长等,目标是多元的。

  一个项目如果难以盈利,私人投资必然不会涉足,然而当ZF认为该项目能促进就业或其他宏观目标时,投资很可能会发生。也就是说,与私人的谨慎相比,ZF的投资更容易轻率地做出。

  与ZF投资类似,国有企业也容易出现投资冲动。国有企业投资行为容易受政策影响,很多投资甚至是ZF直接要求其做出的。国有企业盈利上的“软约束”本身也容易导致许多投资在盈利上计较不多。

  国有企业的资金充裕且成本低廉,这一方面是由于信贷对国有企业的倾斜,另一方面国有企业的利润不用分红,为避免利润留存过多被上缴(这个时候资金成本甚至为负),为投资而投资的可能性就大增。

  由此可见,中国当前的许多深层次问题,如消费不振、贫富差距过大、投资效率低下等,都是源于当前的经济体制。中国离真正的市场经济还有一段很长的路要走。此次一反腐,餐饮、白酒、月饼市场相继倒下,说明国有经济的力量仍然过于强大。

(原载于长江商报)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13-9-17 23:32:41
中国ZF对于经济的干涉过于严重,很多行业垄断性过强,民营企业发展空间十分有限。再加上金融体制的不完善,中小企业更是水深火热,国富民穷的现象还是非常严重的~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