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所引用的例子皆由本人亲自认证
第一部分——例子
例子一:福贵的故事
福贵这一人物是余华笔下《活着》的主人公,是众人羡慕的地主出身,好赌,最终被赌(敏感词)场的人骗掉全副家产,成为穷光蛋一个。那个时代的你一定会认为做地主无比幸福而沦为穷光蛋是多么凄惨。错了,当福贵沦为穷光蛋那那一刻恰好我国土改,兴高采烈刚刚成为地主的赌(敏感词)场老板被弄死了,福贵因祸得福活着。看到这里你们也许会认为福贵这一角色是虚构的,但我很肯定和你们说,不是。这就是我家族的逆写照。
例子二:我奶奶的地主父亲
我奶奶的父亲是个辛勤老实的点心师傅,仅仅靠做点饼干为生,因为手艺好,生活过的不错。能做地主富豪的人都是有力认识或者相关人士,在土改正式实施之前早就洞悉了风声,因此大量低价抛地。奶奶的父亲仅仅是个手艺人,看到如今地价如此便宜,便东拼西凑借钱买了几块地。结局大家可以料到,奶奶的父亲被批斗,被“地主”了,一家被流放到北大荒。
例子三:菜市场经理与大学博导J
50年代哈工大高材生,毕业后到现在很不错的985理工高校任教,坚持做真学术,一路靠自己的真材实料破格晋升,最终位及博导和院长和一级学报主编。然而谁又知道身为院长的他在98年之前他还在住破房子,全部存款10w不到,就在当年装修新房的时候一次清空了所有积蓄?谁又知道改革开放前他在高校任教收入还比不上当时肉菜市场的经理甚至是水泥匠?如今这位前辈退休了,退休收入高过很多精算师,经济上很充裕。然而那位肉菜市场经理,退休收入3000不到。
例子四:J博导的几代学生们
J博导在任教的50年里,带出了很多出色的研究生和博士生
第一代学生:从入学到如今都是令人羡慕,都是高校或者社会的宠儿。学生们如今任职高校高层或者企业高管甚至有关部门的管理者
第二代学生:从入学到如今都是一路顺风,如今40多的他们一辆车子两套房子都不愁(其中一套是高校福利)
第三代学生:30多的他们很优秀,削尖脑袋挤进这所985高校,然而高校这一圈子已经人满为患,收入也仅仅不到4000,要依靠拼命上课才能冲击6-7k,科研项目被上面的人垄断着,校内贫富差异很大。很明显这样的经济水平很难在一线城市享受多优质的生活。
例子五:下海与国考
当年的公务员一批批下海经商说明了什么?
当下的大学生一批批蜂拥去国考又说明了什么?
例子六:专业人士、工人、服务员,谁才是屌丝?
专业人士看上去风光无限,收入理想。但是大家有没有计算过工作强度和工作量?平均下来真的很普通而已。而且现在职场趋势就是,高级别资历深的专业人士保留高薪优势,中低级别的专业人士收入真的很普通且相对于物价保持下降趋势,仅仅赚个加班费而已。
说道工人你会觉得很土吗?请搜索雷州烟斗部落,留意一下这一帮在广东偏僻角落的烟斗工匠。请搜索广州天程铜艺,留意一下这位打铜的工匠。论收入,只能说什么注册会计师,精算师都能被他们秒杀,是秒杀。这不是特例,例子还有很多,比如说牛仔裤手工定制,西服定制师傅等等。
说道服务员,在北上广各大私人(正规)VIP会所的一个小服务员收入都能过6000+,一个会所的管理人员收入超过2w比比皆是。
第二部分——提问
1 假设你在土改之前有幸成为了地主,下场会如何?
2 在计划经济年代,你很不容易捞到了当时一个肥差事,肉菜市场经理,如今你的下场会如何?
3 高校现状是这样的,第一梯队管理层50岁,还能继续做10-15年(可能会推迟退休年龄)。第一梯队教师50岁,还能继续工作10-25年(博导可以工作到70岁,且退休后存在返聘制度)。第二梯队教师40岁,还能工作20-35年。作为30岁的你,假设选择来到高校,尝试现实地幻想一下结局。
4 试想一下你现在在这个金融发热的时代,拼命挤进金融机构的下场?
第四问由我回答:
选择进入金融业的50后,如今都是位高权重了
选择进入金融业的60后,大部分也非富则贵了,差劲的也能有个小康
选择进入金融业的70后,基本上都是有房有车小有积蓄,开好车买别墅也不太成问题
选择进入金融业的80后,基本上都是一帆风顺,但优势已经不及当年了,买得起别墅和正在做房奴的比例差不多就是1:1了
选择进入金融业的90后,注定是这个时代的悲剧,10%能享受到优越丰厚的收入,20%的人仅仅是好过而已,注定70%的人会很惨,有些徘徊在这个圈子的底层,有些直接被踢出圈子
以上道理很简单,对于当年的50后-70后,人不够,你不是精英,就把你培养成精英。而如今,人满了,你不是精英,踢走你。
第三部分——释疑
注:下文指的专业人士特指会计师,精算师,投资分析师等坐在办公室里的高级白领。
1 做金融不好吗?做注册会计师不好吗?做精算师不好吗?做专业人士不好吗?
答:以上职业很好,但是被过分炒作了,所以人满为患太拥挤,很多已经处于饱和,作为职业本身很好,但作为应届生的职业规划,请慎重。
2 不是说现在金融无论是证券还是保险等方方面面都不健全,都有待发展,有经验的专业人士还不够吗?
答:提这个问题的人一般犯了一个逻辑错误。金融业不健全并不意味着要招更多的人,这是两码事。不健全的金融业由现有的金融人发展就足够了,不需要更多的人。有经验的专业人士不够是因为时间问题而不是人数问题。
3 为什么我不推荐学生们涌向去做“专业人士”?
答:
1本文开篇六个例子说明了我们的时代在不断变迁,90后不适合以“专业人士”择业,因为多余出来的“专业人士”注定成为悲剧,除非特别优异,否则你很容易沦为“多余人士”
2 学生们选择去做“专业人士”无非两个原因,一个是误认为专业人士比其它职业待遇好,另一个就是他们不知道除了专业人士这种职业,社会上还有什么职业。首先金融专业人士的待遇根本不比其它职业优越,我家楼附近小饭店经利润2-5w的比比皆是,世界那么大,行业如此的多,岗位如此的丰富,金融专业人士从其量能说在社会上不错罢了,优越二字就算了。在我家乡卖猪脚、牛肉丸和海味的很多都能月入5w。
4 怎么样的90后适合去做“专业人士”
答:接触过我的人都知道我是很有耐心的,但有几次真的不耐烦了,90后大三财经院校学生一直问我怎么样才能从业投资岗位,但在和他交流的情况下发现他对很多金融常识都不懂,我问他,你为什么想做投资?他说这是他的理想和兴趣所在。然后我问他,现在我给你100w你怎么投资?你认为股票升跌是由什么造成的?结果就是,他对投资的理解仅仅是理想和兴趣,除此之外什么都不懂。
我认为想从事金融专业人士的90后应该是这样的,对现实中的金融保持密切关注,对金融理论和实务有一定了解,至少能与人打开金融这一个话题,有自己的想法,如果做不到这点,面试关根本过不了,因为在一般300份简历最后只招3个人招聘里面,绝对存在3个以上真正的金融爱好者的。
第四部分——预测
1 近年来纯手工工作者的收入会高速增长,比如说皮匠、手工茶壶制作者、烟斗匠、资深裁缝等等
2 高端服务业服务人员收入会高速增长
3 商科专业人士中低级别员工收入会相对物价下跌,高级别员工收入高速发展(愈发强大的计算机技术可以代替大部分以往中低级别商科专业人士的工作)
4 办公室以外的职业比办公室内的职业收入会提高的更快,比如说公估人的收入会大幅提高
第五部分——建议
当你被问及,给你一笔前,你会去买什么?回答LV、GUCCI的绝对是彻彻底底的土包子。
同样的,当你被问及,你觉得在保险公司最好的岗位是什么?回答精算和风控的人同理。
选择比努力更重要这个道理谁都知道,但前提是你要知道有多少选择,连选项都不清楚如何选择?
好吧,这篇文章偏离保险太远了,不能让版主难做,接下来就说保险公司吧。
和很多高年级的保险学子交流过,发现很多连保险公司有什么部门和岗位都不清楚。在这个靠百度可以了解整个世界的当下,这种现象不应该。
首先说大家最关注,也是被套上光环的保险公司内的“投资岗”和“风控岗”(本文不谈精算,论坛上介绍精算岗的文章太多了)
要了解投资岗就要先了解保险投资。保险投资谁来做?
a 自己的投资部门做
b 公司所属的集团的资产管理公司做
c 委托专业投资机构做
d 以上几种混合
如果投资由本公司的投资部来做,这个投资岗可以说是非常优质的,有了几年工作经验,可以顺利在证券基金公司之间跳槽了
但如果公司的投资方案交由外部来做,那么你的投资岗可能就会有点鸡肋,工作内容可能是监管外部或者工作沟通之类的任务,和你心目中投资大相径庭了。所以说千万不要什么都不了解就吼着要去投资岗。
投资岗的收入就是看业绩,业绩好就高收入,年终奖随随便便几十万很正常,业绩不好就逼走你。投资怎么做?价格由市场调节这是你在学校内才可能得到的answer。在实务投资中,金融产品的价格由圈子调解,你是否能进入投资这个圈子,能否获得圈内的信息,就注定你的成败。
至于风控岗,你真的以为风控岗是用来控制风险的吗?回到现实吧,多点思考现实的问题。目前各大保险公司都是用牺牲风险来换去市场份额的扩张。可以这样说,市场得不到扩张,整个企业经营面临的才是最大的风险。也就是说控制风险才是最大的风险。风控部门一般就是写报告应付硬性的风险指标而已。
风控岗的收入还真的不错,但是想靠这个高薪就别想了,你不为企业创造利润,永远别想获得投资部和业务部那帮人的高薪
以下是我介绍财险保险公司内大家不太熟悉的优质岗位
A国际部:
国际部顾名思义是负责在国际范围内的业务往来。主要负责海上保险等,负责国际物流的承保、风险评估、理赔调查等管理性质的工作,以及船舶承保、海上事故等等。在港口城市尤其重要,工作稳定后收入1-2w很正常。
招聘要求:
1 熟练使用英语,要求精通标准书面语,能用英语拟合同和查核合同,口语技能达到商务谈判水平
2 熟悉国内外的保险法规
3 最好有国际物流、运输、外贸、船舶等行业经验
招聘范围:
1 优秀的应届生
2 相关行业有经验的人员
3 保险公司内部调动
B业务部企财对公业务岗:
顾名思义,这个岗位面对的客户是大型国企、ZF部门等等。负责大型的基建项目、制造业设备承保等等。值得一提的是,这个岗位保险公司特别重视,每个月都会给业务员丰厚的业务费去做PR活动。这个岗位应酬的也比较多,在工作中能接触不少高层次圈子的人物,是一份开拓人脉和事业的优质岗位。稳定后月入2w很正常,如果有自己固定的客户群,月入5w也很正常。这个岗位很容易升为公司管理层的。
招聘要求:
1 家庭背景优秀的优先
2 负责其它财险业务的骨干业务员优先
招聘范围:
1 社会活动参与较多的优秀应届生
2 业务完成优异的其他岗位保险业务员
C业务部企财对私业务岗
这一岗位在珠三角(尤其是东莞、中山)是很吃香的,因为制造型企业太多了。累,但是收入高,入职半年后月入过万是很常见的是,之后的发展如何就看你自己多拼命了。有人问道,那这种岗位和个寿岗有什么不同?
答:个寿岗推销基本上靠骗,这是制度造成的,因为你根本没有机会和客户有第二次交易的机会(个寿产品都是10-20年期的居多,买了基本上很少退保的),所以你也无需顾及诚信。然而企财险不同,你每年都要和同个客户打交道,你根本不敢骗他的,你骗他,他一说,在当地的制造业你的名声就会臭掉,以后再也做不了生意。
招聘范围大,门槛不高,因为压力大挑战大所以这个岗位并不“挤”
D大项目部承保核保专业人员
这一岗位算是办公室外的专业人士了,要求有相关行业经验,如建筑、物流等等。重点要求就是头脑灵活、洞察力强,是个趣味性较高的岗位,经常面临不同的任务、收入的话稳定后1w左右,主管可以去到2w
E重大案件公估人员
这也算是办公室外的专业人士了,要求有相关行业经验,如建筑、物流等等。重点要求就是头脑灵活、洞察力强,是个趣味性较高的岗位,经常面临不同的任务、收入的话稳定后1w-2w
大项目部承保核保专业人员和重大案件公估人员一般不招商科应届生,但是做得好的员工转岗很方便,所以有意向的学生可以先去做非车财险业务员熟悉业务流程,而后转岗到专业核保和公估。
文章到了尾声总结一下:
本文用意并不是要左右学生们的选择。我所要倡导的是,仅有在你知道到底有多少个选项的时候,你才能够作出正确的选择。连选项都不知道有多少,又怎能作出选择?
想乘坐黄金行业顺风车的学生们,你们要分析好前景,究竟是坐上了顺风车还是末班车。要知道,历史告诉,当社会上连市井百姓都觉得某一个东西很有“前途”的时候,这个东西不说崩溃也好不到哪里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