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摘自:网络
某一位成功商场人物的访谈。
「谈谈你怎么处理每天生活?」主持人问。
「每个星期二、四,我都会去练剑道,」大人物说。「然后,每个星期一、三、五,我都会去慢跑。」
这是一般的访谈,但有趣的是,我瞄到,我旁边的座位,有人开始抄下来。
「请问你怎么看待孩子教育?」
「呃,」大人物说:「我认为孩子不必读太多书,应该多多去接触野外大自然。」
旁边的旅客继续抄,还在和他旁边的那位女士讲话,八成是他太太,讨论孩子教育。
「孩子现在大了,」大人物说:「一个在美国自立更生,另一个参加基金会。」
旅客继续抄。
他一边抄,我一边在心里真的为他感到胆战心惊!
像这种访谈经常有,我发现,记者想办法访问的这个人,都是他已经成功以后。
他曾经成功,现在正在继续经营成功的果实。但他曾经成功,不表示他现在想的是对的,更不表示他以后的儿女会成功。
成功的是他本人,不是他的教育理念,不是他的养生运动理念。
但,不知道为什么,现在的媒体,喜欢缠着大人物作这种「大人物访谈」,然后试图请大人物教我们一般民众,生活上的所有事!
学他吃,就对了!
学他玩,就对了!
学他教孩子,就对了!
什么都学他!
这时候,访谈换了话题,主持人和大人物谈到他最「遗憾」的事,配乐也跟着感伤起来。
「我年轻的时候,就是不懂得这些。」大人物说。
吓!什么?
「我当年创业的时候,没搞清楚这些。」
惊!那我们刚刚听这么多,其实你当年根本没搞清楚?
这些话,就像一个又一个的「暗号」,其实是在「提醒」观众,大人物刚开始准备要创造大成功的时候,和他今天的心态已经「不同」了。
而且最重要的是,现在的他,甚至不认同年轻的时候的心态!
所以,他肯定也不想告诉我们,他年轻的时候,那个成功,到底是怎么来的?
问题是,比较成功的,是哪一位?
是年轻的他?
还是现在的他?
至少,我们「目前」的身家又不是十亿、百亿的,那么,要学习年轻的他,还是现在的他?
对于「大人物」的学习,我们真的太喜欢「整套学」,大人物读的书、吃的东西、生活的理念、都要一起学起来。问题是,每个大人物,往往就只有「一个」很成功的地方,让他值得在几千万人之中变成站在你面前的所谓的「大人物」。
我想问,周二、周四去练剑道,和成功有何关系?那叫私人生活,而且很有可能只是「最近这一个月」的私人生活,但,主持人很热情的帮你问出这些东西,来满足观众一窥成功人士每日行程的好奇心,但到最后,真正值得「振笔抄下」的,绝不是这些「周二练剑、周一慢跑」。
因为,你该拜师学艺的不是眼前这一位已经成功的人,而是「以前」的那一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