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明栋 发表于 2013-10-12 09:42 
1、稀缺性是在先,就如效用也在先一样,这些只是价值的必要条件。在产权界定的方法没出现前,不管清洁的空 ...
1、说的是你的空气例子,不是人们先定产权,后有稀缺性,而是先有稀缺性,才有产权的界定。对有用而不稀缺的事物界定产权,就是寻租行为,人为制造稀缺的行为,这可以迫使他人要用劳动成果(稀缺的)去换购。
有效用的事物不一定有稀缺性,而有稀缺性的有用事物,才是界定产权(不考虑寻租行为)并实施交换的先决条件,而价值则是基于劳动分工的比较优势原理决定其价值域,在其他因素的作用下,交换各方同意的交换比例或价格,决定了价值(见上一贴我给的定义)。
2、又在讲一堆无人能理解的大话。稀缺性、产权界定之后,交换过程产生价值观念有那么那么难于理解吗?我在主贴帖解释过,相对稀缺性导致价值域,不稀缺的地区,有露天矿场,可以不用劳动或很少力气就可获得大量资源,而稀缺的地区,无非三条路,(1)自己花费劳动去勘探、勘探不到就打水漂、勘探到了,还要费力去挖出来,这种成本要同第二条路比较高低,(2)向不稀缺的地区购买,只要交易费用足够低,低到稀缺地区的生产资源的成本以下,那么就应选择购买,而不是生产;(3)还要考虑是否有竞争性的卖方,要比较各位卖方的要价差别。说什么生存啊、能力的,云山雾罩的。
3、你觉得没差别,这就对了,说明你已经开始理解了,只是理解得不到位而已。交换价值,决定成交价值,成交价值,两者是有差别的。一事物的交换价值,是换得他种事物的数量;而一事物的成交价值,则指其所换得的他种事物所标度的劳动。在货币经济下,一事物换回的一定数量的货币,那么,这事物的价值就是这个数量的货币所能购得的劳动。货币才是抽象劳动(的符号),而不是什么黑格尔贼学思辨出来的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