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yle id="_Custom_Style_"></style>

“价值选择的变易不能代替历史的书写,而书写历史不等于历史本身。”
11月7日,“十月社会主义革命”90周年,莫斯科下起了雪。
70岁的罗莎第二次来到红场上的列宁墓,瞻仰其遗体。几十年前,罗莎第一次来这里时排了几个小时的队,而这次只花了半小时。
90年的沉淀赋予“十月革命”复杂的内涵:对一些人来说,这是“一切都会有的”的理想;对另一些人来说,这一天充满了节日的回忆;还有一些人觉得,任何形式的纪念活动都完全可以为现实政治服务。
在罗莎眼中,“这是历史,不能一笔勾销”。她耸耸肩,纷扬的雪花,撒落在她身上,也铺满了整个红场。
红场边,克里姆林宫上空,飘扬的不再是“镰刀斧头红旗”,而是白、蓝、红相间的俄罗斯国旗。虽然列宁依然安静躺在水晶棺里,但他当年开创的事业已经变成了记忆……
纪 念
这一天,在十月革命的发生地圣彼得堡,约两千民众举行了集会。涅瓦河畔的广场上,用炮声拉开革命序幕的“阿芙乐尔号”巡洋舰前,奏响了苏联国歌。
“布尔什维克们说过的革命,我们还要继续下去。”俄罗斯共产党圣彼得堡支部领导人伯尔特科有力地挥动右臂,激起听众间的一片掌声。
集会后的游行中,散发了“入党倡议书”、明信片等宣传品。明信片正面印有“十月革命胜利90周年纪念章”,背面是破冰船、《工人与集体农庄女庄员》雕塑以及苏联国旗等。一个八九岁的小男孩,开心地从游行的老妇人手中抢过明信片,说是“拿给班级的同学们看”。
苏联解体后,“十月革命节”先后被改名为“和睦和解日”、“莫斯科红场军事阅兵日”,不过这并没有阻碍俄罗斯共产党借这一天来充分展现其影响力。
俄共中央的网站开辟了“纪念十月革命90周年”专栏,《真理报》也发表了一系列文章,讨论有关十月革命的意义与贡献。《真理报》曾是苏共中央机关报,现在已经被排在最有影响力的几家媒体之外。
2007年被俄共命名为“号召入党年”,他们还特地制作了“十月革命90周年纪念章”。而第一枚纪念章,被送给了古巴领导人卡斯特罗,因为他是“反对帝国主义和为社会正义而斗争的世界象征”。
纪念活动在世界各地展开了。在塔吉克斯坦,共产党向列宁纪念碑敬献了鲜花;在越南河内列宁广场,列宁雕像旁摆上了一束束鲜花,越南领导人重申坚持走社会主义道路的承诺;在哈萨克斯坦,题为“十月革命对世界政治和哈萨克斯坦发展的作用”的生知识竞赛正在进行,获胜者将获得约85美元的奖励。
纪念活动的中心仍然是莫斯科。11月7日在红场的民众集会,据说参与者有“近万人”。“除了十月革命,20世纪没有更伟大的事件。”俄共总书记久加诺夫激情发表演说,他进而谴责普京把俄罗斯的历史引向一个“不体面的阶段”,并保证“权力会回归于人民”。
台下的听众,包括了来自世界各国八十多个共产党和左翼组织的代表。“布尔什维克建立了一个社会主义社会,拯救了包括英国在内的欧洲大部分地区。”英国共产党国际秘书约翰·福斯特说。
不过,站立在寒风中的更多的集会民众,是上了年纪的老战士和退休工人,他们手擎绘有镰刀斧头的党旗,举着“你好,社会主义”的标语牌,一直高声合唱苏联时期的歌曲。
“对很多俄罗斯人来说,纪念十月革命是一种传统。”一名年近七旬的俄共党员说。
前苏共对外联络部副部长、历史学家拉赫马宁也向记者强调:“历史是不该被忘记的,忘记过去就意味着背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