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提问 悬赏 求职 新闻 读书 功能一区 真实世界经济学(含财经时事)
2007-11-24 21:51:00
写得太好了,就希望看到这种通俗易懂的文章!!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7-11-24 22:01:00
没有做过实证的研究,环节太多,力量有限,等过几天仔细研究了在找你讨教吧,有这方面的好帖子不妨多贴一些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7-11-25 22:56:00
很好,说得很是透彻。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7-11-26 16:32:00

谢谢,写的很好。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7-11-26 20:52:00

他在海边捡了一颗石子,说这个石子值100万快钱,把它卖给了一个人,这个人觉得整个岛上的钱加一起也没有100万啊,怎么办,于是向钱庄借,钱庄也没有这么多钱,于是把印钞机打开,印了这100万,借给了他买了这个石子。
    然后这个人开始卖这个石子,100万卖给了第二个人,由于第一个卖石子的人把钱花了,所以岛上的钱多了,所以这一百万可以筹集到,多买些产品就有了。但当把这个石子以200万转让的时候,钱庄只能又印了100万钞票,就这样钞票越印越多,可是当这个石子不停的流动转让时,大家并不觉得岛上的钱多,产品价格还是原来的那样。可是当这个石子不流通或流通的慢时,大家觉得钱多了,可是如果当持有石子的人把它扔到大海里,那就等于岛上凭空多出N多个100
万来,怎么办,央行最害怕的就是这颗石子没了。它没了岛上产品的价格就会飞涨,就会通货膨胀。那么持有石子的人就绑架了岛上的经济。

这一段说的不错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7-11-26 23:28:00
以下是引用wwlssn在2007-11-26 20:52:00的发言:

他在海边捡了一颗石子,说这个石子值100万快钱,把它卖给了一个人,这个人觉得整个岛上的钱加一起也没有100万啊,怎么办,于是向钱庄借,钱庄也没有这么多钱,于是把印钞机打开,印了这100万,借给了他买了这个石子。
    然后这个人开始卖这个石子,100万卖给了第二个人,由于第一个卖石子的人把钱花了,所以岛上的钱多了,所以这一百万可以筹集到,多买些产品就有了。但当把这个石子以200万转让的时候,钱庄只能又印了100万钞票,就这样钞票越印越多,可是当这个石子不停的流动转让时,大家并不觉得岛上的钱多,产品价格还是原来的那样。可是当这个石子不流通或流通的慢时,大家觉得钱多了,可是如果当持有石子的人把它扔到大海里,那就等于岛上凭空多出N多个100
万来,怎么办,央行最害怕的就是这颗石子没了。它没了岛上产品的价格就会飞涨,就会通货膨胀。那么持有石子的人就绑架了岛上的经济。

这一段说的不错

  说得最错的就是这段了。

  当持有这个石子的人将它扔进大海时,这将导致他无法还清当初向银行借的200万,结果造成银行出现坏账,因此银行必然要从从其它借款者手中收回贷款(以确保财务安全),并且紧缩增量贷款。因此,在其它条件不变下,整个经济会出现一个信贷紧缩的恶性循环,资金链紧张,破坏正常的生产经营,中小银行或其它金融机构纷纷倒闭,这才是房地产泡沫破灭后出现的正常景观,而不是文中所说的通货膨胀。我们看看美国的次债危机就知道了。

  央行害怕资产泡沫的破灭,不是害怕会因此出现通货膨胀,而是担心会出现大量与此相关的银行坏账出现,进而导致整个金融体系的危机。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7-11-27 00:08:00

我反对,对经济的认识如果这么简单的话,还要设置诺贝尔经济学奖干什么,让你拿一个可以吗。总想把复杂问题说得那么轻松。忽悠老百姓了,你学了几年经济学啊。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7-11-27 09:26:00

真理始终都是可以用简单语言表达的

楼主就是高手啊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7-11-27 17:30:00
以下是引用huangboscu在2007-11-27 9:26:00的发言:真理始终都是可以用简单语言表达的

用简单语言表达的,未必始终都是真理。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7-11-27 18:08:00
见鬼了,这样的傻文章怎么有那么多人说好?学过经济学没有?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7-11-28 15:50:00
分析的很透彻,受教了!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7-11-28 16:48:00
好的文章,一目了然!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7-11-28 18:53:00

终于对中国经济看到一些些的希望!!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7-11-29 10:15:00

讲的很透彻.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7-12-5 09:01:00

早就看过了,,这样的文章真的是好文章吗..为什么象通货膨胀这类的东西要用这么肤浅的语言解释了,真以为通货膨胀是你安排的啊 .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7-12-5 11:56:00
那些叫好的人,建议把sumgoo在这个帖子下的所有回帖读一遍,读不懂的先回去看基础教科书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7-12-5 18:37:00
通俗易懂,一目了然。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7-12-5 19:53:00
以下是引用hunter_tong在2007-12-5 11:56:00的发言:
那些叫好的人,建议把sumgoo在这个帖子下的所有回帖读一遍,读不懂的先回去看基础教科书

楼主的文章和大家的回帖我都看过了。

我觉得从版主们的帖子看,的确是学术思维看文章,严谨论证治天下。从学术的角度看,可以商榷的地方的确很多,但是

我不认为版主们通过文字看透了文章作者的真实内心,从文章的思路和视角看,“利益”始终是重大的核心。文章的核心无非是

关心“有预谋”的外资是否从中国攫取了巨额利润,而无知“ 买单”的却是朴素的中国人民。

文章作者关心的是利益的实际流向是否“ 极大”的触犯了中国的经济利益,作者的思维是现实的,实际的,

如同我们所知的学术和现实思维的“微妙”差别,在帖子和回帖里体现得很充分!在学术的眼里,现实或者事实本身(因为缺乏分析和推理)是“靠不住的”,

因为缺乏论证和严密逻辑的支撑和发展。同时,各种“利益”也在经济理论的发展中被“中立化”,“公式化”和“大视角化”。

更确切的说,教派更注重结论的泛化,理论化和逻辑的内在和谐,而文章作者应该是“实战派”思维的体现:“钱总是流向利润最大的地方”在作者看来

似乎都是“理论”的,因为作者更贴近“个体”和“现实”,因而“钱总是流向钱的主人认为最应该去的地方”,而不是“流向理论认为最应该去的地方”。

再来看下大家争论的关键地方:心怀不轨的外资究竟获利多少,以及能否顺利获利?

应该说这的确不是一个理论问题!并且理论思维也很难理清思路,因为经济理论可一般不是用来操作“现金流”的哦。

中国这一轮的房价上涨应该可以大略从2004年中期算吧,外资投资房地产成本粗略算就是2003到2004年的房价而已,投入总成本可以算N(美元),

到目前为止,确可能有数倍的利润了,按照文章作者理解的外资获利行为,外资最希望的“获利了解”时机当然就是房价高企的时候了,

这当然不是什么理论问题了,只要房价持续上涨k倍,外资便可以在他们认为适当的时候脱手,只要房子可以顺利流通。

当然,这只是外资获利的一部分。在外资撤离的时候,也是会选择合适的时机的(这完全不取决于各种理论的,利润就是一切)

那么,按照作者的看法,外资获得最有利资本回报的时机就是,人民币兑美元汇率的转折点,当然,这个转折点是一个过程,也并非外资所能掌控的。

为什么是这样的呢?我把作者的思路“理论化”下,外资进入时的汇率是r1,外资撤离时的汇率是r2,

那么外资在整个过程中的获利公式化就是,【k*(r1*N)*r2-N】美元

作者心里对于这个“公式”是很清楚的,并且也知道,在这个获利过程中,汇率r1和r2是资本魔术的第二个关键因素。也就是外资进入时,

r1是最小值,而撤离时,r2却是最大值(至少是r2/r1越大越好),以便获取杠杆利润。

这些已然已经是除了r2以外的事实了,房价已经较数年前上涨了很多倍了,同时美元兑人民币汇率(进入时r1)又长期一路下降,外资希望它(人民币)快速升值当然是

于己大利,这也根本不是什么理论问题。就算外资撤离对汇率毫无影响,巨额利润也几乎是板上钉钉的事情了。这些都无可厚非,因为资本获利是本性,

更何况外资?

然而作者体现出来的担心是,外资撤离后发生的事情!这也正是文章的亮点所在!外资获取利润后,外资利益集团采取的强势美元策略,这样无疑是极其卑鄙的

做法。因为这样获利后的外资又可以坐享其成的让利润进一步增值,只要美元兑人民币汇率(撤离时r2)此时一路上升。在作者看来,这样的“外资”是龌龊的,

这些“膨胀的”资本是吸取来的,而对象就是中国经济。但是他们却没有任何责任和义务去处理给中国这个资本暂留地留下的一切问题。

这是很现实的,并不是一个纯粹的“理论”问题。

其次,对于文章“概念性”的错误,我觉得有些完全可以当作是“代词”,比如文章提到的存款准备金率,这些都并不影响到作者在后面的一些“资本流向”

的叙述,因为这些叙述已经是很大是事实了。

当然,如果从学术论文的角度审视,无疑是很糟糕了。但是,作者想表达的,却不一定是一个需要上升到学术的问题。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7-12-5 20:07:51编辑过]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7-12-5 21:33:00
以下是引用danel6988在2007-11-26 23:28:00的发言:

  说得最错的就是这段了。

  当持有这个石子的人将它扔进大海时,这将导致他无法还清当初向银行借的200万,结果造成银行出现坏账,因此银行必然要从从其它借款者手中收回贷款(以确保财务安全),并且紧缩增量贷款。因此,在其它条件不变下,整个经济会出现一个信贷紧缩的恶性循环,资金链紧张,破坏正常的生产经营,中小银行或其它金融机构纷纷倒闭,这才是房地产泡沫破灭后出现的正常景观,而不是文中所说的通货膨胀。我们看看美国的次债危机就知道了。

  央行害怕资产泡沫的破灭,不是害怕会因此出现通货膨胀,而是担心会出现大量与此相关的银行坏账出现,进而导致整个金融体系的危机。

我倒是觉得作者的这个“寓言”的内在逻辑仍然是“和谐”的,要不然也不会因为“通俗易懂”而受到“好评”的。

在作者的那个寓言里,要素不多,引起误解的关键还是寓言中的一些“代词”和我们从现实的视角看“寓言”,

所以回帖中还有人认为100万买个石头都是荒诞的(就是现实中100买石头也不是少有的嘛),故事里面也是更没有坏账的,并且故事里面也说明了,

后来人买石头的钱是通过卖岛上的货物筹集的,自然也就不需要“贷款”了。

总之,毕竟是讲了一个“故事”,故事的梗概就是:“一块价值连城的玉石的从天而降,引发了一个安分小岛的生产激情,然而这块玉石的在人们疯狂的

付出信用货币之后离奇消失,可是,小岛还是那个资源贫瘠的小岛,人们付出的信用货币却没有一起消失而存留了下来,于是,,,”

可能这样的表达会好一些。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7-12-6 09:29:00

  概括而言,这篇短文包含两个核心观点:

  1.一块“从天而降”的“石头”的价值错估导致银行信贷的扩张,当“石头”消失后,经济中多余的货币导致通货膨胀压力。影射的现实为,房地产泡沫引起货币扩张,一旦泡沫破灭,则将出现严重通货膨胀,而泡沫不破,将出现更严重的通货膨胀(原文这么说的)。因此,房地产市场绑架了中国经济。

  2.外资是引发我国房产泡沫的始作俑者及最大获益者,因此着眼于国家利益,政府应采取各种手段控制房价,限制房地产流动性,争取把外资套在国内。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7-12-6 10:28:00
我是一个经济学的白痴,楼主写的很明白,我理解拉!谢谢!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7-12-6 13:20:00

搞不好这个所谓的“石头”并不是房地产,而是美元啊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7-12-8 20:28:00
以下是引用wuzhanyun在2007-11-20 10:07:00的发言:
楼主分析的很透彻
推荐一本书《货币战争》 宋鸿兵 编著
这本书更有利于我们认清当今中国的经济形式
认清操纵世界经济(包括美国)的真正幕后者

我觉的这本书写的比较夸张,当一般的小说看更合适点。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7-12-9 12:08:00
以下是引用traum在2007-12-5 19:53:00的发言:

楼主的文章和大家的回帖我都看过了。

我觉得从版主们的帖子看,的确是学术思维看文章,严谨论证治天下。从学术的角度看,可以商榷的地方的确很多,但是

我不认为版主们通过文字看透了文章作者的真实内心,从文章的思路和视角看,“利益”始终是重大的核心。文章的核心无非是

关心“有预谋”的外资是否从中国攫取了巨额利润,而无知“ 买单”的却是朴素的中国人民。

文章作者关心的是利益的实际流向是否“ 极大”的触犯了中国的经济利益,作者的思维是现实的,实际的,

(我也不认为,人们能轻言看懂别人写的东西)

我个人一直以为:当今所谓诸多“学者”,包括此贴的作者,如果能谨记Marshall与Hayek的忠告,就不会让大众有如此多的感慨了(连让大众感慨的动机可能都没有了)。

任何打着“利益”旗号的人,如果没有说出自己在其中是怎样的stakeholder,你如何看待他的话呢?主张利益,与保障利益,可不仅仅是一步之遥。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7-12-9 12:20:00
以下是引用danel6988在2007-12-6 9:29:00的发言:一块“从天而降”的“石头”的价值错估导致银行信贷的扩张

个人感觉,如果主楼贴的作者真地想说点什么的话,反倒是应该首先或重点说说:为什么“一块从天而降的石头”会导致如此“大”的“价值错估”。

1)这里必须还先请作者老老实实、明明白白地说出“石头真正价值几何”。而且,作者还要说出,为什么自己能看出石头不值那些,那么多人却看不出。为什么作者可以“独醒”,而众人“皆醉”。

2)作者也要说出,即使“人们真地不知”而“只有作者知”石头的价值,那么在信用扩张的过程中,人们真地不能从中获得额外的、超过石头价值本身的“好处”吗?(“货币中性”问题)

3)以“非理性”而非“理性”的角度看待世界,是最偷懒的分析方法。一切只要归因于人们“不理性”就可以解释一切了,其实,这有时什么也没有解释。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7-12-9 12:26:00
以下是引用traum在2007-12-6 13:20:00的发言:搞不好这个所谓的“石头”并不是房地产,而是美元啊

“美元”,也不是“从天而降”的。

好像倒是:一帮“美元”故意追捧“一块石头”,其目的是什么呢?主贴作者应该重点说说这里。

或者说,岛上流入了大量非本岛货币,这些货币的主人在故意让人们追捧一块石头,主贴作者应该重点说说其中的目的。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7-12-9 12:35:00
这片文章写的很不错了!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7-12-9 20:00:00
赫赫,这个文章有意思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7-12-11 15:42:00

这样的文章多写几篇,多学习学习.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7-12-11 17:02:00
说的很好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