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引用hunter_tong在2007-12-5 11:56:00的发言:
那些叫好的人,建议把sumgoo在这个帖子下的所有回帖读一遍,读不懂的先回去看基础教科书
楼主的文章和大家的回帖我都看过了。
我觉得从版主们的帖子看,的确是学术思维看文章,严谨论证治天下。从学术的角度看,可以商榷的地方的确很多,但是
我不认为版主们通过文字看透了文章作者的真实内心,从文章的思路和视角看,“利益”始终是重大的核心。文章的核心无非是
关心“有预谋”的外资是否从中国攫取了巨额利润,而无知“ 买单”的却是朴素的中国人民。
文章作者关心的是利益的实际流向是否“ 极大”的触犯了中国的经济利益,作者的思维是现实的,实际的,
如同我们所知的学术和现实思维的“微妙”差别,在帖子和回帖里体现得很充分!在学术的眼里,现实或者事实本身(因为缺乏分析和推理)是“靠不住的”,
因为缺乏论证和严密逻辑的支撑和发展。同时,各种“利益”也在经济理论的发展中被“中立化”,“公式化”和“大视角化”。
更确切的说,教派更注重结论的泛化,理论化和逻辑的内在和谐,而文章作者应该是“实战派”思维的体现:“钱总是流向利润最大的地方”在作者看来
似乎都是“理论”的,因为作者更贴近“个体”和“现实”,因而“钱总是流向钱的主人认为最应该去的地方”,而不是“流向理论认为最应该去的地方”。
再来看下大家争论的关键地方:心怀不轨的外资究竟获利多少,以及能否顺利获利?
应该说这的确不是一个理论问题!并且理论思维也很难理清思路,因为经济理论可一般不是用来操作“现金流”的哦。
中国这一轮的房价上涨应该可以大略从2004年中期算吧,外资投资房地产成本粗略算就是2003到2004年的房价而已,投入总成本可以算N(美元),
到目前为止,确可能有数倍的利润了,按照文章作者理解的外资获利行为,外资最希望的“获利了解”时机当然就是房价高企的时候了,
这当然不是什么理论问题了,只要房价持续上涨k倍,外资便可以在他们认为适当的时候脱手,只要房子可以顺利流通。
当然,这只是外资获利的一部分。在外资撤离的时候,也是会选择合适的时机的(这完全不取决于各种理论的,利润就是一切)
那么,按照作者的看法,外资获得最有利资本回报的时机就是,人民币兑美元汇率的转折点,当然,这个转折点是一个过程,也并非外资所能掌控的。
为什么是这样的呢?我把作者的思路“理论化”下,外资进入时的汇率是r1,外资撤离时的汇率是r2,
那么外资在整个过程中的获利公式化就是,【k*(r1*N)*r2-N】美元
作者心里对于这个“公式”是很清楚的,并且也知道,在这个获利过程中,汇率r1和r2是资本魔术的第二个关键因素。也就是外资进入时,
r1是最小值,而撤离时,r2却是最大值(至少是r2/r1越大越好),以便获取杠杆利润。
这些已然已经是除了r2以外的事实了,房价已经较数年前上涨了很多倍了,同时美元兑人民币汇率(进入时r1)又长期一路下降,外资希望它(人民币)快速升值当然是
于己大利,这也根本不是什么理论问题。就算外资撤离对汇率毫无影响,巨额利润也几乎是板上钉钉的事情了。这些都无可厚非,因为资本获利是本性,
更何况外资?
然而作者体现出来的担心是,外资撤离后发生的事情!这也正是文章的亮点所在!外资获取利润后,外资利益集团采取的强势美元策略,这样无疑是极其卑鄙的
做法。因为这样获利后的外资又可以坐享其成的让利润进一步增值,只要美元兑人民币汇率(撤离时r2)此时一路上升。在作者看来,这样的“外资”是龌龊的,
这些“膨胀的”资本是吸取来的,而对象就是中国经济。但是他们却没有任何责任和义务去处理给中国这个资本暂留地留下的一切问题。
这是很现实的,并不是一个纯粹的“理论”问题。
其次,对于文章“概念性”的错误,我觉得有些完全可以当作是“代词”,比如文章提到的存款准备金率,这些都并不影响到作者在后面的一些“资本流向”
的叙述,因为这些叙述已经是很大是事实了。
当然,如果从学术论文的角度审视,无疑是很糟糕了。但是,作者想表达的,却不一定是一个需要上升到学术的问题。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7-12-5 20:07:51编辑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