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次世界大战后,大国之间之所以再未发生大战,其中的原因在于,美国已确立了美元帝国的霸主地位,只要同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美元帝国就可无形中获取财富。因此,原来血腥的战争变得无形,前苏联瓦解后,仅依靠美元战就席卷了其一半的财富。 但是,欧洲人是聪明的,经过艰难的整合,最终成功地以欧元与之对抗。日本人曾在美日汇率战中吃过大亏,现在,虽然日本不可能同亚洲的什么国家作整合以形成对抗之势,但是,也形成了自已一整套的保守自身利益的作法(日本央行用调节本币币值的方法订住美元与我们调节汇率的方法订定美元有本质的不同)。 当前美元战的大国目标当然是中国,并且已经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当前中国的1.4万亿美元存款就是它套住了的对象。我国为谋求工业化全球扩张一度采取低成本化战略,应该说,从国家的工业化战略来说是成功的,但是,在应对美元霸权的金融战方面,至今还处于徬徨之中。
美国如何通过美元战获取利益?一个形象的比喻,我国用货真价实的1.4万亿美元商品,从美国那里得到一张记录1.4万亿美元的白条,美国佬压根就没想到要还这1.4万亿美元的欠账,而是不断地让美元贬值,使这张白条缩水。当然,要达到这个目的也要付出一定的代价。首先,坐享其成使自身的工业生产能力被架空;其此,如果操作不慎,美元体系有崩溃的危险。因此,我国持有如此巨大的美元,也就在一定的程度上获得了一张制约美国的政治牌。现象纷繁复杂,原来这就是本质。 以当前美国仍保持政治、经济、军事的强国地位,并对货币政策、各种金融工具的娴熟运用,美元霸主地位是能继续保持的,最少目前还看不到有崩溃的迹象。但是美元贬值是必然的,不可逆转的,过去的一年美元对应欧元就已贬值了7%。日本人预测,由于美国经济增长放缓,2008年美元有可能加速下跌。看来,手中的1.4万亿美元已经造成的损失不说,将要继续损失也是铁定的。 我国决策当局应对美元金融战的这种两难境地,完全是自已一系列错误造成的。而且,从当前的决策动作上看,至今好象仍在徬徨之中,并没有找到两全之策。贷币决策当局和金融学高参们清一色的美派金融学人土,老师怎会教学生应对自已? 在我看来,在涉及到中美金融战方面,过去最大错误的决策有如下几个方面(虽然由于理论体系、利益、责任等原因这仍是争论不休的话题): ① 渐进性的汇率升值政策。这一政策使得美元与人民币的实际购买力的落差越来越大,造成的直接后果是手中不值钱的美元越来越多,而大量的国有资产,如银行股份、北京上海等大都市的房地产、部份行业龙头企业被廉价美元大量的购买,这方面所造成的、或将要造成的价值损失将无法估量。 在2003年外汇储备仅3000多亿时,我曾发文《收购中国!--关于人民币与美元汇率问题的讨论》(本博客收集了这篇文章,见http://blog.sina.com.cn/s/blog_56470e79010003jo.html),提出“比较好的策略应是人民币与美元脱钩。可钉住欧元,对美元果断升值。”,“(美元)不升值是以牺牲本国民众的福利为前提的。由于美元贬值,人民币不升值就要实行通货膨胀(多印纸钞买入美元)”,并预测到了“中国有价值的东西将会都被美元收购”,现在看来一切都被不幸言中。看看北京、上海等地狂涨中的房地产就会明白美元的通货膨胀是怎样变成中国的通货膨胀,本国民众的福利是如何被损失的。 当年的汇改错误决策,造成了当今越积越大的外汇储备,更加大了下一歩的汇改的难度。中国就象一个在“圈钱市场”上被套住的股民,已经造成的损失是无可挽回的,关键是还要继续忍受两边挨板子的痛苦。 ② 继续大量地持有美元资产和美国国债。2003年汇改争论以来,就已有人提出增持欧元减持美元,但这些年美元资产仍在持续增加,如美元国债总额就增加到今年4月的4140億美元。 ③ 国储局抛铜事件的实质。货币不与黄金掛钩,各国货币竞相贬值,乃市场经济规律使然。在美元贬值,包括有色金属在内的紧缺资源疯狂涨价的情况下,不少有识之士都已看到,铜、锌、镍等大宗紧缺的有色金属,都已获得了准金融属性,储藏 [1] [2] [3] [4]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