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天一直在关注有关上海自贸区挂牌后的反响,不过发现论坛里这样的贴子不多,现把看到的一些不错的帖子汇总于此,欢迎大家继续汇总!
1.新加坡自由港倒逼上海自贸区
作为最重要的市场化深化改革实验,上海自贸区即将挂牌。
这是市场倒逼的结果,中国再不改革,中国改革的核心神经将倒植于境外。记忆力好的朋友会记得新加坡抢在内地之先,于2006年9月5号在市场上推出了“中国A50指数期货合约”,争夺中国股票定价权之心昭然若揭。不仅如此,定价权之争在世界范围内上演,新加坡交易所已经上市了日经225指数期货、摩根台湾指数期货、标普印度指数期货等异地指数期货。
人民币国际化过程中,如果清算、交割等在新加坡等国进行,对人民币的控制权也将逐渐丧失。这绝非危言,今年5月,中国工商银行新加坡分行开始为银行同业提供人民币清算业务,不久前,新加坡被中国认可为人民币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试点计划的新增地点。如果人民币境外交易比境外活跃,境外流通、税收等环境好于境内,人民币墙里开花墙外香,汇率开放成为收益与定价权旁落的过程。
中国是制造大国,却不是定价国;中国是货币大国,却不是金融强国;中国是贸易大国,却不是最具吸引力的港口。所有的这一切都在倒逼上海自贸区改革,只能横下一条心,坚决改革。
详见:
本帖隐藏的内容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9818dcb0102fhnx.html?tj=1
2.以开放倒逼改革自贸区
棋子虽然是落在上海,用意却绝非限于一隅。从更大格局来审视,设立上海自贸区的用意无疑是服务于新一届政府“以开放倒逼改革”的策略。《方案》开宗明义:“试验区肩负着我国在新时期加快政府职能转变、积极探索管理模式创新、促进贸易和投资便利化,为全面深化改革和扩大开放探索新途径、积累新经验的重要使命,是国家战略需要”。其中的关键词可以总结为: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全面深化改革与扩大开放,国家战略需要。
为什么需要用开放来倒逼改革?或者,要推行的是什么样的改革,需要用壮士断腕般的开放来推动?核心在于当前形势需要倒逼政府职能的转变,其本质是构建一个全新的地方竞争规则。对比《方案》,上海数个送审版以及国务院最终版本,最终版本显然更为强调“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宣称自贸区将“为全面深化改革和扩大开放探索新途径、积累新经验”。
详见:
本帖隐藏的内容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982e4b20102e6wp.html?tj=fina
3.上海自贸区就是个怪胎,不会有丝毫金融创新,除了炒自贸区概念股和推高房价,自贸区无任何意义
目前中国对于中长期资本流动都尚未完全放开,更不要说短期资本流动,更是严加管理,但是对于证券投资、跨境借贷与衍生品交易等短期资本流动尚仍然管制严格。而放开短期资本流动的最基本前提就是利率市场化和汇率市场化改革,否则会出现大量的套利和套汇交易。
在资本管制下,已经出现了大量地下钱庄以及虚假贸易下的资本流动和套利交易,其规模难以估量。上海自贸区的设立有可能吸引大量套利资本涌入,而一旦大量资本蜂拥自贸区进行套利、套汇交易,会带来巨大的冲击,违背了“风险可控”的前提,因此自贸区内不会有任何放松管制的可能。
详见:
本帖隐藏的内容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ff261240101fk91.html?tj=fina
4.对上海自贸区的金融突破不应高估
上海自贸区方案的正式发布,意味着上海自贸区这一国家战略将步入正式实施阶段。这次以三年为限(这也是自贸区所获法律豁免的年限)的改革试点,比过去的特区改革有更强的谨慎尝试的特色。尤其是对于市场寄予厚望的金融改革突破,市场应该低调预期为好,因为涉及整个中国的金融改革开放政策,不是上海自贸区这20多平方公里的土地所能撬动的。
详见:
本帖隐藏的内容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11f87330102e832.html?tj=fina
5.谁是上海自贸区的最大”潜力股“?
为什么李克强内阁如此迅速果断地批准上海自贸区的建设?最大的原因无非两个:一个是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的建设,这几年是雷声大雨点小,难有根本性的发展。而中国经济如果没有国际金融中心的支撑,要实现国际化,步履艰难。第二是,中国未来10年,将成为世界贸易大国,但是,我们缺乏良好的国际贸易交流平台,甚至中国没有如日本的伊藤忠、丸红这样综合性的国际大商社出现,因此如何以更高的效率和更现代化的手段运作“国际贸易”,中国需要积累经验。因此,建设一个“上海自贸区”,很显然是为了未来中国经济与市场的发展,寻找一块试验田。
详见:
本帖隐藏的内容
http://blog.ifeng.com/article/30574262.html?touping
6.上海自贸区标志中国再开放
中国(上海)自贸区推行的力度和速度都是让外界始料未及的。自今年3月中国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到上海调研后,在这短短半年时间破除了巨大的阻力,予以大刀阔斧的予以快速推进。中国(上海)自贸区开放涵盖的范围较宽,对比之前开放的力度也较大,目标还希望能够通过先行先试取得成功和经验后在全国范围内予以复制和推广。这都让中国(上海)自贸区和当年中国深圳一样,成了中国新一轮改革开放的标志。换言之,中国也通过中国(上海)自贸区的建设这以标志进入了“再开放”阶段。 中国之所以快速通过中国(上海)自贸区作为标志来进行“再开放”,是由各种原因来决定。
最直接的推动力是不想被各种跨国间的自贸区谈判孤立。
其次要借中国(上海)自贸区建设来优化中国经济结构,推动中国服务业的发展。
还有,要通过中国(上海)自贸区建设进一步推动上海这个中国经济中心的做强做大。
最重要的是中国(上海)自贸区建设来实现通过“再开放”来倒逼中国改革。
详见:
本帖隐藏的内容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e1adb710102ee35.html?tj=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