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为经济学又称为“心理学的经济学”或“心理学和经济学”,在心理学的基础上研究经济行为和经济现象的经济学分支学科。行为经济学对传统经济学的修正:假设人们的行为准则是理性的不动感情的自我利益进行修正,正式提出:大多数人都是有限理性的,依靠心理帐户、启发式代表程序进行决策,关系相对损益,常有框架效应。其宗旨是:让经济学更现实、更具解释力、更加人性化。
2002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丹尼尔.卡纳曼通过自己的心理学研究,提出了关键理论“前景理论”,认为体验效用可以被测度。卡尼曼教授对“前景理论”的核心概念和理论出发点的解释是:1、卡尼曼将效用分为决策效用和体验效用。2、卡尼曼的体验分析意在通过体验,将当下(直观)与回忆(本质)结合起来。体验在“理性缺位”的第三次浪潮发挥着极其重要的特殊性作用。卡尼曼进入了价值、效用之外的第三种意义,即个性化意义。这是一个历史性的转变,经济学的立足点第一次从人类价值,转向了个性化的人本身。
经济行为与人类的其他行为一样,也受到人的心理规律的影响和支配,尤其是人的体验。人类用多种感官追求美好心理体验的一个过程,所以,心理学的知识和原理同样可以解释并指导体验中的许多问题。消费者关注的不再仅仅是购买产品之后才能获得的美好体验了,而是更加侧重于在消费过程中甚至在企业生产过程中就能获取的“美好体验”。当消费过程结束后,消费者的记忆中将长久保存对过程的“体验”。消费者乐意为这类体验付费的原因在于,体验是人们在消费过程中在心灵上留下了印迹,在情感层面上达到了共鸣,非常美好、令人难忘,甚至不可替代,所以令人渴望再次体味。
有没有对这个感兴趣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