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金融投资论坛 六区 金融学(理论版)
729 0
2013-10-10

内地A股IPO迟迟未放行,令不少内地公司转投本港IPO怀抱。据内地《国际金融报》指,光大银行、广发银行、上海银行、徽商银行、哈尔滨银行及重庆银行等6家内银计划集体赴港上市,总集资额高达1,300亿元人民币,份量足以弥补阿里巴巴不在港上市的缺口。

  上述内银中,光银在2011及2012年曾尝试过来港发H股,但均因为市况逆转而搁置。早前市传拟9月再来,集资30亿至40亿美元(约234亿至312亿港元),惟因早前系内的连串负面新闻而引至上市时间不明朗。而广发行在今年4月份已传出股东通过上市方案,A、H拟共集资40亿至50亿美元,H股发行下半年完成。

  重庆行将路演 徽商行传已批

  最新消息,是指重庆银行计划来港发行H股,集资8亿至10亿美元(约62.4亿至78亿港元),本月中旬展开路演。另外,徽商银行来港上市传已获银监会通过,计划在第四季度内完成上市,集资10亿至15亿美元。

  上海银行也有A+H上市的计划,拟在今年内发行12亿股H股,集资150亿港元。而哈尔滨银行去年提出上市计划后,已多次向银监会上报资料,原本计划A+H上市筹10亿至15亿美元,H股集资约5亿美元(约39亿港元),但因A股上市计划短期无望,转向先来港以H股上市。

  上海银行拟发H股集资150亿

  多家内银“赶集”上市,主要是为补充资金。内地银行经过2009年的快速扩张后,均面临不同程度的补充资本金的需求。而今年1月中国版“巴塞尔3”银行监管标准开始实施后,截至第二季度,有7家A股上市银行资本充足率下降,5家银行核心资本充足率下降。银行达不到资本金的要求,势必影响其发展,因此上述银行迫切需要通过股市来融资。而A股IPO重启遥遥无期,银行只能转战香港融资解其燃眉之急。

  至于其他新股方面,新加坡网游公司IGG(I Got Games)(8002)配售昨日截止,市场消息透露,其录得7倍超额认购,涉及最多76.16亿港元,以上限2.91港元定价,相当于2014年预测市盈率12倍,集资9.52亿港元,将于本月17日挂牌。由于市场热炒科网股,据悉多间大型外资基金都未必可以获分货。曾于上周五出席IGG推介会的投资者于会后估计,IGG股价于挂牌首天随时可见10港元。

  趁新股热潮未减,多只新股均已预备推出,其中于苏州从事典当行业的中国汇融已展开上市前预路演,消息称该公司拟于下周正式推介及招股,拟集资7.8亿港元。而景瑞地产及安徽三维矿业亦会于下周随时跑出招股。

  专家解读:“巴Ⅲ”压顶 内银融资需求巨

  A股IPO重启遥遥无期,内地股份制银行和城商行不得不转战香港融资,以解补充资本的燃眉之急,外界预计今年第四季度可能再掀起内银赴港上市潮。而内银不惜以高成本、低估值为代价,火速在港上市,究其原因,一是为了向新的监管标准靠拢,二是依靠信贷扩张的盈利模式消耗太大,需要新鲜血液来补充。

  实际上,自今年元旦起新的《商业银行资本管理办法》(巴塞尔协议3)正式实施后,内地资本金补充的压力就凸显出来。监管部门要求,系统重要性银行和非系统重要性银行的资本充足率分别为11.5%和10.5%,达标时间分别为2015年和2018年。央行调查统计司司长盛松成曾做过一个简单测算,按照今年新增9万亿元(人民币,下同)贷款的规模,再比上12%的资本充足率,仅仅这一项就需要银行增加1万亿元的资本金。当然这些钱并不会全部从市场筹集,但仍能看出银行融资的巨大压力。

  按照新的资本管理办法,内地银行资本充足率均有所下降,中小型银行尤受冲击,其中民生银行下降1.8个百分点首当其冲,平安、光大、华夏银行的降幅亦在1个百分点左右。

  补充资本难 中小行压力更大

  交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连平指出,内地商业银行传统的内源性、外源性资本补充存在着较大的困难,而风险加权资产的增长仍会保持一个不低的速度,若不考虑融资渠道的拓展,很难保证2014年及以后国内商业银行能继续保有当前较为充足的资本水平。

  另外,从经营模式看,长久以来,国内银行信贷扩张─再融资─再扩张的发展轨迹一直没有发生大的变化,甚至在2008年金融危机之后,这三步走的节奏变得更快。对于患有严重的“资金饥渴症”内银来说,尽快完成融资可谓上上策。

  而在内地,IPO迟迟不开闸,银行被挡在资本市场门外已长达六年之久,据公开资料显示,当前在A股上市排队的银行有14家,杭州银行、东莞银行等已处于落实反馈意见中,徽商银行和上海银行、江苏银行等则处于初审状态。

  A股IPO开闸无期 纷转港集资

  A股IPO开闸遥遥无期,且监管部门对城商行IPO审核标准意见不一,另一些银行不得不另谋出路,重庆银行近期转为终止审查状态,大连银行则正式终止审查,彻底结束A股上市计划。

  对于希望在H股上市的内银来说,最关键的一步是获得证监会批文,然后才能向香港联交所提交上市申请表及包括审计报告在内的诸多文件。这些银行赴港上市,首当其冲要承受高成本压力,审计、披露等费用相对高昂,而受制于缺少新的商业模式,这些银行的估值压力也会比较大,融资额远低于内地,再融资难度也较大。不过从短期看,业内认为,现在到第四季度或是内银赴港上市的好时机。资料显示,截至10月8日,8家两地上市的银行股中,有6家出现了H股较A股溢价的情况。

(银行英才网报道)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