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1日下午,由西北大学任保平教授主持的《中国经济增长质量报告(2013)——结构失衡背景下的中国经济增长质量》(以下简称报告)发布会暨经济增长质量论坛在西安举行,来自陕西省社会科学院、陕西省教育厅、西安交通大学、陕西师范大学、西安财经学院等机构和高校的专家30多人出席会议。
报告依照宏观经济结构、中观经济结构及微观经济结构为三大篇,共20章,从不同方面对中国经济增长质量进行了研究。
报告指出,进入新世纪以来,中国经济的增长和工业化进程的推进出现了新的态势,然而城乡关系仍然处于失衡状态。报告认为,经过30多年的经济改革和经济转型,从数量型扩张向质量型增长已成为了中国经济的必然选择和必然路径。基于此,报告从理论上分析了城乡二元结构对经济增长质量的作用机理,并通过建立相关指标体系,结合相关数据,对近十年来城乡二元结构失衡背景下的经济增长质量做了较为客观的评价,最后寻找出以城乡二元结构的优化带动经济增长质量提升的可能路径。
报告认为,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经历持续高速增长,GDP总量已位居世界第二位,但也面临着高投资、低消费的供求结构失衡问题,消费占GDP比率处于世界低位,并有 进一步降低的趋势,阻碍了中国经济增长质量的提升。报告指出,内需不足,经济增长日益依赖出口,造成贸易争端不断升级,尤其是在金融危机后续影响下,中国成为全球失衡的指责对象。报告认为,如何调整和转变目前的经济增长模式,提高增长质量,已成为今后一段时间中国经济是否能够持续高速增长的关键。
值得注意的是,报告设立专章,从经济增长质量视角将全球变暖之后的气候失衡与经济增长质量直接连接起来,探讨了不同地区、经济条件、自然环境下,气候失衡对经济增长质量的影响。
关于能源结构,报告分别从能源供需结构、空间结构以及消费结构等三方面予以刻画,并提出改进中国能源效率、缓解能源结构失衡的可行性与政策选择。报告提出,中国城市建设需要在提升现有基础设施利用效率的同时,防止盲目追求城市规模扩张的“摊大饼”现象,切实贯彻节能减排战略。
报告指出,利益关系是社会关系的本质,构建公正合理的利益关系,是建设和谐社会、实现经济持续平稳发展的重要保障。报告提出,建立和完善合理的、相对均衡的利益分配格局、健全通畅的利益表达机制、公平正义的利益保障机制,是应对利益关系失衡的有效路径。
http://www.nssd.org/index.php/article/view/id/26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