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引用仗义执言在2007-11-30 7:46:00的发言:马克思把价格定义为价值的货币形式,商品的价值在货币商品(例如黄金)量上得到表现。注意这里是谈价格和价值的关系,原始社会中的物物交换中,物通过其对立物表现价值. 把价格定义为价值的货币形式这是正确的,但这个价值的货币形式在物物(或以一方看作实物货币)交换时表现为实物价格,如:市场参与者甲乙两人物物交换时,甲用10斤米交换乙2斤茶叶,对于甲而言:乙2斤茶叶是甲10斤米的价格,这是甲10斤米的卖出价格,10斤米则是买入价;对于乙而言则相反,立场或价值参照系不同而己,可以用公式:10斤米/2斤茶叶或2斤茶叶/10斤米表示!
但这个价值的货币形式在物与国家强制、信用的纸币、电子货币等交换时表现为概念价格,这时,出卖商品或劳务者而言:他的商品或劳务为卖出价;购买商品或劳务者而言:他的纸币、电子货币量为买入价的数量; 但不管是实物价格还是概念价格,要使交换较公平合理就必须以接近于价值P的水平以及倾向于双方整体使用价值量预期最大化的方向交换,这是只看不见的手。但现实中产品的产量与需求量不一致,①产量>需求量时,平均单位产量的边际使用价值递减;②产量<需求量,平均单位产量的边际使用价值递增;因此表现在现实中的市场价格在第①种情况时价格<价值;第②种情况时价格>价值P;这就是价格和价值的关系!
但不管是实物价格还是概念价格,要使交换较公平合理就必须以接近于价值P的水平以及倾向于双方整体使用价值量预期最大化的方向交换,这是只看不见的手。但现实中产品的产量与需求量不一致,①产量>需求量时,平均单位产量的边际使用价值递减;②产量<需求量,平均单位产量的边际使用价值递增;因此表现在现实中的市场价格在第①种情况时价格<价值;第②种情况时价格>价值P;这就是价格和价值的关系!
但不管是实物价格还是概念价格,要使交换较公平合理就必须以接近于价值P的水平以及倾向于双方整体使用价值量预期最大化的方向交换,这是只看不见的手。但现实中产品的产量与需求量不一致,①产量>需求量时,平均单位产量的边际使用价值递减;②产量<需求量,平均单位产量的边际使用价值递增;因此表现在现实中的市场价格在第①种情况时价格<价值;第②种情况时价格>价值P;这就是价格和价值的关系!(注明:这里说的价格和价值其实也对应斯密的市场价格与自然价格)
但你好像把表现价值的货币看作价值本身了,同时又混乱了现实中的市场价格与理想的自然价格,这不能不说你还没有真正了解“价值”是什么,或说马经的逻辑混乱部分在你思维中继续!
你只有看明白我的价值论才可能区分马经的逻辑混乱与合理部分,否则,就只有被在下揭短的分儿了,当然,在下也希望你能用真本事揭短自己,毕竟只有被发现不足才会有补救的机会嘛!
 

[em10]

[em07]

[em05]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7-11-30 14:31:09编辑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