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汉扬 发表于 2013-10-16 21:59 
一个人一天的生活资料耗费在固定环境下是固定的。马克思以比较高的生活资料耗费计算。得出工人以社会平均 ...
你不要乱用“必要劳动时间”和“社会平均必要劳动时间”。这两个量如果你确定了考察的时间范围和空间范围,那么它们就是一个常量(在马克思的理论中)。这两个量是考虑了时间和空间的总平均量。如果要对已考察的时间和空间分割后再考察,才会考虑“生产、交易损耗和风险”对“社会平均必要劳动时间”的修正。难道你不明白极限是平均数的修正吗?
2、马克思计算“一个人一天的生活资料耗费”水平是以该生活资料社会的平均必要劳动生产率来作为社会平均购买力的约束条件。
——————————————
你在杜撰,马克思没有把“社会的平均必要劳动生产率”和“社会平均购买力”直接挂购。不然也不会提出“价格围绕价值波动”。而且马克思根本不讨论“购买力”这个词。他只考察价格。他是从价格表中得出“一个人一天的生活资料耗费”的。
所谓“固定环境”是指空间和时间范围给定(举个例子:1600-1800年的英国南部地区。这就是固定环境)。因为马克思的研究要使用过往的价格数据。而且他还要找最高值和平均值,所以他的研究总是先确定固定环境。他举例子时也是这样的:哪一个时间段哪一地区某几项数据发生了什么变化。
“纯利润”是现代概念,“剩余价值”是一百多年前的概念。如果“纯利润”是指以货币计量的除去劳动者生活资料需求、厂房机器折旧、原材料消耗后剩余的产品,那“纯利润”就是“剩余价值”,只不过前者以货币计量,后者以“社会必要劳动时间”计量。但是,在固定环境下,货币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在单一产品上是有对换比的。最重要的就是它们实际计量的是相同量的产品。不是说你给它换了一个变动的不稳定的计量单位,它就不是一个东西了。
最后,“剩余价值”根本就是自然利息,是合作劳动的真实收益(去除了所有自然成本)。而对“剩余价值”的分配,往往资本占九成甚至更多(至少在马克思那个时代是这样的)。所以如果抱着人人平等的心态来看就有“剥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