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人俱乐部:https://bbs.pinggu.org/thread-2662534-1-1.html
--------------------------------------------------------------------
投资实务版-探讨- --
券商高富帅一落千丈:投行人员民工化 月薪几千
(奖励20论坛币)订阅投资实务版&分享文库:https://bbs.pinggu.org/thread-2658595-1-1.html
投资人-the Investor微博上线:https://bbs.pinggu.org/thread-2640737-1-1.html
探讨:对最新发生的财经事件,热点(财经)评论文章等,进行讨论,分享个人观点及发表个人见解。
奖励办法:
1.坛友自主发布主题帖,
必须标有“
投资实务版-探讨”---
文章标题,根据分享的文章,讨论参与质量等具体情况,
最高奖励100论坛币,所有指数+5
2.跟帖讨论,对“探讨”活动,有价值的跟帖,同样最高奖励100论坛币,所有指数+5
本次讨论主题内容:投行人员民工化 月薪几千最近各项“最佳分析师”评选正在火热进行中,很多券商研究员为了博取“金牌”使尽招数,请客吃饭带礼物,突击荐股,一家券商的研究员甚至打出悲情牌,称老人孩子重病急需用钱。有研究员慨叹,这是一个外表光鲜,但实际竞争很激烈、结局很残酷的行当,普通行业研究员已经过剩,不要对薪水抱太高期望。同样慨叹“越来越民工化”的还有投行从业人员,原本丰厚的年终奖因IPO停摆而缩水或泡汤,月薪只有几千元,曾经的高富帅一落千丈。更惨的是营业部的经纪人,上周有报道称一家大券商营业部员工因工资被克扣而扯起了横幅。
这是新形势下券商几个部门员工困境的缩影。熊市延续几年,IPO暂停近一年,互联网模式正在冲击传统的券商模式,券商在盈利不佳的情况下压缩成本——— 佣金率的下调逼迫“开户的”没事干,市场的低迷导致“荐股的”奇招尽出,IPO的暂停导致“卖股票的”长期待业。
表面上看是个人的原因,其实反映了证券行业的种种弊端:证券公司业务同质化、创新不够、大起大落,如同钢铁、煤炭等周期性行业一样,没有体现出专业金融咨询机构的高瞻远瞩和合理规划。从近期的债券风暴来看,很多证券公司貌似能获取暴利,但实际在延续“什么赚钱快干什么”的旧路。IPO暂停,很多券商的投行部门只能减员,不能增效,券商盈利模式的不可持续性可窥一斑。目前来看,证券公司的很多创新业务貌似很时髦很赚钱,但其实十年前德隆都做了探索,比如混业经营、偏重于并购的大投行业务、大财富管理、直投、上市公司市值管理,如果不以成败论英雄,德隆的模式即使在现在看来也是非常超前的。
创新业务的布局不仅需要管理层具有战略眼光和市场洞察力,还要有充裕的资金做后盾,更重要的是,需要监管体制的市场化。2011年之前,虽然也有一些券商为创新探路,但多数券商还在普遍靠天吃饭。2011年11月,《证券公司业务(产品)创新工作指引(试行)》发布后,券商行业的创新才全面铺开:服务产品化、大投顾模式、大投行业务、资产证券化、非现场开户、并购市场化。
不过,市场化的程度还远远不够,审批的色彩过重,券商绝大多数是国有,还不允许合伙人制,未来在金融开放的大趋势下,券商或许也会像民营银行一样,有更多“鲶鱼”。
正如南京证券董事长张华东所说,券商不只是证券承销商和经纪商;更应是金融工程师,如兼并收购、资产重组、项目融资、咨询顾问、资产证券化等是其创新性、核心型业务,而风险管理、直接投资、产融结合等,是其延伸性、深层次业务。
如此,经纪人就不只是“开户的”,而是客户经理和产品经理;研究员不只是“荐股的”,而是财富管理专家;投行人员不只是“卖股票的”,而是资本运营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