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星期瑞信发表研究报告,首次给予翠华控股(1314)「优于大市」评级,目标价6.5元。该行预计,翠华2014至2016年营运盈利年复合增长75%,当中中国收入年复合增长达90%。
虽然在报告发表前,公司2013年市盈率已近50倍,但报告后股价录得相当不俗的升幅,反映了很多投资者仍然愿意跟随报告建议买入。笔者综合了部份朋友买入的原因,属短线资金的是认为瑞信分析员有纪录可循,之前曾在低位建议买入味千(538),当时味千股价反应正面,故此熟悉此分析员的投资者愿意短线博炒一转。第二是大部份投资者之前一直不买都碍以公司估值过高,而这报告就刚好针对了这点去研究,认为公司到了2015年,盈利将比现在翻倍,届时市盈率将降一半。
不过笔者认为以上的原因都只属催化剂。如果公司本身是没有某些特质一早刻在了投资者思维中,现在市场又不属很疯狂的时候,相信一个卖方分析员怎样力推一只50倍市盈率的股票,投资者都不会那么轻易相信。
笔者认为这两种特质分别为(一)投资者对于管理层的信任及(二)公司的店铺有数据支持。茶餐厅绝对是一个竞争激烈的行业,并不存在风吹起来,猪都会飞的情况。翠华经营的是港式茶餐厅,一碗鱼蛋粉均价约为24元,翠华标价34元。当最熟港式茶餐厅的香港人都心甘情愿去付一个溢价去吃一碗鱼旦粉的时候,证明公司在消费体验上的确是给了顾客不同的感受。而这个相信离不开品牌的打造及质量的坚持。公司的成功并不是来自侥幸。而这种成功就转化为投资者对于公司管理层能力的一种信任。
至于数据方面,旧店主要是看同店销售增长,而新店主要参考,一是店铺达至收支平衡所需的时间,二是店铺收回成本所需的时间。根据上市文件,公司过去三年新开的12家国内分店中,有9家开业两个月内收支平衡,12个月内收回开店成本。在现在中国经济增长放慢的背景下,要找到收支平衡及回本时间那么短的生意并不容易。这实在的数据亦加深了投资者潜意识下认为公司能在国内成功的可能性。(PS: 国际家居零售(1373)的达至收支平衡及收回成本时间比翠华更短)
其实大部份之前没有买入的投资者,其思维中已存在了以上的偏好,只不过是难加以量化,导致一直克服不了高估值。瑞信的报告就跟东风一样,先不说报告对于未来预测的盈利准不准确,它用了多项看似合理的假设计算出来的数字,推动了投资者一把,协助他们克服了高估值,最终形成了这次的急速上升。
王雅媛为持牌人士,并持有国际家居零售(13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