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经济学人 二区 学术道德监督
10265 6
2013-10-22
南京大学教授王牧实名举报院士候选人闻海虎学术造假

关于这篇文章,王已经在8月份就已经提告到Nature communication,想来编辑应该也有了结论,我们是不是也要看一看?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13-10-22 15:15:52
??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3-10-23 12:33:13
王牧 我为什么申请退出2013年院士增选


高水平的科研工作通常是研究者们所追求的,今年夏天我课题组发现以闻海虎教授为通讯作者的一篇论文涉嫌造假,我本人于9月15日向科学院数理学部实名举报(见附件1)。10月13号教育部委托南京大学进行调查;10月14日科学院进行了独立调查。至此该事件调查程序正式启动。10月16日我向几位推荐人发了关于退出院士增选的信件(见附件2)。

鉴于这篇论文涉嫌造假的事实的发现、披露与我本人作为院士候选人是平行进行的,有必要说明两个时间节点。2013年7月5日,Nat. Commun. 编辑部已经收到我课题组成员M、C和H(该文的第7、8、9作者)撤销署名的请求;2013年7月17日,数理学部院士候选人分组投票结果揭晓。其他事情经过见附件。

我一直在想,今天我们能容忍的学术造假的底线是什么?在没有测量过能谱的电镜照片上随手加上几十个点,声称在这些点做过能谱测量;从几块样品中拼凑出数据,说成是来自同一块样品;从一批弥散的数据点中有目的地选出若干点,删除其他点,声称数据是收敛的;等等。如果这样的事情“不算造假”,那么要假到什么程度才叫造假?如果这种做研究的行为“不算什么”,那么我们怎么指导学生?

我申请退出2013年院士增选,并对这起涉嫌造假事件有一个公平公正的说法。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关键是我们用什么样的态度去对待那些事情。

王牧
2013-10-21



附1:给中科院数理学部的实名举报信
  
中国科学院数理学部常委会,
Z主任并各位老师,

。现在我郑重向各位领导报告2013年5月21日闻海虎为通讯作者发表在 Nature Commun. (自然-通讯)上题为"Influence of microstructure on superconductivity in KxFe2-xSe2 and evidence for a new parent K2Fe7Se8" [Nat. Commun. 4:1897(2013)]一文涉嫌造假。

事情的经过是这样。闻海虎在2012年8月底来我办公室商谈,要求与我合作,利用扫描电镜能谱分析钾铁硒材料中两相的化学成分。我让我课题组负责扫描电子显微镜的高级工程师M老师安排实验。此后半年中,M进行了数次电镜形貌测量;我的研究生C和H进行了样品的能谱(微区化学成分)测量。他们三人在分别测量后,随即将原始实验数据拷贝给了闻海虎的学生。

我在2013年7月2日南京大学物理学院的工作简报上看到了报道闻海虎工作发表的消息,M、C和H分列该文的第7、8、9作者。我随即询问了M、C和H。三人均告知从未参加过实验结果的分析讨论和图片制作,甚至在投稿 Nature Commun. 之前,没有看过该投稿稿件。鉴此M、C和H三人以该文违反 Nature 系列刊物的投稿规则要求撤销署名。Nature Communication编辑部随后来信询问投稿细节,此时三人又从编辑来信中得知该文在投稿时留给编辑部的C和H两人的email地址是伪造的。编辑同时询问是否对文章数据的真实性有疑问,M、C和H三人对比检查原始数据和已发表文章后,发现该文涉嫌造假(详情见下)。(此处省略69字的不便公开的内容)。

闻海虎为通讯作者发表在2013年5月21日 Nature Commun. (自然-通讯)上的文章涉嫌造假的主要事实如下:

(1)在从未进行过能谱测量的样品区域随手标上不同颜色的点,声称进行过化学成分测量

该文章声称在图4c (Fig.4c)标注的红点和蓝点处(共50个)分别做了微区化学成分测量。正文写到:“…we did the local analysis on 50 randomly selected specific points, marked by the red spots (on background) and blue spots (on the domains) in Fig. 4c…”。该图图示也写到 “…the SEM image of the sample SFC in another region. The red spots and blue spots mark the positions where the local compositions are analyzed…”。但是,这些都不是事实!  


事实是: 这幅图是在10.0 千伏下得到的高分辨背散射电子图像,而在测量微区化学成分的EDS 状态下根本无法得到这么高的空间分辨率。M确认拍摄该照片时并没有做该样品的EDS微区化学成分测量。图4c中标注的25个红点和25个蓝点涉嫌伪造。
   

(2)肢解、变造数据,并谎称图4d上所有数据来自同一样品

该文章声称:图4d (Fig.4d)中所有点都来自同一样品,并且就是Fig.4c中标出的50个点。但是, 这不是事实, 而且图4d (Fig.4d)还涉嫌变造数据。

事实是: 在该图的50个数据点中,48个数据点来源于至少4到5个样品,并且2个数据点没有出处。在这些样品中没有一个样品上测量过50个数据点。而且,所测样品中大量弥散的原始实验数据涉嫌被有意图地删除(例如,样品I共测42个点,被删除13个点;样品III共测量了24个点,被删除了16个点)。闻海虎在这样处理变造数据后,推论出文中的结论:“…Interestingly, the data are rather converged and fall into mainly two groups, one with the composition of about K0.68Fe1.78Se2 and another one around K0.8Fe1.63Se2…”。


(3)编造数据间的关联
该文章中图4c(高分辨背散射电子图像)和图4d(微区成分分析统计)之间根本没有一一对应关系。因此,该文章讨论的对应关联(见论文第4页)是编造的。

(4)M、C和H三人在2012年下半年分几次为闻海虎等测量了样品的SEM图像和EDS微区化学成分测量。其中,M测量了样品的SEM图像,C和H进行了EDS微区化学成分测量。除提供SEM图像的原始实验数据以及EDS实验测量的所有原始数据外,三人没有参与过数据处理讨论和插图制备。在该文章显示的投稿日期即2013年1月22号之前,M、C和H没有被告知投稿之事,该论文投稿时留给编辑部的C和H两人的邮箱是编造的,他们两人没有也不可能注册 xxxxx@nju.edu.cnyyyy@nju.edu.cn的邮箱(因为 @nju.edu.cn只有南大教职工才能注册)(此处xxxxx 和yyyy为隐去内容)。

我恳请数理学部常委会直接组织调查此事。事实上该事件在技术层面上是清晰的,只需要澄清几个问题:

(1) 是谁在实验测量的原始SEM高分辨图像上编造了25个红点和25个蓝点,进而构造出该文的图4c (Fig.4c)?

(2) 是谁从4至5个样品的EDS原始实验测量数据中有意图地选取数据点,进而构造出该文的图4d (Fig.4d),并声称其来自同一个样品?

(3) 文中称每个样品均随机选择50个点进行化学成分测量。哪个样品测量过50个点?

(4)  是谁在该文章的第四页编造了图4c(高分辨背散射电子图像)和图4d(微区成分分析统计)之间的一一对应关系?

在这个事件中,有一些研究生和青年教师参与其中。对青年研究群体,我们应该引导他们用严谨踏实的态度去对待实验数据,坚持真理, 守住科研的道德底线。在这个问题的处理上,假使我们听之任之,或者以种种理由护短、庇护,其后果是在一批青年学生和教师中造成极坏的影响,让他们误认为实验数据是可以随意添加和改动;误认为发生这样的事件后,当事人不仅不会受到惩处,还能进入我们国家的最高学术领导人的队伍。如果这样,我们国家经过多少代人的努力建设的严谨学风和科研道德规范很快就会荡然无存。  

我郑重保证上述提及事项均是事实,并有大量原始数据和证据备查。(此处隐去31字不便公开的内容)。

鉴此,我郑重向数理学部常委会报告此事,恳请委员会组织调查并维护学术界的公正。

顺致崇高敬意。

王 牧
南京大学固体微结构物理国家重点实验室
Tel: 138xxxxxxxx
2013年9月13日




附2: 关于退出院士增选的信
  
尊敬的XXX先生,

您好。我于有效举报日期结束前,在9 月15 日向科学院数理学部实名举报了以闻海虎为通讯作者的一篇论文涉嫌造假的事实(见附件)。选择“实名举报”,我清楚地知道这也将终止了我本人的院士增选进程,但仔细研究增选细则感觉在目前机制里没有明确的自我终止程序。现在该举报已被正式受理,并已开展了调查,一切都已按正常程序进行。您是我的推荐人,因此我现写信向您申明我退出中国科学院院士增选。

science
[103]Arrival  2013-10-23 11:48
一、闻的傀儡身份和后台利益集团
http://physics.nju.edu.cn/profile/wenhh.asp
男,1964年8月出生。
1981-1985年在安徽大学物理系学习,获理学学士学位,并获优秀毕业生称号;
1985-1991年中国科学院等离子体物理 研究所硕士和博士研究生,1991年获博士学位;1991.10-1993.10年在荷兰自由大学从事博士后研究;
1996.10-1998.5在德国 Ulm大学从事洪堡学者研究计划.
1998年获 得国家杰出青年基金。
1996-2010担任中科院物理所研究员,其中2000-2009,担任超导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
2004年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一项(第一获奖人)。
2004年获得第七届中国青年科技奖。
2009年获得香港求是基金杰出成就 集体奖(与另外7人一起)。
科研工作分别入选2008年度和2009年度中国国内基础研究十大新闻。
2010年度获得亚洲华人物理奖。
2011-现任南京大学物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从这个学生的成长经历看,他的后台老板势力很大,以致于他能够在中国大陆和欧洲小国荷兰之间以学生身份和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身份自由切换。基本上可以说在中国科学院物理所内如入无人之境。然后,随着南京大学国家实验室(筹)48位PI组建的超级航母般的科研架构就是掌控中国ZF重大科技专项的山头),让中国科学院物理所的大后台放心不下,于是跟南京大学的土豪势力勾结,把闻引进到南京大学(作为傀儡代理)去掌控这个大平台。请问:这样的后台背景主导的中国官方调查结论会对王有利吗?那么,你都知道不利,难道王会不知道要跳出这个圈子吗?他举报会是神马结果你不知道吗?他退选院士本身就是很合乎逻辑的选择——自己推出,单纯学术举报。

二、学术人只做“是非判断”。政客和奸商才做“价值判断”。
闻就是严重违反科研规范(将产生国际影响)。王的是非判断很清楚。闻像做价值判断诡辩。可是,原始数据掌控在王的实验室里,闻再狡辩都是徒劳的。

三、学术人都痛恨被人明目张胆的欺负。闻明目张胆的利用、欺负了王的整个课题组。王被闻耍得团团转。这样的场景你能奈何不:闻说跟你实验室合作。你自然是安排熟练工给他做图片观察,把原始数据COPY给闻。闻去按照他的专业理解去分析和下结论。这个过程中,面对原始数据的取舍,自然的和规范性的行为应该是双边实验室责任人一起讨论,共同商议。王没有主动凑上去要求商议的义务,而闻作为有求于王实验室条件的合作者是有义务主动约定王一起商议的(连王的马仔都不知道闻是怎样背后做数据处理和发表文章的,人家要求撤稿是客气的!)。这个闻很不地道有很狡猾。他把王实验室里的三个操作工署名了(也就是堵了王的嘴),结果是有好处就是闻自己的,如果出错比如被举报就把王一起拉下水了(数据作假的文章被国际小组验证指控是迟早的事情)。王,意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这个定时炸弹迟早要爆炸的),又知道闻很无耻,还知道闻的后代老板跟南京大学的土豪势力,他除了越级举报外,别无选择。

四、只要中国的科学院院士局把水搅浑了。就有可能被NATURE集团钉死在耻辱柱上。而如果院士局不作为,等待NATURE出版商集团做决定后再应对,则丢了中国科技界的脸面啦。真丢人。钱多、人傻、快来呀!
博主回复(2013-10-23 12:03):俺不是学心理学的。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3-10-24 11:50:08
妈呀,咋办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3-10-24 11:51:17
王牧再发博文回应闻海虎 6点依据举证学术造假

尽管中科院的调查结果还未公布,私底下南大两位教授的“争论”依旧在持续发酵。继闻海虎教授博客回应王牧教授指认的“学术造假”后,昨天凌晨(10月23日),王牧再发博文,针对闻海虎的回应一一对质,并追问“如果这样的事情不涉嫌学术造假,那么要假到什么程度才叫学术造假?”

王牧在博文中表示,他已经看过“闻海虎关于《Nature Commun.4,1897(2013)》的说明”的博文,“我很欣赏他提到‘清者自清,浊者自浊’,至于其他,不敢恭维。”在再次举证闻海虎学术造假的文章中,王牧总结了6点依据,其中包括“编造他人邮箱用于论文投稿”。此外,涉及学术论文的是:从至少“三块同一锅SFC样品”中拼凑的数据,在论文中声称来自同一块样品;论文声称S350样品与SFC样品具有类似的相分离化学成分及其分布与实验数据完全不符;在没有测量过能谱的电镜照片上随手加上50个点,声称在这些点做过能谱测量;论文声称每个样品均随机选择50个点进行化学成分测量,事实是没有一个样品测量过50个点;从一批弥散的数据点中有目的地选出若干点,删除其他点,声称数据是收敛的。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3-10-26 01:55:45
吴明卫  2013-10-23 06:16
【一个谎言会要用更多的谎言来掩盖】 看了王牧兄对闻海虎教授答辩的反驳,除了在下昨天指出闻的massage data及图4c的问题外,居然还有和闻自已发表文章自相矛盾的错误。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点击查看更多内容…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加微信,拉你入群
微信外可尝试点击本链接进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