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经济学人 二区 教师之家与经管教育
3916 6
2007-11-28
<p>2007年11月26日 08:02:54  来源:<font color="#000066">人民日报</font>
        </p><p>部分地区就业统计显示,“研究生不如本科生,本科生不如专科生” </p><p align="center"><font face="楷体_GB2312">    <img src="http://news.xinhuanet.com/edu/2007-11/26/xinsrc_142110426080051717261.jpg" border="0" alt=""/><br/><font color="#0000ff">资料来源:教育部 国新 制图</font></font><font color="#0000ff">
                </font></p><p>    时下,正值2008届毕业生为毕业去向而忙碌的时刻。继续深造,或是就业,都让他们忙得不亦乐乎。而从吉林、四川等地传来的消息表明,在有些地方,大学中就业出现了一种就业率与学历“倒挂”的现象,即学历越高,就业率反而越低。 </p><p>    出现这种“倒挂”现象的原因是什么?对大学生择业和高校人才培养又有哪些启示? </p><p>    <strong><font color="#0000ff">“研究生就业大不如前” </font></strong></p><p><strong><font color="#0000ff">    学历高,就业率反而低</font></strong>
        </p><p>    近日,吉林省教育厅公布的统计数字表明,截至9月1日,吉林省2007届研究生就业率为78%,本科生为83%,研究生就业率低于本科生5个百分点。研究生一次性就业率较去年同期下降了近16%,下降趋势明显。 </p><p>    无独有偶,据四川省教育厅统计,截至今年8月,四川省本科生就业率为81.46% ,专科生就业率为81.78%,专科生就业率高于本科生0.32个百分点。这是自1998年大学生就业市场化以来,四川省高校专科生就业率首次超过本科生。 </p><p>    这在很多人看来,几乎是“破天荒的事情”。因为按历年的统计数据看,研究生的就业率比本科生高,本科生比专科生高,仿佛成了定律。但是事实上,这种现象也存在了一段时间。在今年年初,广东省教育厅的统计结果就显示,截至2006年12月10日,广东全省毕业研究生的就业率为94.37%,本专科毕业生就业率为96.16%,其中本科97.25%,专科95.57%。研究生就业率首次低于本科生,甚至专科生。 </p><p>    “现在研究生就业形势大不如前。”吉林大学毕业生就业指导中心主任吕丽华表示。据介绍,截至9月1日,吉林大学研究生就业率为82%,本科生就业率为79%。尽管今年研究生就业率仍然高于本科生,“但是这种差距在逐渐缩小。”引人注目的是,该校的专科生就业率则由去年的22.61%上升到了84.47%。 </p><p> <strong><font color="#0000ff"> 用人单位不再盲目“高消费” </font></strong></p><p><strong><font color="#0000ff">    心理预期导致就业难 </font></strong></p><p>    专家认为,导致这种“倒挂”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吉林省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中心主任郑志宏分析说,研究生、本科生的就业期望 </p><p>    值与社会实际需求难以有效对接,是导致他们就业率下降的一个重要原因。他说,无论是精力还是经费,研究生都比本科生、专科生投入得多,因而对工作有着更高的期望。研究生希望找到薪水更高、待遇更好、工作更轻松的职位。不少研究生对3000元以下的薪资不予考虑;大多数研究生扎堆在人才资源丰富的中心城市,而不愿意去有大量需求的边远地区。不过,事实上,很多研究生并没有显示出比本科生更明显的优势。这无疑带来了研究生就业中的“高不成低不就”。 </p><p>    而研究生传统的就业主渠道吸纳就业的数量也在减少。郑志宏认为,作为多年来研究生主要就业领域的高校、科研院所、国有大中型企业等用人单位的需求增长速度,与研究生数量增长不匹配,高校和科研单位的就业比例比去年减少10%,仅占总数的31%,国有企业占10%,非公有制单位占12%,研究生就业开始由一元为主逐渐走向多元化分布。 </p><p>    与此相对应的是用人单位在招聘中更为务实的态度。随着社会择才由“学历型”向“能力型”转变,用人单位不再盲目地追求人才“高消费”,不再以员工中的研究生比例高来装点门面。华南理工大学研究生工作处主任何志伟分析,现在的用人单位更注重实践经验。研究生的理论积淀较多,但实践水平可能不如本科生和大专生高。对于一些重能力重经验的企业来说,研究生并没有显示出自己的优势,特别是理科研究生更是如此。 </p><p>    “不少用人单位更喜欢本科生甚至专科生,觉得比研究生更容易管理。”吉林大学就业指导科长苑锐的话显得更为直接。据介绍,汽车、机械是吉林大学的品牌专业,来这些专业招聘的企业往往目标非常明确——只要本科生,“企业越来越精打细算,本科生不仅成本低,可塑性也比较强,而研究生大都面临着买房结婚生子的压力。” </p><p><strong><font color="#0000ff">    高校应重视应用能力培养 </font></strong></p><p><strong><font color="#0000ff">    研究生“扩招”要适度</font></strong>
        </p><p>    专家指出,学历与就业率的“倒挂”,并不能就此否认研究生的整体培养水平。从平均水平来看,研究生的综合素质还是高于本科生以及专科生的。研究生就业率的走低,应引起高校的重视。 </p><p>    “就业率与学历‘倒挂’给大学教育敲响了警钟。”吉林大学一位研究生导师说,我们在研究生和本科生培养上要转变观念。以前是“精英教育、高端就业”,现在要了解就业市场,合理调整心理预期,准确定位,大众化教育就是要大众化就业,研究生和本科生的培养要在注重知识储备的同时,更加注重应用性培养,形成核心就业竞争力,“就业市场需要大量的应用型高端人才。” </p><p>    郑志宏则认为,国内部分地区的户口准入政策对高校毕业生影响较大,毕业生找到合适的工作而无法开具到所在单位报到证的情况居多,出现了“就业率较高,签约率较低”的现象,应该加快推进人事制度、户籍制度改革,逐步打破壁垒,实现零障碍就业。 </p><p>    同时,专家也提醒说,近年来,各高校的本科生大规模扩招已基本结束,但不少高校研究生的规模却在急剧扩大。2007年研究生计划招生42.4万人,比2006年增长6%。招生规模的扩大,必然会引起新的供求不平衡。部分硕士生为暂时逃避就业,选择去考博。但博士生就业面比较窄,用人单位从成本考虑,对博士生的需求量非常小,很多高校博士生就业同样不容乐观。因此,如果研究生的招生规模不加以控制,必然导致就业形势更为严峻。(记者 孔祥武)</p>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07-11-28 15:24:00

有个现实的问题,想想毕业生大概都很清楚.

那就是这些就业率到底准确吗?

是各高校统计出来的就业率吗?

如果是,那么可信度有多少.

从数据上来看就是不可信的,那么研究出的结果有多少可信度.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7-11-28 18:49:00

我觉得,无论是本科生也好,研究生也好,自己觉得学得值才好。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7-11-28 23:49:00

这也是市场需用求的结果。研究生的成本太高了,而在目前中国的这种以对外加工贸易为主,劳动力资源极其丰富的国家,用研究生,将会使企业的成本大幅增加,从而使企业的那本以少得可怜的利润减少,任何一个企业也不会这么做的,这是其一。

第二,就是目前中国研究生的定位问题。本科生目前的定位,就是企业,就是找工作,而研究生,目前至少在面子上,还有做研究一项任务,还有一个不可忽视的毕业论文,而又只有两到三年的时间,这么短的时间,想做研究,可能性不大,而要以就业为主,学校和老师又不允许,而等到就业的时候,发现本科阶段的所学的比较基础的东西又忘得差不多了,结果就是,找工作,要本科不要研究生,做研究,那么多人等着考博呢,人家凭什么要你呀,而自己经历了两到三年的研究生阶段后,成本又明显偏高,从而造成了目前的研究生高不成功之路低不就的情况。

其实,现在的研究生,似乎也只能起到一个信息甄别的作用,对于企业,似乎效果并不大,而企业要的利润,而不是要选最聪明的,最刻苦的。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7-11-29 21:55:00

还有一个问题就是现在就业不太好的高校鼓励甚至组织本科学生把考研作为第二次高考,考研的也可以算入就业率,本科生或就业或考研,当然也会使得就业率更高

个人认为就业率就应该与学历有什么必然联系吗?有些职高的学生直接输送企业,难道这个就业率高与一些研究生专业就业率低值得用来比较并提出疑问吗?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7-12-6 13:02:00
应鼓励在职读研。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点击查看更多内容…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