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金融投资论坛 六区 金融学(理论版)
2520 1
2007-11-28

[人民大学+东海证券]2007年第四季度中国宏观经济分析与预测——分报告5~10  2007.12

178317.pdf
大小:(655.05 KB)

只需: 10 个论坛币  马上下载


178318.pdf
大小:(370.16 KB)

只需: 10 个论坛币  马上下载


178319.rar
大小:(989.53 KB)

只需: 10 个论坛币  马上下载

本附件包括:

  • 2007年第四季度中国宏观经济分析与预测——分报告7.pdf


178320.pdf
大小:(441.24 KB)

只需: 10 个论坛币  马上下载


178321.pdf
大小:(555.3 KB)

只需: 10 个论坛币  马上下载


报告五: 中国金融部门和实体经济的分离:原因、可能的结果与对策

内容提要:中国经济中的金融部门和实体经济分离的原因相当复杂,但主要是由经济的基本面所推动的,是在外部需求和现行汇率制度下长期被动累积的结果。金融部门和实体经济分离带来的股票价格和房地产价格的大幅波动已成为当前经济中的重要问题;与此同时,宏观流动性过剩的态势并没有反应在微观企业层面,即没有反应在企业财务流动性的改善上,金融部门和实体经济之间存在明显的分离。在当前整体经济基本面向好的情况下,不需要采取强烈的货币政策来迅速消除这种资产价格的波动,而是需要谨慎性的货币政策来减缓局部资产价格的短期剧烈波动,以避免资产市场价值大幅度下降带来的风险。从中长期来看,金融控制政策对于中国经济中金融部门和实体经济的分离的作用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性,但造成了企业融资约束,不利于改善企业成长的融资环境,因此,必须采取相应的中长期措施来逐步改善企业的融资环境,尤其是非国有企业的融资环境。非国有企业融资环境的改善会提高资本的边际生产率,有利于银行业绩的提升,从而降低金融部门与实体经济的分离程度。为平衡发展经济中的金融资产结构,可以考虑加快发展企业债券市场的发展。至于政府债务资产更应该侧重于短期国债的发行,为货币市场的操作提供工具基础,以便在汇率制度不进行大变革的前提下为货币政策对冲贸易顺差带来的宏观流动性提供操作工具。

报告六: 股权分置改革对股票市场效率和宏观经济的影响分析

摘要:本文用融资额与股票市值之比、新股IPO发行上市后一定时间的收益率的方差分析和上市公司的收购兼并及控制权转移行为对股权分置改革前后股票市场的融资、定价和资源配置功能进行了比较研究;也对近年来上市公司的经营绩效进行了研究,以进一步分析股权分置改革后的公司治理和资源配置能力;最后通过对居民股票财富的增长和上市公司股东财务状况改变的分析,探讨股权分置改革对我国宏观经济的影响。

报告七: 金融动荡下的世界经济与中国——失衡调整与中国经济的外生风险

摘要:从历史经验中可以发现, 90年代后期的两次金融动荡推动了全球经济失衡的积累,为中国经济的非均衡增长模式创造了极其有利的条件。所以,2007年以来的金融动荡是否会对中国经济带来风险,关键就在于当前的全球经济失衡状态是否会因为金融动荡而出现调整或逆转。作为全球经济失衡关系最重要的一极,美国在贸易失衡中有其自身的内在维持和强化机制。目前的金融动荡并没有显著提高美国净资本流入的易变性,不会对美国贸易赤字产生系统性冲击。近期美国净投资收益向潜在趋势的回归也有助于维持美国净资本流入和贸易逆差的稳定,抑制美国经常项目逆差的急剧调整风险。由此可以认为世界经济失衡状态在未来一段时间不会出现大的调整,所以,过去几年中支撑着中国经济强劲增长势头的外项发展战略和失衡环境,在未来一段时间内仍然可以延续。但是,2006年以来的各种指标初步显示出美国贸易逆差进入一个缓慢的平稳调整期的迹象,这要求中国适应这种趋势,逐步调整增长模式和基础。

报告八: 调整转移支付制度,优化财政支出结构

摘 要:我国财政收支经历了多年的高速增长,但支出结构不合理,导致财政资金的利用效率不高。当前我国财政支出结构的不合理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财政支出在各个项目之间的分配不合理,基础教育、社会保障等重要领域的财政投入长期不足;二是财政资金在中央与地方间的分配不合理,中央与地方的财权与事权不匹配;三是财政资金在地方间的分配不平等,人为地扩大了地区间的经济差距。财政支出结构所存在的上述三方面不合理现象,都与我国现行支付制度有着密切的联系,现行财政转移支付制度的不合理是我国财政支出结构不合理的关键原因。因此,要从根本上优化我国的财政支出结构,必须大力调整现有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在中央和地方之间合理地划分财权和事权,适度加大中央对地方财政的转移支付力度,并适当调整转移支付在地区间的分配。

报告九: 财政分权、公众偏好和环境污染——来自中国省级面板数据的证据

摘要:本文首次考察中国分权式改革对环境质量的影响。已有研究强调中国分权式改革对地方政府的激励作用,从而促进地区经济的发展。但经济发展带来的严重环境污染问题,要求全面评估分权式改革的环境成本。本文采用动态面板数据模型,利用中国1996-2004省级面板数据,对财政分权和中国环境质量关系进行检验,发现两点结论。首先是财政分权度的提高对环境质量具有显著的负面影响,说明分权式改革可能会导致地方政府降低环境管制的努力。同时,一些变量如人口年龄分布、居民教育水平、城市化进程的推进等因素也对环境质量产生影响。作为可以部分代理潜在公众环境偏好的变量,这些证据表明公众偏好的表达会对地方政府环境管制产生影响。这一发现无论对于环境政策的制定,还是未来改革路径的安排都具有积极意义。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7-11-28 23:31:35编辑过]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07-11-28 23:28:00

2007年第四季度中国宏观经济分析与预测——分报告10

报告十: 能源价格调整对产业、物价与长期增长的影响


                  ——基于投入产出方法的定量分析与测算

178326.pdf
大小:(373.72 KB)

 马上下载


OK ,END.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7-11-28 23:32:08编辑过]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