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市场化的战略决策
【正当大师刘国光们极力指责中国市场化改革,认为中国的市场化过头了的时候,中共十七大提出了这样一个策略:从制度上发挥市场的基础作用。它说明,中国的市场化并不只是表面的事情,而是需要从制度上发挥其配置资源作用的基础性的事情。它既是对是否需要进一步推进市场化改革争论的一个回应,也是现实经济发展的迫切需要。进一步强调坚持解放思想、改革开放,与今天的“从制度上发挥市场的基础作用”,使我们看到,决策层已经了结了最近的一次有关改革的激烈争论,左派将经济体制向否定市场化方向拉动的图谋,最终没有得到应有接受。另一方面,这个“从制度上发挥市场的基础作用”战略决策,更多地针对当前仍然存在的种种经济行为的畸形扭曲现象,比如,投资对利率不敏感,资源的稀缺与浪费并行,等等。这些畸形扭曲的情况,与“政府配置资源的权力过多过大”具有很大的关系。因此,要实现“从制度上发挥市场的基础作用”,现在的重要任务就是转变政府职能,使政府职能由过去直接办经济转化为“靠边站”,只有靠边站,才能起到公正监管市场活动的作用。当然,对于公共资源,政府仍然是产权的代表者,因此在这些方面,政府也是市场活动的主体。比如矿产资源不能无偿开发利用,此时,政府就成为这些资源的市场交易的一方主体。这同时也告诉我们一个重要道理:市场经济是建立在产权明晰的基础之上的,没有这种产权明晰,市场经济的交易行为就难以成立,因为任何人不能卖不属于自己的东西,如果一个人卖掉别人的东西,那么价格必定是扭曲的,就象一个人偷窃别人的东西,总是会廉价处理出去一样。但是,产权明晰不需要导致什么所有“制”,即不需要导致所谓私有制,更不需要导致国有制,因为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产权是自由流转的,生产资料所有权总是要流转到使生产资料发挥尽可能大的作用的人手上。这样,如果将产权固执于任何“制”上面,就会限制生产资料所发挥的作用,就不符合生产力发展的规律性。因此,“从制度上发挥市场的基础作用”包含着产权的明晰化与“非制”化。当今的资源环境问题之所以严重,很大原因是这些资源的产权不够明晰。假如一个地方的水面是属于某人所有的,那么,别人就不会随随便便向这个水面排污,否则就会引起这个人的严重抗议,而在“物权法”精神保护下,这个人的物权就能够得到维护,水面的污染就可以杜绝。相反,如果这个水面是无主之地,那么,谁都向其排污,谁也无权指责与抗议。于是,环境污染就扩大化严重化了。所以,从“外部性”最强的环境问题来说,市场经济也是必要的,也是解决问题的有效方式。而从下面文章可以看到,“从制度上发挥市场的基础作用”的一个设想就是要用市场机制来解决这个问题,解决资源环境的保护问题。显然,任何人都不能无偿使用自然资源,自然资源也要纳入市场交易的范围,从而从经济上解决这个问题。――黄焕金】
十七大报告解读:从制度上发挥市场的基础作用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11月27日23:10 新华网
新华社北京11月27日电 党的十七大报告 在论述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时强调,要“从制度上更好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这是在总结近年来经济体制改革的实践,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出发,对发挥市场配置资源作用提出的新要求。
从党的十四大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以来,我们党就不断深化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规律的认识,高度重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经过多年改革,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得到越来越大的发挥。在市场准入方面,坚持和完善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毫不动摇地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国有经济的战略性调整和布局加快进行,非公有制经济快速发展。在市场体系方面,包括土地市场、资本市场、劳动力市场、技术市场在内的生产要素市场迅速发展,商品交易市场规模庞大,服务市场不断完善,同时消除行政壁垒,打破地区封锁,全国统一的市场体系初步形成。在市场运行方面,价格机制在资源配置中发挥着主导作用,除了少数关系国计民生的工农业产品实行政府指导价外,在社会商品零售总额、农副产品收购总额和生产资料销售总额中,市场调节价比重分别达到95.6%、97.7%和91.9%。在宏观调控方面,以财税、金融和计划为主,辅之以用地审批、环境评价的调控体系逐步完善,调控的科学性、有效性明显提高。同时,收入分配领域的改革力度不断加大,社会保障体系进一步完善,政府职能加快转变,都为更大程度地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提供了条件。
但是,由于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没有制度化的硬约束,在一些地方和一些领域,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常常不能得到有效发挥。从资金资源看,我国长期实行低利率政策,加之间接融资占主导地位,造成利率和贷款的投向不能正确反映资金的市场供求,资金的市场配置常常被扭曲。从土地资源看,国家规定工业用地必须实行招标、拍卖、挂牌的市场方式出让,但一些地方为吸引投资仍然采用协议方式或“零地价”出让,土地资源被大量浪费,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没有得到落实。从矿产资源看,一些关系国计民生的煤炭、金属等矿产,国家
要求实行资源有偿使用制度,但一些地方任意采用变通的办法,无偿行政审批或低价承包,没有形成反映市场供求关系、资源稀缺程度、环境损害成本的资源价格形成机制,导致一些不可再生资源私采滥挖,挖煤开矿成了一个暴利行业。
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常常被削弱的根本原因在于,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还不完善,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还没有形成规范的制度,加之对市场资源配置影响最大的政府职能转变还不到位,政府配置资源的权力过多过大,直接影响了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的有效发挥。这些情况说明,对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不能停留在一般性的要求上,而要让这种作用通过制度的方式体现出来、规范下来、运行起来。
制度是带有根本性的东西。党的十七大报告强调“从制度上更好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就是要将那些经过实践检验、行之有效的经验上升到制度的层面,用制度加以固定,使之成为保证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平稳运行、健康发展的基础。适时提出这样的要求,有利于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促进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制度化,使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彰显强大的生机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