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经济学人 二区 教师之家与经管教育
12645 6
2007-12-01
现在谈行为金融的比较多,非常时髦,相应的教材也就非常多。可是看了看,挺眼熟。教材类似的框架、体系、结构、语言、风格等等,说明大家都处在同一路径上。为什么会是路径依赖呢?
当然,我个人感觉还是最早的一些书籍在国内流行会决定国内研究的路径。这就有点类似早期的QWERTY案例,键盘为什么会采用这个排列?会不会有其他方式的排列?据说和早期的偶然事件有关。并后来会陷入某种路径依赖当中。
图书也应该是这样吧。从国内开始关注行为金融的时点看,有两本书起到非常关键的作用:一是希勒的非理性繁荣;二是施莱弗的并非有效的市场。碰巧这两本书都是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的中译本。施莱弗那本书是我选定的,所以纳入了金融学前沿译丛。当时看到这本书在亚马逊上的信息,就要求出版社M立即下订单,据说花了不少才抢到版权。尽管施莱弗的书特别学术化,不过是其早期的几篇论文组成,但由于行为金融方面实在缺乏相关的著作,它也就成了抢手货。
这两本书奠定了国内行为金融研究的一个路径,这样说我想并不过份。
国内的研究路径可以从教材上特别反映出来。只要一个东东大家感觉时髦了,必然会出现教材铺天盖地。上当当网一搜,发现行为金融的教材非常多。而且大同小异。
但后来陆续翻译过来的一些行为金融教材却被忽略掉了。最典型的有两本:一本是赫什·舍夫林的《超越恐惧和贪婪》,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一本是  蒙蒂尔的行为金融:洞察非理性心理和市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实际上这两部都是非常好的教材。如果单从教材的角度看,蒙蒂尔的是最好。但两部最好的教材却很难在市场上引起共鸣。这也没办法。从众心理在起作用。
这让人想起了制度经济学的教材。实际上国内现在所谓的新制度经济学的教材基本上都是一个怪胎,或者说基本上和新制度经济学本身无关。只能算是国内一些人的想当然的学说史式的编篡而已。从教材本身来看,国外的两本是典型的教材,一本老点的就是埃格特森的《经济行为与制度》,商务版;一本是弗鲁博顿和瑞切特,《新制度经济学:一个交易费用分析范式》,上海三联书店,上海人民出版社。即使这两本教材最多汇集了新制度经济学领域的上世纪80年代之前的研究成果,即便如此,国内教材也远远没有吸收其中的营养。
教材是文献的结晶,如果没有认真阅读文献,又怎么能够写出教材?不过我还是非常佩服国内的很多专业教材的作者,总是能够在掌握非常有限的文献的前提下撰写厚厚的教材,其想象力之丰富、文笔之流畅、内容之繁多无比让我惊叹!
行为金融如此,新制度经济学也如此。
我还是多念点书吧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07-12-1 15:14:00

周业安 的博客 很值得一读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7-12-1 16:34:00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7-12-1 19:37:00

国内几乎没有原创性的研究,翻译而已。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7-12-2 10:32:00

楼主看来是个大有背景的达人。

看过国人编导基本新制度经济学教材,虽然有些地方编得很差经,说不清楚,但新制度经济学到一些基本的思想还是包含在里面的。

“从教材本身来看,国外的两本是典型的教材,一本老点的就是埃格特森的《经济行为与制度》,商务版;一本是弗鲁博顿和瑞切特,《新制度经济学:一个交易费用分析范式》,上海三联书店,上海人民出版社。即使这两本教材最多汇集了新制度经济学领域的上世纪80年代之前的研究成果,即便如此,国内教材也远远没有吸收其中的营养。”现在国内与国际经济学界的交往似乎不是你说的这么狭窄和肤浅吧。像张五常先生本身就是新制度经济学的奠基人之一,他可没有对国内新制度经济学研究发表了什么特别的评论。也许有,那是我没有看到而已。请达人分享。国内从事新制度经济学这一块的我所了解到有北大CCER周其仁,复旦的韦森,人大的杨瑞龙,等等,他们都与国外经济学界有相当密切的联系,我实在想不出什么理由在这种情况下国内新制度经济学教材会与新制度经济学无关。

恕我冒昧,楼主对国内的教材现状似乎并没有深入的了解,要了解到的也只是一些有限的信息。国内编辑教材从来没有厚厚一说,传统的习惯是简洁抽象概括,也很少会有例子说明。这些包括高鸿业先生的《西方经济学》。

至于行为金融学的情况,我不了解。但是我总觉得楼主似乎过于看低了国人的智慧。虽然国人在做研究这一块比较浮躁,但不表明国人的知识掌握会很落后很肤浅。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7-12-4 21:52:00
对此不了解,姑妄听之,姑妄信之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点击查看更多内容…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