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部分 选择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1.所得税于18世纪末产生,其首创国家是( ) 
A.美国 
B.瑞士 
C.英国 
D.法国 
2.1963年由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起草的一个国际税收协定范本是( ) 
A.《关于对所得和资本避免双重征税的协定范本》 
B.《关税及贸易总协定》 
C.《维也纳外交关系公约》 
D.《关于避免双重征税的协定范本》 
3.下列选项中属于国际税收研究范围的是( ) 
A.国际税收与国际经济的关系 
B.关于涉及的纳税人和征税对象问题 
C.国际税收与各国税制的关系 
D.国际税收与国际经济法的关系 
4.判别国际税收涉及的纳税人的标志是( ) 
A.法律标准,即该纳税人在某国取得了公民身份 
B.户籍标准,即该纳税人在某国有永久性住所 
C.该纳税人具有外国国籍 
D.该纳税人在两个或两个以上国家都取得收入,并同时在两个或两个以上国家承担双重交叉的纳税义务 
5.投资所得是指( ) 
A.转让财产的价值 
B.转让不动产的价值 
C.股息、利息和特许权使用费 
D.临时或偶然所得 
6.一居住在英国的美国公民,他仅有来自英国一国的收入,则他应该( ) 
A.只向英国纳税 
B.只向美国纳税 
C.既向英国纳税又向美国纳税 
D.不成为跨国纳税人,但应向美国纳税 
7.发展中国家侧重于选用的税收管辖权是( ) 
A.居民税收管辖权 
B.来源地税收管辖权 
C.公民税收管辖权 
D.居民和公民税收管辖权 
8.国际双重征税产生的原因是( ) 
A.各国税收管辖权的差异性 
B.各国财权利益矛盾的激化 
C.商品课税制度的复杂性 
D.复合税制的产生 
9.在制定跨国自然人居民身份时所采用的法律标准实际上是( ) 
A.居民标准的运用 
B.公民标准的运用 
C.户籍标准的运用 
D.居所标准的运用 
10.国际双重征税的扩大化问题主要导源于( ) 
A.不同的税收管辖权体现出了不同的财权利益 
B.跨国纳税人的形成 
C.直接投资的增多 
D.国际法的复杂程度
11.作为一个股份公司的股东,"跨国自然人"和"跨国法人"从公司中分得的红利所得,其税收待遇为( ) 
A.两者均应征所得税 
B.只对前者征所得税 
C.只对后者征所得税 
D.有时只对前者课征有时只对后者课征 
12.与住所及居所标准同类性质的标准是( ) 
A.国籍标准 
B.公民标准 
C.法律标准 
D.居住时间标准 
13.对于同时具有两个国家居民身份的跨国自然人的判定,税收协定所规定的顺序标准中,第一位的标准是( ) 
A.重要利益中心 
B.习惯性居所 
C.永久性住所 
D.国籍 
14.非居住国对跨国法人从事营利事业所获得的经营所得,行使所得来源地管辖权的约束性规范是( ) 
A.总机构所在国标准 
B.注册地标准 
C.实际所得原则 
D.实际有效管理机构原则 
15.约束对跨国纳税人来自非居住国的投资所得行使所得来源地管辖权的规范时,其标准是( ) 
A.实际支付地标准 
B.劳务提供地标准 
C.权利使用地标准 
D.比例分配标准 
16.免税方法的指导原则是( ) 
A.放弃行使所得来源地管辖权 
B.承认所得来源地管辖权的独占地位 
C.避免双重征税 
D.对跨国所得的分享 
17.在居住国的税收负担率高于非居住国税负的条件下,免税法的结果是( ) 
A.使居住国多征一部分税收 
B.使居住国少征一部分税收 
C.与居住国没什么关系 
D.减缓了国际双重征税 
18.直接抵免法适用于( ) 
A.非同一经济实体 
B.母子公司 
C.预提所得税 
D.子公司在东道国交纳的所得税 
19.税收饶让抵免实际上抵免的是( ) 
A.国际双重征税 
B.跨国纳税人的一部分税负 
C.跨国纳税人实际已交税负 
D.来源国的其他税负 
20.免除国际双重征税的最佳方法是( ) 
A.减免法 
B.扣除法 
C.免税法 
D.抵免法 
21.对转让定价的最大约束是( ) 
A.国际双重征税 
B.正常交易原则 
C.国际会计公司查帐 
D.总利润原则 
22.成本标准所采用的主要分配依据是( ) 
A.权责发生的费用 
B.实际发生的费用 
C.市场平均利率 
D.合理利润 
23.跨国自然人想转移或避免其高税国税负,摆脱公司管辖权制约,其唯一途径是( ) 
A.逃亡国外 
B.宣告死亡 
C.放弃原国籍获得别国国籍 
D.争取双重国籍 
24.在双边或多边的反避税措施中,最为突出的是( ) 
A.防止滥用税收协定 
B.强化反运用避税港 
C.同步调查与统计 
D.情报交换 
25.下列选项中属纯国际避税地的是( ) 
A.香港 
B.澳门 
C.百慕大 
D.新加坡 
26.国际避税地较集中的地区有( ) 
A.西欧地区 
B.太平洋沿岸 
C.亚洲地区 
D.发展中国家 
27.涉外税收负担原则的含义是( ) 
A.国际税负水平的比较 
B.涉外纳税人的税收负担 
C.外来投资者的税收负担与本国纳税人税收负担的比较 
D.跨国纳税人的税收负担 
28.常设机构的性质应表述为( ) 
A.具有独立法人地位,且独立承担纳税义务 
B.不具独立法人地位,但各国国内法及税收协定将其视同独立实体对待 
C.非独立法人,没有营业活动 
D.具有独立法人地位,而没有固定场所 
29.税收协定的受益人是( ) 
A.缔约国政府 
B.缔约国居民 
C.非缔约国居民 
D.缔约国税务当局 
30.我国对外谈签国际税收协定时居首位的原则是( ) 
A.坚持税收饶让的原则 
B.坚持维护所得来源地征税权的原则 
C.坚持平等待遇的原则 
D.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原则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选项中有二至五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多选、少选、错选均无分。 
31.关于非独立劳务所得来源地的确定方式包括( ) 
A.固定基地 
B.收入支付地 
C.停留期间 
D.所得支付者 
E.居住地 
32.下列选项中,产生国际收入和费用分配问题的情形有( ) 
A.有跨国收入和费用的跨国自然人 
B.跨国企业与其国外常驻机构之间 
C.跨国法人同无关联企业之间 
D.日本三洋电器公司与其香港子公司之间 
E.跨国企业的各分支机构之间 
33.国际税收产生的前提条件是( ) 
A.国家的产生和发展 
B.跨国所得的形成 
C.私有财产制度的存在 
D.增值税的开征 
E.所得税的普遍征收 
34.国际税收涉及的课税对象是( ) 
A.跨国投资 
B.跨国收益 
C.跨国所得 
D.跨国一般财产价值 
E.跨国资本利得 
35.国际双重征税的基本特征为( ) 
A.征税权力的同一性 
B.课税权主体的同一性 
C.纳税主体的同一性 
D.课税客体的同一性 
E.课税权主体与征税权力的双重性 
第二部分 非选择题 
三、名词解释(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 
36.国际税收 
37.税收饶让 
38.市场标准 
39.转让价格 
40.优惠原则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5分,共15分) 
41.简述国际避税地产生的原因。 
42.常设机构营业利润的确定方法有哪些? 
43.为什么说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前虽已出现跨国所得征税问题,但国际税收尚未正式形成? 
五、计算题(本大题共2小题,44小题7分,45小题8分,共15分) 
44.假设:甲国M公司在某一纳税年度的国内所得为500万美元,来源于乙国的所得为700万美元。甲国实行累进税率:年所得500万美元以下税率为30%,超过500万美元至1000万美元以下税率为40%,超过1000万美元税率为50%。乙国实行比例说率为30%。试按全部免税法和累进免税法分别计算M公司在该纳税年度的纳税总额。 
45.假设:千禧集团是一家中外合资经营企业,并在A、B两国设有分支机构。1998纳税年度其境内经营应纳税所得额为400万元;A国分支机构所得为200万元,其中经营所得150万元,A国规定说率为30%,投资所得50万元,A国规定税率为10%;B国分支机构所得为100万元,其中经营所得80万元,B国规定税率为35%,租赁所得20万元,B国规定税率为20%。 
试计算千禧集团在1998年度的应纳所得税税额。(注:该合资企业适用所得税税率为33%。) 
六、案例分析题(共15分) 
46.案例:某一纳税年度,某外资企业在中国境内从事生产高档运动鞋,其股权的一半被日本母公司所拥有,该外资企业产品运动鞋的实际生产成本为每双31.5元,现以成本价格销售给日本母公司,共销售36000双,日本母公司最后以每双60元的价格在市场售出这批运动鞋。中国政府认为,这种交易作价分配不符合独立核算原则,损害了中国政府的税收利益。根据中国税务当局掌握的市场资料,该外资企业的这批运动鞋生产加工的生产费用率一般为70%,日本公司所得税税率为37.5%,中国为33%。另据中日税收协定规定,中国对汇给日本的股息征收10%的预提税。 
分析:(1)中国政府为什么认为这种交易作价分配不合理? 
(2)解决这一问题的原则或标准是什么? 
(3)解决的结果如何?(要求有计算步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