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经济学人 二区 学术道德监督
2007-12-7 13:33:00
以下是引用flamingstone在2007-12-6 13:22:00的发言:
我觉得,经济学家的任务旨在探求经济规律,研究怎样让我们社会资源的利用和配置更为有效。但其一定要明白其研究的目的,即让整个社会的福利最大化。而社会福利,不仅仅是用金钱和物质来衡量的,还包括其他很多无形的东西:如国民生活的安定感、满足感,闲暇享受、对未来的乐观等。经济不能脱离社会,而社会的发展绩效,如果仅按经济学的投入产出效率比、物质积累速度来衡量,那必将发展为一个冷血竞争、不讲规则、只讲实效的丛林社会。那是我们愿意看到的结果吗?如教育改革,只有付得起高昂学费的人才有机会进入大学,从经济学的资源配置原则来讲无可厚非(所谓价高者得,资源只有被出价最高的买家使用才能发挥最高效率),但你觉得这不荒唐吗?教育应该是整个社会的责任,好的教育体制应该是:让那些有天赋、也愿意付出努力的有潜质的人通过教育成为人才,并最终利用自己的才干回报社会。一个国家的根本在于教育,只有好的教育,才有好的国民,而只有高素质的国民,这个国家和社会才有希望。如果用经济思想来办教育,那只会误国误民。

而所谓经济学家的一些言论,实在太过荒谬,一种有代表性的言论是:教育使个人和家庭受益,因此教育投资应该由个人和家庭来承担,因此从谁投资、谁受益的角度来看,高校应该提高收费,让个人和家庭来为教育买单。这种逻辑,从经济学的角度来看实在是太过正确了,但实在大谬:教育真的是使个人和家庭受益了,但是,难道个人素质的提高,对社会和国家就没有一点外部性吗?

我觉得,我们这个社会的发展不能光讲经济,其实很多经济学原理都是事后解释性质的,社会经济的本身发展大大超过了经济学家的智慧。现在的经济学研究有点霸权主义,甚嚣尘上,挤占了很多其他人文学科的舆论空间,我们还应该有很多其他的学科,如哲学、历史学、社会学、心理学等,其对于社会发展的价值不在经济学之下,有的还在其之上。让经济学成为显学,是我们这个社会的悲哀,反应了我们这个社会的功利化和世俗化。

      为什么说楼主是没有观点的呢?看得出他有自己的想法,而且他说的很多事情就在我们周围。现在本科以及研究生扩招,还有成人教育、二级学院(他们的学费是正规本科的两倍还多)。。。。学校赚了不少钱,但是学校的资源却变化不大,不变的资源被更多的学生所稀释。现在一个导师所指导的研究生数量就可以看出。

      另外教育的外部性楼主是明白的,不过有人没看到,或是不懂反问句吧。

     这篇文章的题目有些过头,但却是和他的正文匹配,经济学大多是事后解释,张五常也有这样的观点的(见经济解释三卷本的前言),但是经济学(至少是曾经在国内占主流的经济学)在作为社会发展的策略时,是有它的弊端。原来我们一味追逐GDP的数字,但是却忽略了公平和可持续发展,现在人们收入分配的差距拉大,环境污染严重,资源大量消耗,这也是事实啊。人们的福利确实不好度量,我比较赞同郎咸平对小康的定义“不是人均收入是多少,而是人们看得起病,住得起房,退得起休”(2007年博鳌论坛的讲话)。记得今年CCTV2的一次《对话》栏目,统计局局长谢伏瞻是嘉宾,他一味地说说现在的经济增长是良好的,因为GDP数字增长较快,而且较为平稳,波动不大(也就是统计上的均值相对较高,方差却较小),但当主持人问他,那么经济增长的质量,人民生活水平等问题时,他却避而不答。看得出经济学的实用性是有问题,或是我们没有用好这门学问,但是经济学的确是现在社会的显学,所以楼主的担心是不无道理的。在效率与公平的问题上(经济学从他的定义就可以看出,更注重效率而忽视了公平),在前两年郎顾之争时(关于MBO引发的国有资产流失),从我们国内的经济学主流张维迎和郎咸平之争,也大概可以看出国内主流经济学的一些问题。有一本书《郎咸平旋风始末》2005 江苏人民出版社 大家可以去看看,此书搜集了有关当时事件的一些论文和评论。

    楼主这篇文章的正文是不够严谨,正如有人说他没有注明里面一些论据的出处,不过这是一个论坛,主要的是表明自己的思想,和网友们交流。严谨当然更好,但是不成熟的想法,依然可以摆出来大家讨论啊。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7-12-7 13:51:57编辑过]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7-12-7 14:02:00
以下是引用zzg343在2007-12-7 13:33:00的发言:
以下是引用flamingstone在2007-12-6 13:22:00的发言:
我觉得,经济学家的任务旨在探求经济规律,研究怎样让我们社会资源的利用和配置更为有效。但其一定要明白其研究的目的,即让整个社会的福利最大化。而社会福利,不仅仅是用金钱和物质来衡量的,还包括其他很多无形的东西:如国民生活的安定感、满足感,闲暇享受、对未来的乐观等。经济不能脱离社会,而社会的发展绩效,如果仅按经济学的投入产出效率比、物质积累速度来衡量,那必将发展为一个冷血竞争、不讲规则、只讲实效的丛林社会。那是我们愿意看到的结果吗?如教育改革,只有付得起高昂学费的人才有机会进入大学,从经济学的资源配置原则来讲无可厚非(所谓价高者得,资源只有被出价最高的买家使用才能发挥最高效率),但你觉得这不荒唐吗?教育应该是整个社会的责任,好的教育体制应该是:让那些有天赋、也愿意付出努力的有潜质的人通过教育成为人才,并最终利用自己的才干回报社会。一个国家的根本在于教育,只有好的教育,才有好的国民,而只有高素质的国民,这个国家和社会才有希望。如果用经济思想来办教育,那只会误国误民。

而所谓经济学家的一些言论,实在太过荒谬,一种有代表性的言论是:教育使个人和家庭受益,因此教育投资应该由个人和家庭来承担,因此从谁投资、谁受益的角度来看,高校应该提高收费,让个人和家庭来为教育买单。这种逻辑,从经济学的角度来看实在是太过正确了,但实在大谬:教育真的是使个人和家庭受益了,但是,难道个人素质的提高,对社会和国家就没有一点外部性吗?

我觉得,我们这个社会的发展不能光讲经济,其实很多经济学原理都是事后解释性质的,社会经济的本身发展大大超过了经济学家的智慧。现在的经济学研究有点霸权主义,甚嚣尘上,挤占了很多其他人文学科的舆论空间,我们还应该有很多其他的学科,如哲学、历史学、社会学、心理学等,其对于社会发展的价值不在经济学之下,有的还在其之上。让经济学成为显学,是我们这个社会的悲哀,反应了我们这个社会的功利化和世俗化。

      为什么说楼主是没有观点的呢?看得出他有自己的想法,而且他说的很多事情就在我们周围。现在本科以及研究生扩招,还有成人教育、二级学院(他们的学费是正规本科的两倍还多)。。。。学校赚了不少钱,但是学校的资源却变化不大,不变的资源被更多的学生所稀释。现在一个导师所指导的研究生数量就可以看出。

      另外教育的外部性楼主是明白的,不过有人没看到,或是不懂反问句吧。

     这篇文章的题目有些过头,但却是和他的正文匹配,经济学大多是事后解释,张五常也有这样的观点的(见经济解释三卷本的前言),但是经济学(至少是曾经在国内占主流的经济学)在作为社会发展的策略时,是有它的弊端。原来我们一味追逐GDP的数字,但是却忽略了公平和可持续发展,现在人们收入分配的差距拉大,环境污染严重,资源大量消耗,这也是事实啊。人们的福利确实不好度量,我比较赞同郎咸平对小康的定义“不是人均收入是多少,而是人们看得起病,住得起房,退得起休”(2007年博鳌论坛的讲话)。记得今年CCTV2的一次《对话》栏目,统计局局长谢伏瞻是嘉宾,他一味地说说现在的经济增长是良好的,因为GDP数字增长较快,而且较为平稳,波动不大(也就是统计上的均值相对较高,方差却较小),但当主持人问他,那么经济增长的质量,人民生活水平等问题时,他却避而不答。看得出经济学的实用性是有问题,或是我们没有用好这门学问,但是经济学的确是现在社会的显学,所以楼主的担心是不无道理的。在效率与公平的问题上(经济学从他的定义就可以看出,更注重效率而忽视了公平),在前两年郎顾之争时(关于MBO引发的国有资产流失),从我们国内的经济学主流张维迎和郎咸平之争,也大概可以看出国内主流经济学的一些问题。有一本书《郎咸平旋风始末》2005 江苏人民出版社 大家可以去看看,此书搜集了有关当时事件的一些论文和评论。

    楼主这篇文章的正文是不够严谨,正如有人说他没有注明里面一些论据的出处,不过这是一个论坛,主要的是表明自己的思想,和网友们交流。严谨当然更好,但是不成熟的想法,依然可以摆出来大家讨论啊。

   

   


还是有明白人啊。哈哈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7-12-7 14:17:00
以下是引用cloundsky在2007-12-6 20:41:00的发言:
完全同意,所谓经济学家不过也是吃五谷杂粮的普通人而已,他不是神,更不可能不犯错误,所以要有自知之明。问题是很多自以为是的经济学家把自己当成了神,还有一些“海龟”,在海外混不下去或者混的不爽,回国了满嘴的亚当斯密,大卫李嘉图,阿罗,凯恩斯的满街吓唬普通老百姓。还真把自己当一回事了,要是他们所谓的“洋爷”真有那么管事,那还用的着他们去学习,学习是为了批判,继承和发展,这帮什么玩意的玩意,食洋不花,崇洋媚外,一无用处!

在学经济的人中,只有那些学政治经济学的革命家才是“神”!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7-12-7 14:24:00

讨论很热烈!、

关于“经济学成为社会的显学”这个话题说两句:

在中国最近的20年来,经济学成为社会科学中的显学,这不假。但这不完全是经济学家的功劳,也要官、学、商以及传媒等各界人士的配合才能做到。为何大家都这么给经济学面子呢?固然是由于市场化的改革方向造成的,市场经济中,中学开始的政治教科书就应该以经济学为主了,经济学就是市场经济条件下最大的“政治”,这是外因。属于社会学科的经济学跟其他社会学科最大的不同在于:它早就低下高贵或者不高贵的头颅,向数学、物理学、生物学这些严谨的以形式逻辑为主的学科偷师学艺了,这是一个正确的方向,将来自于经验的事实作为前提和起点,用数理这个最严谨的逻辑工具来演绎无法直接观察到的一些规律,仅此一点,足以使经济学在整个社会学科中鹤立鸡群!其他的社会学科其实也在补这一课,无奈经济学的先发优势已经形成,这是内因。上述两点以足以形成“经济学帝国主义了”,这好像是加里贝克尔的说法,这说明在在美国,经济学也执社会科学之牛耳。

关于道德问题,其实是个伪问题。经济学家以事实和逻辑说话,个人道德水平高低完全和认识水平没有关系。即便是道德楷模,若看错了事实,用错了逻辑,那一定无法说服别人。而经济学的数学化的过程,就是要抛开意识形态和先入为主的价值观对规律总结的影响。迄今为止,经济学中唯一的一个判断标准就是帕累托效率,这在以社会为研究对象的学科中是殊为不易的。

技术问题道德化,是中国社会中数千年的历史痼疾。一看到别人的观点与己相左,或者与大多数人相左,就从道德上去攻击他,这是荒谬、可悲、可笑甚至可耻同时也是无处不在的。允许大家发表各种各样的极端观点,从技术上、逻辑上去同他争论,这才是健康的社会,健康的学术环境。张维迎日前的观点,大学学费太低所以导致穷人上不起学,是很有价值的观点,逻辑上推敲不出问题的。但遭到大家从道德上的激烈批评,这才是悲哀!

学术一定要走极端路线,不要搞中庸主义,中庸是决策者的事情。搞学术就是要在极端的假设上提出极端的结果。找到了各个端点,也就找到坐标系了,应用当中再去调和这些对立冲突的极端学说就OK了。我坚信,力图做到面面俱到的学者,一定不是好学者。历史也证明,偏执狂都被大家记住了,中立者很快就会被遗忘。

经济学成为显学是好事!如果人人都懂点经济学,不用多,就像懂马、恩、列、毛、邓、三等一样多就行。这个社会就不会轻易犯系统性错误,弱势群体也就不那么容易被忽悠了。只有少数才掌握经济学,意义不大。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7-12-7 14:45:00

有谁能够真正弄懂经济问题?

    对经济学家的尊重更多的是关心人民生活水平的问题,而不是什么功利世俗化,肚了没有武装好,几不可能武装大脑。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7-12-7 14:56:00
以下是引用samuel531在2007-12-7 14:24:00的发言:

讨论很热烈!、

关于“经济学成为社会的显学”这个话题说两句:

在中国最近的20年来,经济学成为社会科学中的显学,这不假。但这不完全是经济学家的功劳,也要官、学、商以及传媒等各界人士的配合才能做到。为何大家都这么给经济学面子呢?固然是由于市场化的改革方向造成的,市场经济中,中学开始的政治教科书就应该以经济学为主了,经济学就是市场经济条件下最大的“政治”,这是外因。属于社会学科的经济学跟其他社会学科最大的不同在于:它早就低下高贵或者不高贵的头颅,向数学、物理学、生物学这些严谨的以形式逻辑为主的学科偷师学艺了,这是一个正确的方向,将来自于经验的事实作为前提和起点,用数理这个最严谨的逻辑工具来演绎无法直接观察到的一些规律,仅此一点,足以使经济学在整个社会学科中鹤立鸡群!其他的社会学科其实也在补这一课,无奈经济学的先发优势已经形成,这是内因。上述两点以足以形成“经济学帝国主义了”,这好像是加里贝克尔的说法,这说明在在美国,经济学也执社会科学之牛耳。

关于道德问题,其实是个伪问题。经济学家以事实和逻辑说话,个人道德水平高低完全和认识水平没有关系。即便是道德楷模,若看错了事实,用错了逻辑,那一定无法说服别人。而经济学的数学化的过程,就是要抛开意识形态和先入为主的价值观对规律总结的影响。迄今为止,经济学中唯一的一个判断标准就是帕累托效率,这在以社会为研究对象的学科中是殊为不易的。

技术问题道德化,是中国社会中数千年的历史痼疾。一看到别人的观点与己相左,或者与大多数人相左,就从道德上去攻击他,这是荒谬、可悲、可笑甚至可耻同时也是无处不在的。允许大家发表各种各样的极端观点,从技术上、逻辑上去同他争论,这才是健康的社会,健康的学术环境。张维迎日前的观点,大学学费太低所以导致穷人上不起学,是很有价值的观点,逻辑上推敲不出问题的。但遭到大家从道德上的激烈批评,这才是悲哀!

学术一定要走极端路线,不要搞中庸主义,中庸是决策者的事情。搞学术就是要在极端的假设上提出极端的结果。找到了各个端点,也就找到坐标系了,应用当中再去调和这些对立冲突的极端学说就OK了。我坚信,力图做到面面俱到的学者,一定不是好学者。历史也证明,偏执狂都被大家记住了,中立者很快就会被遗忘。

经济学成为显学是好事!如果人人都懂点经济学,不用多,就像懂马、恩、列、毛、邓、三等一样多就行。这个社会就不会轻易犯系统性错误,弱势群体也就不那么容易被忽悠了。只有少数才掌握经济学,意义不大。

rubbish!你知道什么是经济规律吗?经济规律是那种雄辩的,在一定条件下就一定发挥作用的规律,比如剩余价值规律,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规律。不是极端才能让人注意,而是正确和深刻才能让人注意,疯子都引人注意,但大家都知道那是疯子。经济x学队伍的疯子和垃圾不好辨认,还有骗子就更不好辨认,但是疯子、垃圾和骗子都市历史车轮的阻碍力量,can you undenrstand?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7-12-7 14:57:17编辑过]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7-12-7 15:12:00
太对了。我们社会的幸运就是经济学不成为我们社会的显学。
但这个帖子发错地方了,这里大多是学经济的人,已经是经济人了。
你没有侵害到他的利益,他都想编一套理由,来侵害你的利益,
更别说,你还侵害到他的利益,经济人,是听不进你的言论的。
等着挨砖吧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7-12-7 15:59:00
哈哈,要打架拉!好好讨论,不要伤筋动骨,对题不要对人!只不过是交流观点,咱们还没有涉及到什么政策咨询/党派之争的?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7-12-7 16:02:00

写文章的这个lz恐怕不知道什么叫经济学吧

经济学不只是关于钱的学问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7-12-7 16:14:00

经济学本身是没有什么问题的 有问题是经济学人(家)就算经济学有问题那也是应当去发展它让它更加的科学这也是符合真理发展的历程呀 认识 到实践 在从实践到认识再到实践反反复复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7-12-7 16:18:00

搞了半天,鸡同鸭讲!我撤!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7-12-7 16:51:00

楼主的经济学地了解偏了,只要看过曼昆的书都不会读出这种结论......那些罪名很多应怪罪到“伪经济学家”或一些无德之辈(这和是不是经济学家没有必然关系,即使全中国经济学家都如此,那也是中国自身风气问题,不能迁罪到经济学获经济学家头上)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7-12-7 17:04:00
经济学成为显学是我们这个社会的悲哀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7-12-7 17:08:00
经济学首先应该是建立在显学上的,不然就是闭门造车!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7-12-7 18:20:00

我认为楼主所言只是经济研究的一些方面,而且有把某方面过分放大之嫌。如我们所知,经济学在研究的过程中并非只是完全考虑效率,至少在实际经济工作中不是。比如说现在已经有福利经济学、经济社会学、行为经济学等,兼顾效率与公平,以此获得人类长远意义上的福利最大化。而且经济学家也并不能说是权贵阶层的代言人,象巴基斯坦的那位经济学家(忘了名字了,就是创造农村地区小额信贷即“格莱民”银行),还有我国的孙冶方、茅于轼、温铁军等,这些学者都很让我们佩服。

不过楼主所言也是有一定道理的,是基于一定的社会事实的。确实现在有一些所谓的经济学家缺乏基本的人文素养,招摇撞骗,服务于权贵阶层,影响了经济学者在大众心目中的形象。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7-12-7 18:48:00
[em09]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7-12-7 19:17:00

知深浅后再来发言吧。 佩服楼主的勇气。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7-12-7 19:18:00

写的确实很一般,不过有这份心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7-12-7 19:26:00
楼主真是欠揍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7-12-7 20:06:00

个人觉得没有哪门学科应该成为显学.社会是多元的,文化也是多元的,百家争鸣才是好的现象.

很多学者对经济现象的解释和预测总是与事实相违背,我看还不如那些大企业家预测的准呢.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7-12-7 20:15:00

呵呵,我到底是哪里得罪你了,说我欠揍?

我要欠揍的话,我看你也好不到哪里去。

在这个论坛里说这样的话,我早就做好了挨板砖的准备,有反对声,那是再正常不过的事。

跟帖中有些人的言论倒是很中肯,确实我的观点是有点偏激,或是对经济学有理解有误之处。但既然是论坛,就应该观点鲜明,形式不拘,就算不那么严谨,那又何妨?否则,大家还不如发些正儿八经的论文上来为好。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7-12-7 21:45:00

建议大家看看新经济社会学(new economic sociology)的东西,会有你们想要的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7-12-7 23:16:00
以下是引用why842000在2007-12-7 0:51:00的发言:
马克思研究经济得出,只有劳动才创造价值。而当代西方经济学家认为劳动和资本同样都创造价值。同样一个问题却得到了完全相反的结论。为什么?就是因为价值观的绝然不同所导致的,所以经济学不能离开价值判断!
以下是引用jiangjianjy在2007-12-7 18:20:00的发言:

而且经济学家也并不能说是权贵阶层的代言人,象巴基斯坦的那位经济学家(忘了名字了,就是创造农村地区小额信贷即“格莱民”银行),还有……

1、资本创造价值,那么资本是不是劳动得来的?即使是在资本主义萌芽阶段,资本的原始积累也属于“劳动”吧~(掠夺也是劳动?!什么世界……)

2、创建格莱珉银行的是孟加拉的穆罕默德·尤努斯,一点小小的错误……

--------------------

看过这楼帖子,受益匪浅。仅以我目前经济学学徒的眼光来看,楼上很多人的观点见解都很中肯。

楼主的题目既然是讨论“经济学成为显学”,那么应该给显学下个正确的定义,显学通常是指与现实联系密切,引起社会广泛关注的学问,用通俗的话说就是流行的学术流派或流行的研究领域。再有的说法就是“得到政府支持,扶植的学术流派”。对于这种定义究竟准确否,各人都有自己的观点,但不知楼主所说的是那一层意思?

再来,楼主的矛头指向了经济学人的道德品质。我认为经济学在我国既然是“显学”,就必然与现实紧密相连,政府学者老百姓都关注经济问题,经济——政治——社会三位一体,这么一来,经济学人的道德水准确实是整体中很重要的一部分。楼主言下的某些道德水准不高的“经济学家”误导人民这种事也许是有的,但是如果经济学真正意义上成为“显学”,我们伟大而和谐的祖国(@_@!)大部分老百姓或多或少都懂一些经济,那么个别经济学人对社会的不利影响就应该少一些了吧?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7-12-8 00:20:00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7-12-8 07:23:00
以下是引用cloundsky在2007-12-7 14:56:00的发言:

rubbish!你知道什么是经济规律吗?经济规律是那种雄辩的,在一定条件下就一定发挥作用的规律,比如剩余价值规律,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规律。不是极端才能让人注意,而是正确和深刻才能让人注意,疯子都引人注意,但大家都知道那是疯子。经济x学队伍的疯子和垃圾不好辨认,还有骗子就更不好辨认,但是疯子、垃圾和骗子都市历史车轮的阻碍力量,can you undenrstand?


如果要说垃圾骗子,中国其他领域也不少吧,不用针对经济学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7-12-9 20:19:00
完全理解也完全赞同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7-12-9 20:27:00
很少上这个论坛了,以前没少在这里跟人争论这个话题,但敢于反思经济学的人实在太少了,楼主你保重。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7-12-10 19:00:00

楼主说的很中肯也很有道理。

说出了经济学家应该怎么样,但是对于"现在的经济学家是怎么样"的问题,有点主观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7-12-11 10:00:00

对于所谓经济学家的一些学说,只能是一笑置之

这些经济学家生活在真空中,看不到生活的现实和残酷.

对待自己、对待别人是两重标准,

他们的学说也是一分为二,没有可比性.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7-12-11 17:05:00

显学未必不好,也要看有什么作用。经济学本来就是有理论有应用啊!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加微信,拉你入群
微信外可尝试点击本链接进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