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中国”作为一个地域概念,中国经济学就理解为中国本土的经济学。从这个角度看,中国经济学就是运用经济学一般原理研究中国经济问题的经济学;同时,中国经济学是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的中国化、国际化和中国实践的理论化过程中形成的、具有中国特色的经济理论。
其二,指“中国经验”。从李斯特强调经济学的民族性开始,大国崛起都伴随着本国经济学理论的创新,中国经济学也必然立足于本国经济的快速发展。随着中国在全球经济地位的提高,经济研究的重心将从美欧转移到中国,经济学在中国的本土化、规范化和国际化将产生代表这个时代的中国经济学。因此,中国经济学是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研究中国经济问题的一门专门经济学,其研究对象既不是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生产关系及与之相适应的生产方式,也不是西方主流经济学的市场经济的一般运行规则,而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基本制度背景下的中国经济改革与经济发展。中国经济学应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站在国际化的高度进行理论创新,形成经济学范式的新的革命。
其三,指“中国文化”。当代主流经济学是建立在基督教文化之上的经济学,而中国是儒家文化的代表。而且,中国是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社会主义国家。“中国”如果当作一个文化范畴来看,那么中国经济学就是中国文化传统、马克思主义及主流经济学三者相融合所形成的新的理论范式。
上述三种理解不仅反映“中国经济学”丰富的内涵,而且提出了不同层次的研究期望。“中国本土”强调研究中国的特殊性;“中国经验”不仅强调特殊性,而且还要求将其上升为普适理论;“中国文化”则要求将中国的文化精髓融入经济研究,重新补充和完善现有的经济学理论范式。
日本留学:http://www.weilanliuxu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