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经济学论坛 三区 制度经济学
3428 7
2007-12-09

我是在今年9月看《货币战争》的,当时还没有像现在这么热。

我的第一感觉是,写的很精彩,引人入胜,可是并不可信。(虽然没边没沿,可是有鼻子有眼儿

我更愿意把它当作半纪实文学半历史小说来看,而不是学术作品。

我相信大部分读者也会有同样的感觉的。

更何况绝大部分读者也没有做什么的能力和机会,最终不过惊叹几声、废书长叹或不屑一顾罢了。

但是到了11月份,情况悄悄地有了些变化。

主流网络媒体几乎一边倒的批判《货币战争》,而且往往使用了像“回头路”、“反动”、“集体胆怯”等词语。

并不是说,《货币战争》写的有多好,或者左倾的观点就不能被批判。

我只是发现,中国的斗争,无论自认是“革命、民族”/“左”的,还是“自由、开放”/“右”的,其实都是运用相类似的手段。

有事儿,未完待续。。。。。。

腾讯的链接:

http://view.news.qq.com/zt/2007/hbzz/index.htm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7-12-11 10:39:32编辑过]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07-12-15 19:24:00

只是一部演义类作品!

但有些主张还是不错的!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7-12-16 22:23:00
又有谁的奶酪被动了乎?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7-12-17 15:57:00
以下是引用kellylover在2007-12-16 22:23:00的发言:
又有谁的奶酪被动了乎?

他几乎是随心所欲的评价历史上最伟大的经济学家,当然会引起不少人的态度问题。

但问题不在于动机上,我的重点在于:

我们期望正常的讨论和研究,甚至可以是激烈的争辩。

但似乎在中国的传统中,矫枉必须过正,不过正就不能矫枉。

自己名分未定的林妹妹,还要“东风压倒西风”。

可想而知,如果没有良好的氛围,是不可能通过真正的知识博弈来接近真理的。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7-12-19 08:51:00

因此,如何在现有环境基础上,变革中国文化中的“一长制依赖”问题,是目前各种矛盾解决的关键。

要是不明白“一长制依赖”是什么意思,就不必发言了。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8-2-24 02:50:00
很多谬论;关键是许多不明真相的人还看的很有趣味,以为那确实是事实。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点击查看更多内容…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