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经济学论坛 三区 经济史与经济思想史
1806 0
2007-12-10

经济史研究中的社会环境视角

戴鞍钢

(复旦大学 历史学系,上海 200433)

学术月刊20071

近年来,海内外中国近代经济史研究有很大推进,成果丰硕。笔者在学习和研究中,深感经济史研究应进一步拓宽视野,加强对具体社会环境的历史考察。限于篇幅,这里着重就地方官员政策取向与所辖区域经济变迁之间的关系作一剖析。

 就清朝政府而言,开始认识到实业建设的重要,是在经历了第二次鸦片战争后。随即开展的洋务运动,重点之一是引进西方的技术和设备,兴办近代企业。但诚如有学者指出的,总的说来,当时的清王朝并没有明确的近代化意向,清朝中央政府更没有对近代化予以制度创新和制度供给。事实上,甲午战前洋务企业的开办,新式军队的建立以及绝大多数新式学校的创办,都是得之于地方政府或中央政府通过地方政府去设立。甲午战后的鼓励工商乃至新政,一方面是由于清中央财政的无奈,另一方面也是寄望于地方政府。中国早期现代化中至关重要的政府作用的发挥,可以说基本上是由地方政府承担。在近代中国这种相当长的时间内,在施行现代化方面没有制度供给的状态下,地方现代化的能否启动和发展,一个主导因素就是地方当政者的主体认识如何。地方督抚们认识的提高和政府职能的转变,首先需要让地方督抚能获得必须的认识环境,从思想上突破传统的阻力。一些沿海地区由于较早受到外来因素的影响,使置身其中的地方督抚有了较为便利的认知条件,而在此之外的广大地域,传统仍维系着自身的历史连续性和不可侵犯性。中国早期现代化是在一个幅员辽阔、人口众多、经济发展落后的农业大国中进行的,而社会变革的效应,是与疆域、人口和原有的经济发展程度有相当的联系。①李国祁也认为:“19世纪后期至20世纪初期,我国现代化的推动多在于地方督抚与士绅阶级,更增强其区域间的差异性。”②这在曾国藩与江南制造总局,李鸿章与沪、津等地区洋务事业,丁宝桢与山东机器局,左宗棠和沈葆桢与福州船政局等创办关系的史实中,已有清晰的体现。

    海关报告也有生动记载。18835月,直隶总督李鸿章经过上海去天津,他在上海停留期间,“像是很热心要看看此地的一切值得看的东西和值得访问的人。他对于雇用中国工人的各种外国工业特别感兴趣,尤其是纱厂与缫丝厂。他参加了上海自来水公司的开工典礼,亲自动手开动机关把水放进滤水池里,从此公司的机器便开始转动了。他对这个企业甚感兴趣,似乎很懂得它对人们的好处,因为他表示希望不久在天津也要建立一个类似的企业”③。据统计,在直隶总督任上,李鸿章对天津近代企事业先后投资约800万银两④。

    这在后起的洋务派官员张之洞身上,也有鲜明的体现。人们往往以为张之洞从清流到洋务的转变,是在中法战争后的两广总督任上。其实,1882年在山西巡抚任上,当他在官府旧档里,读到英国传教士李提摩太给前任巡抚曾国荃关于修筑铁路、开挖矿藏、兴办工业等建议时,大感兴趣,曾要求李提摩太帮助其将这些建议付诸实践。不久,他调任两广总督,在山西的这些设想未果⑤。而在张之洞履任前,虽然广东地处东部沿海,对外交往较早和接受西学便利,“但事实上广东的近代化自19世纪60年代前期开始有所启动后,一直到80年代前期,可以说基本上处于半停滞状态”。主要原因在于,“从1861年至1884年的二十四年中,任两广总督者共九人,任广东巡抚者也是九人,他们中不无热心洋务者如郭嵩焘、蒋益澧、刘坤一、张树声,但任期较长,受到朝廷信赖的基本是一些思想较保守、缺乏开拓精神的满员,故此对于地方的近代化始终未能提出一个像样的规划和采取有力的措施。因此,当具有一定近代化意识,同时又勇于任事,颇为朝廷所倚重的张之洞担任粤督时,广东的近代化随即有了一番新的气象”⑥。张之洞就任后,博采西学,大力兴办洋务。1886年,张之洞在广州将广州机器局与增涉军火厂合并,设立制造东局。1887年,又在广州城北石井圩创办石井枪弹厂,称制造西局。西局购买德国克虏伯炮厂制造枪弹的机器设备,使生产能力不断提高,规模不断发展,后来成为广东省最有影响的兵工厂。与此同时,张之洞又在广州兴办民用企业,如1886年在广州设立广东矿务局,颁布《矿务条例》,鼓励开矿和开炉冶炼。1887年,又在广州创办广东钱局,购置英国造币机器,开中国铸银币之始。1889年,还在广州设立广东缫丝蜀。民办企业,如轮渡公司、造纸厂、电灯公司也在广州兴建。并设立了电报学堂、水陆师学堂、海图馆与洋务处等,聘请洋教习教学,显示了其远见卓识和务实通达⑦,推动了广东的近代化进程。1889年调任湖广总督后,“他建铁路、办工厂、兴学堂、练新军、理财税、创市政,可以说是全方位振鄂兴汉,使湖北从经济不很发达的内陆省份经历了一次近代崛起”⑧。

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崔运武:《中国早期现代化中的地方督抚——刘坤一个案研究》,第256页,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8

②李国祁:《中国现代化的区域研究——闽浙台地区,18601916》,绪言,第3页,台北,中研院近代史研究所,1982

③徐雪筠等:《上海近代社会经济发展概况(18821931)<海关十年报告>译编》,第28页,上海,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85

④何一民主编:《近代中国城市发展与社会变迁(18401949)》,第181页,北京,科学出版社,2004

⑤详可参见李提摩太著,李宪堂等译:《亲历晚清四十五年——李提摩太在华回忆录》,第150页,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2005

⑥赵春晨:《张之洞与广东的近代化》,见《张之洞与中国近代化》,第221223页,北京,中华书局,1999

⑦杨万秀等主编:《广州简史》,第271274页,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1996

⑧皮明庥:《一位总督·一座城市·一场革命:张之洞与武汉》,引言,第2页,武汉,武汉出版社,2001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