粮食涨价了,食用油涨价了,蔬菜涨价了,牛奶涨价了,肉价更是在疯涨,液化气也涨了,汽油也涨了。总之,底层百姓生存所必需的物品都涨价了。涨价之风犹如一场突如其来的暴风雪,使人感受到通胀风暴雨雪来临的严寒。就像对待四季轮回一样,面对银装素裹,万里雪飘的世界,衣单被薄,屋漏窗破的穷人在剌骨的寒风中瑟瑟发抖。而裘皮裹身的富人则可在香车暖阁中尽情欣赏冬日的悲壮及风飞雪舞,地裹银装的荒凉。身处不同的境况使人对风雪来临拥有不一样的感受与心态。
    国家统计局局长谢伏瞻在清华大学经管学院演讲时表示,CPI月度同比涨幅在6%左右可能要持续一段时间,预计今年全年CPI涨幅4.5%至4.6%,总体上属于温和通胀,仍处于可承受区间。 
    衣食住行在高收入人群收入中所占的比重可能并不太大,但面对中低收入人群面言,衣食开支在全部收入中却占有绝大的比重。政府公布的食品价格上涨了17.6%,但这只是一个平均数,国家统计局的统计显示,10月份国家油脂类制品价格上涨34.0%,超过上月三成。猪肉价格上涨54.9%,高居食品类价格上涨榜首,此外肉禽及其制品价格和油脂价格上涨均在三成以上,粮食价格上涨6.7%。食品价格上涨17.6%,很多中低收入的家庭表示,随着猪肉价格的上涨,他们购买猪肉的次数已经明显减少,为了应对猪肉价格上涨,许多市民只能多吃青菜少吃肉,精打细算过日子。但如今每斤在一元以下的蔬菜已是凤毛麟角,难觅芳踪。当猪肉变成奢侈品,而蔬菜价格又在大幅飙升时,我们是否只能选择不吃?
    食品价格上涨对城市低收入群体的影响要远远大于其他人群。特别是低保人群,生活会比以前更艰难。以一个普通三口之家按照每户每月60斤米,5斤油,一瓶液化气,平时以廉价蔬菜为主,每周只吃一斤肉,进行计算,每月开支又要增加数百元以上。下岗失业职工和进城民工收入不稳且收入有限,还要负担房租水电,通讯开支及医疗教育费用,在收入不增加的情况下,穷人对付涨价的唯一办法只能是勒紧裤带,节衣缩食。
    不可否认,百姓的承受能力令世人吃惊。今天从新华网中看到一篇《昆明194名贫困生营养不良集体发病事件调查》,昆明市东川区拖布卡中学194名学生突发集体脚痛的怪病,后经医疗专家调查得知,因学生平时饮食结构单一,营养状况不良,导致缺乏维生素B1而引起的群体性末梢神经炎。除了食堂烹饪方式不当外,贫穷是最根本原因,正在成长发育的学生,一周生活费用不过区区20元钱,只能吃廉价的陈米和简单的蔬菜,而根本无钱吃肉。物价上涨为贫民生存之困境的扩展却在继续推波助澜。
    就因为这“仍可承受”的“温和通胀”,11月10日,重庆市沙坪区“家乐福”超市因数百人抢购特价促销的桶装菜籽油而发生踩踏事件,致使3人死亡,31人受伤。究其原因,是一桶5升的菜籽油降价了11.50元。为了每人限购的二桶菜籽油,引无数贫民竞博命。
    购二桶5升的菜籽油只能节省区区23元钱,但对于低保户来说23元钱则可能维持一家人数天的生活费用,他们每月仅有几百块钱低保金或下岗工资,那么,一桶降价11元5角的菜籽油,对贫困人群而言难道不是天大的馅饼?不抢的都是有钱的,抢的都是较低收入者,有钱人谁愿意为节省区区一点小钱去挤一身臭汗?更没有人愿意拿命搏油,一桶油里的民生危机,值得为政者深思了!
    或许有人能从这“可接受的温和通胀”中获得利益。但涨价则是利益集团对穷人的打劫,物价的上涨却会严重的影响公众的情绪。市场稳则民心稳,民心稳则社会安定。
    还或许有人说,这次涨
                                                                                            下一页
文章连接     http://www.jinruiyuan.com/Article_Show.asp?ArticleID=135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