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天然气气源和长输管线的垄断程度非常高,绝大多数气源和长输管线掌握在中石油、中石化和中海油三家央企手中。
首先,三大石油对国产天然气气源的控制已经基本完成。按照2012年数据,国内天然气产量为1077亿立方米,而三大石油公司产量加总已经达到1063亿立方米,接近全国天然气产量的99%。
2000年以来,三大石油公司不断收购其他油气公司,兼并小型气井,提升对油气资源的控制能力,产量占比不断提升,现阶段已经基本完成了对国内油气资源的垄断整合。
图表1:三大石油公司已经完成对国内气田的整合

其次,进口天然气气源也处于三大公司的绝对控制之下。中石油控制了全部国内在运和规划中的陆路进口线路,包括中亚、中俄和中缅管道。陆路进口来源合计输气能力达到800亿立方米/年;海运进口天然气项目,包括宁波、广东、上海等LNG码头,全部进口产能接近4000万吨/年,绝大部分是由三大石油公司负责投资和运营。
图表2:陆路进口管道全部由中石油控制,海路进口被三大石油公司瓜分


目前国内在运的“动脉级”长输管线共有15条,合计年输气能力1538亿立方米。上述长输管线除川气东送、春晓直送线、崖港线和长呼线四条线路属于中石化和中海油外,全部是中石油资产。
图表3:国内天然气长输管网情况


在运的各条长输管线运行情况各不相同,具备输气距离短、运行时间长和气源成本低优势的线路产能利用率较高。以中石油旗下线路为例,盈利能力较强的线路仅有陕京、忠武和淮武三条,其余均处于盈亏平衡或亏损状态。
以西气东输一线和二线为例,根据中石油的测算,按照现有的输送价格,该线盈亏平衡点为产能利用率80%。2012年西气东输线共计送气350亿立方米,折合产能利用率83%,处于盈亏平衡状态。
根据天然气“十二五”规划推断,国内天然气使用量将在2015年、2020年和2030年分别达到2300亿立方米、3000亿立方米和5000亿立方米,其中很大一部分需要依靠长输管网进行调配,作为在国内管输业务占据绝对主动权的中石油来说,天然气使用量提升将大幅改善管输业务的经营状况。
石油公司热衷于长输管线建设的另一个重要原因在于,通过气化、长输管线一体化,控制各省天然气气源。挤压省网的生存空间,逐渐向下游产业链渗透,尽可能多地分享天然气应用产业链的发展红利。
选择天然气应用产业链上游公司的关键在于:1、能够控制大部分天然气气井和长输管网资产;2、天然气业务弹性较大。
按照价改后,每立方米自产天然气在省门站之前的净利润增加0.2元、陆路进口气净利润增加0.15元、海陆进口气净利润增加0.1元计算。以
按照三大石油公司2012年产量和进口量为基数,共计可增厚净利润342.58亿元,其中中石油一家可增厚净利润219亿元,在三大石油公司内受益最多。但是即使如此,价改利好对于“三桶油”的业绩弹性仍然不明显。
图表4:按照2012年三大石油公司产量计算的利润增量

图表5:天然气应用产业链上游市场格局简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