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提问 悬赏 求职 新闻 读书 功能一区 真实世界经济学(含财经时事)
2791 15
2007-12-11

9月12日《人民日报》上的一篇文章讲,国家统计局9月11日发布的月度形势报告称,8月份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同比上涨6.5%,创下10年来的新高。这个数据和我们感知到的现实情况有比较大的出入,绝对不可能是居民生活消费品价格上涨的指数,更可能是一个综合指数,亦即把铅笔、文具、修鞋、补胎也囊括进去;再一种可能是把暗涨明降的商品视同为降价商品,然后摊薄得出的平均指数。以药品为例,青霉素V甲在降价前6元一盒,降价后4元一盒,但实质上是明降暗升,因为降价前一盒装两板,24片;降价后一盒装一板,12片。这还是华药的,而其它厂家生产的青霉素V甲,只有10片。

真实的CPI指数我们可能永远也看不见,目前这种体制下,我们也没必要较那个真,我们只要求国家能把物价稳定下来,不再上涨就满意了,而不是把生活消费品视同楼房,任其一天一个价。目前来看,生活消费品价格正在步楼价后尘,越调控就越是涨。比如鸡蛋,8月末还是3.5元一斤,但昨天已然变成了3.8元一斤;蔬菜的价格也比8月份上涨很多,昨天买了三个拳头大的西红柿,居然花了3.20元。牛肉的价格直逼猪肉,已突破12元心理大关,在6月份同样多的钱可以买1.5斤牛肉,现在就只能买一斤了。我们家大致上有一个月没吃猪肉了,照此发展下去,牛肉也不能吃了,真的吃不起了。

虽然上个月突击涨了800元工资,但所有的东西都疯涨,昨天粗略的算计了一下,得不偿失。如果与5月份的物价指数相比,我宁肯不涨工资。幸亏我的房贷很少,当初只贷了4万元钱,还起来心有余力。我的一个朋友就不行了,他带了20万元,10期的,如今较去年同期相比每月要多还近500元房贷,一年就是6000元,有两个多月的工资等于是在给银行赶张。照目前来看,年底前国家最低还要再上调两次利率,那他就亏惨了。不久前国家物价局说,导致当前物价上涨主要有三个原因。

一、国际市场价格的带动。由于石油价格持续上涨,美国等国家大规模开发生物能源,对玉米、大豆等粮食需求量大幅增加。这导致国际市场粮价大幅度上涨,进而拉动了国内粮食价格上升,并影响到以粮食为原料的食用油、肉、禽、蛋、奶等主要副食品价格。

二、成本推动。近十年来,我国主要农产品一直低位运行,稻谷、小麦、玉米、大豆、油菜籽、生猪等主要农产品现在的价格,多数低于十年前的水平,只有个别品种略高于十年前水平。但与此同时,种植养殖成本随着生产资料价格和农村劳动力价格的上涨而大幅上升,所以,目前农产品价格上涨带有明显的恢复性质。
三、供求结构失衡。由于去年上半年生猪价格跌到谷底,导致生猪存栏下降,去年下半年生猪价格开始进入周期性上涨阶段。部分地区出现的疫情,也加剧了生猪供应的紧张。

这些原因可能都存在,但总体上来说,国家物价局的分析只是个浅层的东西,深层的东西没有触及到。我为什么会这么说呢,如果你看了我下面的分析,自然就有了答案。


黑手之一、自酿苦果的高积累的经济模式是导致当前物价上涨的罪魁祸首


在闭关锁国的计划经济时代,就算居民手里有很多钱,也买不到商品,因为实行定量供应、凭票购买。有钱的人可能会有较多的票证,但这些票证都是从别人手里购买到的,一个人手里票证增加的同时,另一些人手里的票证必然相应地减少。也就是说,社会总购买力并没有发生任何增减,所以不可能导致物价上涨。此时高积累并不会导致物价上涨,黑市虽然存在着,但规模及其有限,小到可以忽略不计。但在市场经济环境下,如果还实行高积累的经济政策,就一定会导致物价上涨、甚至飞涨。

那为什么会出现这个结果呢?

首先我们必须从高积累说起。所谓高积累也就是厉以宁的“鸡蛋理论”,鸡生下蛋以后自家不吃,而是用来孵小鸡,小鸡长大后再生蛋,蛋再生小鸡,如此反复,鸡的主人就成了资本家。这个理论不是厉以宁的发明,是200多年前亚当.斯密研究出来的结果,他说,节俭可以是资本增加,奢侈则使资本减少。从理论上说是这样的,但实际上他的理论很臭。我们都知道,人都要吃饭、穿衣、上学、看病、住房、取暖、娶媳妇,这些需要都要花钱,对于富人来讲,鸡生蛋蛋生鸡当然没问题,但对于普通人(守着鸡屁股的穷人就别说了)就不是那么回事了,他必须卖掉其中很大一部分鸡蛋甚至是全部,才能维持家庭生活的正常运转,否则的话,孩子就没有学费、老人就没钱看病、家里就没钱买煤,儿子娶媳妇更是扯蛋,这和奢侈问题根本就不沾边。亚当.斯密的理论对于普通人来讲,绝对不成立,只对拥有一定规模资本的人才成立。

而国家实行高积累的经济政策,就是“鸡蛋原理”的扩大化,也就是将私人资本主义演变成国家资本主义,通过国家剥削的形式,以带有强制性的低廉价格收购物资。具体的说,就是让国内老百姓勒紧裤带,干很多的活,拿很少的钱;花很多的钱,买很少的东西,然后把剩余的东西拿到国际市场上换取硬通货,用于扩大再生产。这其中实行高积累的国家是吃大亏的,为了换取硬通货,这样的国家必定要极力压低自己的币值,以求得产品具有竞争力。那么毫无疑问,同等价值的商品在不同的国家花的钱就不相同了,比如在美国市场一部手机的价值和20斤西红柿的价值相等,但人家买我们20斤西红柿可能只支付20元人民币,而我们买人家一部手机则要支付1500元人民币,这二者间一个大赚一个大赔,钱自然就都跑外国人手里去了。

在计划经济时代,这个经济政策并不会引发什么问题,国际市场就算对我们价格低廉的物资感兴趣,他们也没法进入我们这个高度封闭的市场任意采购。但在市场经济环境下,情况就大不相同,因为市场打开了,人家可以进来任意采购,也就是说,人家拿着一部手机进来,一倒手就能买走我们1500斤西红柿。而当所有的外国人都这么干以后,就算有再多的西红柿,也满足不了对方的需求,其结果必然导致西红柿涨价,但人家不怕涨价,就算西红柿涨到10元一斤,对美国人来说依然非常便宜,也才只合1.5美元嘛,如果美国人自己生产的话,则要花3.5美元才能买一斤。人民币10元一斤的西红柿对美国人来说便宜得没法形容,我们却无论如何也买不起了,因为我们的收入有限,我们所创造财富中的80%都进了国家的腰包。

西红柿如此,茄子土豆同样如此。据央行披露,目前在中国有3600亿美元热钱,这么多的热钱,就算中国是天府之国,也让人家全买空了。这也便是薄熙来“顺差在中国,利润在美国”的根本原因。上个月,美国1028名著名的经济学家联名上书美国国会,反对针对中国的贸易保护主义。这件事让中国人着实高兴了一阵子,然而只要仔细分析一下文件列举的理由,就能从中读出另一层意思,请愿书中指出:“这种令人惊异的增长为我们带来了更多廉价的货物、更高的生产效率、强劲的就业增长以及更高的生活水平……”无疑,在目前中美两国的贸易往来中,等于是我们花钱替美国人买单。之所以如此,根本原因就在于我们高积累的经济政策,国家是有钱了,但老百姓却被掏空了。特别是面对今天疯长的物价,我们就不得不思考,用损害群众利益换取贸易顺差的行为,到底是光荣的还是可耻的。同时还必须思考,面对13000亿美元的外汇储备,我们还继续沿用过去的经济政策,是不是打算吃亏到底呢。

[1] [2]  下一页

文章连接   http://www.jinruiyuan.com/Article_Show.asp?ArticleID=13463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07-12-11 10:34:00

反正我们就在一片涨声中过日子.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7-12-11 15:30:00

顶一下.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7-12-11 16:25:00

中国的物价上涨挺吓人的  总觉得回步日本的后尘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7-12-12 09:08:00

其实最重要的是政府没有控制好.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7-12-12 20:00:00
这里面有没有我国外汇过量的影响啊?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点击查看更多内容…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