乍看之下,这两样东西似乎并不搭杠,但如果从供需方面去思考,则其双方不无异同。
北京可能是中国公交线路最多的城市,起码是最多的之一,而中国的农村在全球同样是最多的。
随着奥运的临近,北京市几乎所有的公交车都已安装了刷卡机和投币箱,但即令如此,仍然每部公交车上都配备售票员,有的甚至配备两名,这还不算轮班。
技术的革新带来的并非“经济”,最起码在这一特定事件上不可否认。
但是,你又能说北京市政府错了吗?
根据非官方人口研究学者周晓津的估算,北京在2004年末的人口数已逾2300万,人口可信区间为(2100,2500)。
截止2007年6月,根据官方的统计数字,北京市户籍人口已达1204万,而流动人口总量为510.7万。但需要注意的是,这里所说的流动人口仅为注册在案者,而北京流动人口的实际数量则远在户籍人口数量之上,即令以1:1.5的保守比例来估算,北京目前实际承载的人口数已经超过3000万。
面对内外交加的激烈竞争,“北京人”的就业问题成为这座城市避无可避的锋尖,刺哪哪见红,谁也不敢怠慢!
还是拿公交车来说,根据北京公交网上的数字来计算,截止到2006年末,其各类运营车总数已达25409辆,售票员近10万。换言之,北京的售票员大军也已经接近甚至超过国内某些小型城市的人口总量。
就算装了刷卡机、投币箱和电子眼,你把这些售票员全辞了试试看——这些人不把紫禁城翻个底朝天,由此而引发的各种社会动荡却也在所难免。
中国农民问题也是一样,如果未来新技术带动产量和耕作效率,则粮食供给会相应增加。但由于需求弹性极小,粮价会一降再降,那些面朝黄土背朝天,既摸不着新品种又碰不到新农具的农民(这些农民占中国农民大军的大多数,而且他们没有能力去左右市场)怎么办?
如果政府拿不出相应的可行性方案与政策,则北京公交车上的“不经济”将会在未来的中国农村重演。唯一不同的是,北京市政府愿意为近十万售票员每年支付总数逾十亿元的救助似工资,然而中国数以十亿计的农民,谁又来保障他们的生计?
不管你信不信,新技术带给我们的有时或许是进步,但在中国农村问题上,如果处理失当,极有可能是毁灭性的灾难!
附录:
北京市2004年人口估算-周晓津:http://blog.icxo.com/read.jsp?aid=12444&uid=271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7-12-11 15:42:28编辑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