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适合优质葡萄酒生产区域广泛,有成为酿造大国的自然地理条件。影响葡萄酒质量最重要的因素是原料,葡萄酒酿造素有“七分靠原料、三分靠工艺”说法。葡萄质量对最终葡萄酒的质量有决定性的影响。目前全球种植有5000种以上的葡萄品种,但适合用于酿酒的葡萄仅几十种,酿酒用葡萄的质量受产地的温度、湿度、光照、土壤等因素影响很大,从全球来酿酒葡萄种植分布来看,主要分布在南北纬38-53度的温带气候区域。而中国的十大主要产区也大部分分布在度这一最适合区域,适合葡萄种植的面值很大。
表1:适合酿造葡萄酒的自然地理条件

图1:世界葡萄酒主产区分布

图2:中国葡萄酒主产区分布

表2:中国葡萄酒主要产区及特点


中国是世界上葡萄种植面积最大的国家,2005年中国葡萄种植面积达612万亩,但大部分为鲜食葡萄,从中国葡萄与酿酒协会资料来看,2005年中国酿酒葡萄种植面积约为69.9万亩,根约占葡萄总种植面积的11.5%。据葡萄与葡萄酒行业发展规划,预计到2010年种植面积将达100万亩,2015年将达150万亩。按照这一规模,中国酿酒葡萄2005-2010年5年间种植面积年均复合增长将达7.42%,而2010-2015年间种植面积的年均增长速度将达8.45%。
图3:中国酿酒葡萄种植面积规划预计(万亩)及年均复合增速

但由于酿酒葡萄前三年完全没有收成,因此投资周期相对较长,一般农户缺乏投资能力,但由于酿酒葡萄种植的经济效益远好于一般农作物,一般每亩葡萄年净收益可达2000-3000元,是一般农作物收益的2倍以上。目前各地地方ZF为促进地方经济发展,提高农民收入,积极推进酿酒葡萄种植业的发展,葡萄酒生产商也为获得优质原料资源,积极投入基地建设,培育和补贴农户种植,给予在完全没有收成的前三年给予农户发工资及土地租赁费用,提高农户种植积极性,因此实际种植面值的增长速度将可能明显超越规划水平。
葡萄树平均寿命大约为六十年,虽然生命期依照各品种与地区气候及人为照料因素而有所差异,但通常一株新的葡萄树栽种后第三年才开始收成用来酿酒。生长的前十年为幼年期,葡萄产量相对较低,质量相对较差,出酒率也相对较低,此种的葡萄酒大多在装瓶后一、二年便必须开瓶饮用,没有瓶内陈酿的价值。
接下来的三十年则是成年期,葡萄树逐渐进入全盛成熟的量产期,又因根部渐渐深入地下为葡萄带来丰富的矿物质,此时的葡萄不论在色泽或甜度上都十分充足,因此所酿造出的葡萄酒便开始展现出该品种特有性格与芳香,产量、质量相对稳定。
葡萄树的寿命在开始迈入第四十年之后,便开始进入衰老期,葡萄树活力开始逐渐衰退产量递减,但也因为产量减少,所结出的葡萄不论在色泽或口感上都更加浓郁。更因葡萄树扎根已深,随着品种不同,须根已深入地层十至二十米。强大的须根系因此更能充份地吸取矿物质,因而可酿造出该产地地质特有的葡萄酒风味。
表3:葡萄树生命周期特点及对葡萄酒产量及质量影响

葡萄酒的酿造受品种、气候、区域等多种自然因素的影响,不同品种、不同地区以及不同年份葡萄树葡萄产量和质量都会有较大差异。同时,适合酿造优质葡萄酒的葡萄树葡萄产量一般需要被控制在较小的范围之内,以保证酿酒葡萄的质量。但由于幼年期葡萄树产葡萄质量较差,因此,产量需要控制在更小的范围之内才能保证葡萄酒质量,而成年期葡萄树葡萄质量较好,葡萄产量可以控制在较高水平。我们以幼年期葡萄亩产量控制在700公斤,而成年期亩产量控制在1000公斤(幼年期平均产量相当于成年期的70%),幼年期平均树龄6岁,成年期起始树龄10岁计算,幼年期到成年期的年均有效亩产量增长达9.3%。
由于中国葡萄酒业发展历史很短,酿酒葡萄种植业发展非常迅速,葡萄园历史相对较短,因此,目前10年树龄以内的幼年期葡萄树占比较大,同时,未来新增葡萄园面积也较大,因此,预计未来10年内,虽然10年树龄以上成年期葡萄树面积将持续增长,幼年期葡萄树的面积占比将有所下降,但预计仍将维持在50%以上的水平。中国酿造葡萄树质量将持续提高,同时,来自于现有葡萄园内生性的产量增长也将持续。
考虑到目前10年期以内的幼年期葡萄树种植面积占比达65%以上,预计未来5年来自幼年期葡萄树单位面积产量内生性的增长带来的葡萄酒产量年均增速将达6.2%。
从供应上看,种植面积的扩大与平均单位面积有效产出的增加双重作用下,未来5年中国葡萄酒业增长速度有望达到14.3%;中国葡萄酒自身原料酒供应将比较充沛,同时,由于葡萄树逐渐步入成熟期,葡萄酒质量也将持续提高;
图4:中国葡萄酒产量预计(万吨)

影响葡萄酒质量最重要的因素是原料,葡萄酒酿造素有“七分靠原料、三分靠工艺”说法。葡萄质量对最终葡萄酒的质量有决定性的影响。
另外,在葡萄酒成本结构中,原料占比最大,普遍在30-40%。葡萄原料成本的控制对盈利能力至关重要。因此,谁控制了上游的原料基地,谁就将获得重要的竞争优势。以张裕为代表的国内企业进一步加快了葡萄基地建设的步伐。
图5:葡萄酒生产成本结构

2009年张裕出资1亿控股新疆天珠酒业,获得天珠酒业面积达4.8万亩的优质原料基地,以及天珠酒业年加工和发酵葡萄5万吨,生产优质葡萄原酒3.5万吨的产能,完成了向西部葡萄酒基地扩张的重要步伐。长城、王朝等企业也纷纷将基地建设向广阔的西部地区扩张。从拥有面积来看,张裕25万亩(2010年)已基本能满足自身产量需求;长城与王朝的基地建设也已基本能满足自身产量需求,外购原酒的比例不大。但从拥有的质量来看,新天的15万亩种植基地树龄较长,运营也相对更为成熟,产量与质量相对稳定,更具原料优势。
从基地数量上看,目前张裕、长城、王朝等主要生产商均控制了一定数量的酿酒葡萄种植基地。但由于基地的经营基本采用与农户合作的模式,合作较为松散,对质量的管理相对宽松,稳定而高质量的葡萄原料很难获得,因此适合于酿造高端葡萄酒的原料相对稀缺。而由于葡萄树的生理特征,一般要10年以上的成年期葡萄树,甚至是40年树龄以上的老葡萄树才能生产出适合制造高端葡萄酒的葡萄,因此自建酒庄短期内也难有成效,因此高端葡萄酒原料基地,尤其是自有酒庄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都将成为非常稀缺的资源。在高端酒方面,最早推出四大酒庄酒的张裕已获得明显的领先优势。
另外,由于国际葡萄酒市场供过于求,国外优质原料基地也更为丰富,中国强劲的葡萄酒原料需求推升了中国葡萄酒生产商海外收购原料基地的可能。目前王朝、中粮、张裕均表示有海外并购葡萄酒厂及原料基地以及合作的可能。对海外成熟原料基地的收购与合作将提供中国葡萄酒原料质量,加速中国葡萄酒业产业升级,推动行业更快发展。
表4:主要生产商产量、产能与原料基地建设情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