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友渔1947年生于四川成都,1977年考入四川师范大学数学系,1979年考入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导师为杜任之、洪谦(维也纳学派领导人石里克的学生)。获硕士学位后在中国社科院哲学所工作,1986—88年赴英国牛津大学进修,指导教师为当代语言分析哲学的重要代表人物——达梅特。 徐友渔在本学科研究处于前沿地位,其著作《“哥白尼式”的革命》在1995年获金岳霖学术奖,与人合著的《语言与哲学》在国内和海外均获得较高评价。最近出版有《哲学家和他的假面具》。维特根斯坦文集第6卷:《论数学的基础》。 1995年其研究发生了明显转移,他开始就后现代思潮在中国的传播、喧嚣的作用发言,并写出一系列关于中国文化大革命的学术性论著,并于1999年出版专著《形形色色的造反》。他是中国学术界对给现代思潮在中国的负面作用发出最早、最有力抨击的人之一。 1997年他开始梳理90年代中国的各种社会思潮,并主张对自由主义的研究应大大加强。在中国知识分子出现思想分化和对立,在关于中国目前的社会性质、主要问题,以及有关市场经济、社会公正等问题方面出现分歧和争论时,他积极地投入论战。在启蒙和理性遭到质疑时,他毫无含糊地表明捍卫的立场。
徐友渔学过四门外语,是目前国内学界阐释西方理论最重要的学者之一,无论是自由主义还是马克思主义,法兰克福学派还是社群主义,良好的逻辑训练让他解释得一目了然。他以极大的热忱和勇气讨论中国的自由主义、宪政、共和等问题,是中国自由主义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近著有《“哥白尼式”的革命》、《罗素》、《语言与哲学》(合著)、《精神生成语言》、《告别二十世纪》等。此外,徐友渔提倡反思文革,整理遇罗克遗文,并写有《1966--我们那一代的回忆》、《形形色色的造反》、《蓦然回首》、《直面历史》等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