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经济学论坛 三区 博弈论
6744 5
2007-12-14

在博弈论中,有个典型的锦标赛模型(tournament model),它是一种横向相对业绩比较的激励形式,每个代理人只能依据他在所有人中的排名,而与他的绝对表现无关。在这种模型下,第一与第二的差别是巨大的,因而代理人之间的竞争是激烈的,而合作的可能性是很小的。

当然了,委托人设计的锦标赛模型是为了达到利益的最大化,真的是这样吗?用模型什么说明呢?如果是,锦标赛模型以什么作为它的最优方式设计的前提呢?

如果锦标赛是在我们生活中必然的选择,那么如何破解呢,也就是说用什么样的模型来破解或补充呢?

这方面的最新文献和成果又是什么呢?

谢谢大家讨论!

这里,我在咱咱网站收集了一篇(周黎安教授的)供大家参考。

 

181590.pdf
大小:(842.44 KB)

 马上下载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7-12-14 10:18:35编辑过]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08-7-24 02:51:00

周教授发在经济研究上的文章通俗入理,解决这个锦标赛带来的多元目标矛盾的问题就在于改变现有的单纯追求某一单一绩效的考核体系,引入多元化的目标,比如经济增长与环境保护,经济政绩与下级和群众对上级的民主评议结合等.

说句不客气的话,虽然本文章经济形式做得很好,确是制度经济学的好文章,不过理论与实际还是评价标准不同,从实际来看,是非常成熟的实践,本文只是对此从理论上的反映与分析,有些理论的创新性,但没有实践的创新性.从这点来看,研究经济的与研究管理的文风差距甚大.

关于分配我有一个模型,有人评价说是基于“锦标赛”理论(见宋晓东,张立寒:工程建设过程管理人员薪资计划探讨———一个以锦标赛为基础的分配动态调整激励模型的考察),你怎么看?我设计的这“动态股权激励模型”是一种新的“锦标赛”模型吗(请先参考《动态股权激励模型》讲座
   )?你曾经评价过我的文章,现回复,请指正!

 

下载课题立项申报书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8-7-24 4:31:46编辑过]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8-7-24 02:57:00
[回复]谁来和我讨论动态股权问题???
 
若来往论辩中有不当之处或冒犯,请指正并谅解!
 
同时大力欢迎你以前和现在及将来的学术批评。
知无不言,言无不尽,上上哉。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8-7-24 2:58:14编辑过]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8-7-24 06:18:00
一、一种新型激励理论与方案
“动态股权激励模型”激励方案体现了中国传统儒家“中庸之道”文化精髓,是一种借鉴“精细管理”技术的以“推进新和谐”(即基于现有岗位和相对业绩进行统筹分配所实现的公平基础上带来的心理和谐)为指导思想的新型激励理论。
它体现了“革命性”与“人性化”、“效率与公平”、“历史贡献与现实贡献”统筹兼顾的管理思想,能更科学有效地解决人力资源管理中的一道道棘手难题,包括如何实现股权的动态化,如何将绩效因素融入到现有的分配方案中,如何实现“不同职级以及同职但不同级员工岗位职务的动态交替更叠”等。
动态股权激励模型的三个功能:
一、基本功能。用以改善一切有形无形凡是涉及分配的问题。包括各种收益资源的分配,如股权分配、股权分红、工资分配、奖金分配及福利分配、权力分配等其他资源分配,还包括承担责任比例(负收益)的分配。
二、核心功能。用以改善股权或岗位等因素由于过于固化缺乏弹性而影响股权或职务等因素的激励效果的问题。
三、扩展功能。本功能用以实施动态化的岗位管理。通过将一定的股权比例与岗位聘任挂钩,然后同时采取上述一、二的做法,从而形成从收入到股权,从股权到岗位的全过程动态管理机制,产生比一般传统的人力资源管理方式更大的激励约束效果。
如果三个功能齐备,即同时在管理实践中运用,那么这样实施所产生的激励约束效果相比其他任何管理体制和方案来说,其所呈现出来的独特的制度效应是十分明显的。


二、适用范围
  “动态股权激励模型”激励理论与方法适用于以下方面:

1、能对现有人力资源管理、薪酬管理教科书中所介绍的职位工资、技能工资、绩效工资等传统工资体系在设计中存在的激励缺陷加以修正和完善;
2、能应用于各种股权激励设计方案中,提升现有方案的激励约束效果,解决所存在的诸多不足;

3、在收入分配上,动态股权激励模型可以自成体系。动态股权激励模型能广泛应用于股份制及非股份制的任何所有制类型的企业和事业单位,理论上对政府行政机关和社会公益组织的分配活动亦适用。

4、动态股权激励模型不仅适用于收入分配活动,而且对一切涉及资源(有形或无形)分配的活动均适用。

由上可知,动态股权激励模型激励理论与方法的提出,不仅极具理论意义上的创新,而且具有极其强的实践价值和极其宽广的应用空间。

    三、基本资料

                               系列论文:下载
               
                         学位论文:下载




                              讲座课件:下载   


                              答辩课件:下载


                              教学课件:下载

                              考试试题:下载


研究说明
本课题的研究观点与现行股权激励模式和薪酬管理模式不同,属于原创性研究,意图对现行股权激励机制和各薪酬管理方案进行比较彻底的改良,提升其激励约束效果。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8-9-28 22:34:00

要说美国什么都是一流,但是从管理中,美国的不少企业不是有出了很多问题。美国的管理实践难道就一定是一流,中国就不能超越提出更好的,或更适合自己发展的?中国就不能提出原创的一流管理理论?一流的东西就一定得到世界的学术刊物上去检验而不是通过实践来检验?我记得改革开放之初的大辩论是“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当然也是判断理论先进性是否一流的标志。

以上如有不当,愿听指教。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8-9-28 22:38:00
以下是引用tabalt在2007-12-14 9:49:00的发言:

在博弈论中,有个典型的锦标赛模型(tournament model),它是一种横向相对业绩比较的激励形式,每个代理人只能依据他在所有人中的排名,而与他的绝对表现无关。在这种模型下,第一与第二的差别是巨大的,因而代理人之间的竞争是激烈的,而合作的可能性是很小的。

当然了,委托人设计的锦标赛模型是为了达到利益的最大化,真的是这样吗?用模型什么说明呢?如果是,锦标赛模型以什么作为它的最优方式设计的前提呢?

如果锦标赛是在我们生活中必然的选择,那么如何破解呢,也就是说用什么样的模型来破解或补充呢?

这方面的最新文献和成果又是什么呢?

谢谢大家讨论!

这里,我在咱咱网站收集了一篇(周黎安教授的)供大家参考。



这种锦标赛模型是很简单的,为什么总去讨论它,难道没有更复杂的形式?欢迎联系国外有关此方面的研究对"动态股权激励模型"进行批判.也有人认为"动态股权激励模型"是基于锦标赛理论上的提出的新激励模型.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