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金融时报》 Lex专栏 2013-11-20 (
www.ftchinese.com)
为何在短短几天里,在香港上市的两家中国大型证券公司的股价上涨近20%?这只能归功于中共三中全会发布的又一条含糊不清的声明。上周召开的中共三中全会决定“推进股票发行注册制改革”。从中信证券(Citic)和海通证券(Haitong)的股价走势来看,无论内地恢复首次公开发行(IPO)的具体情况或时间表如何,这条声明博得了一些投资者的欢心。
简单的一句话也比什么都没有强——近一年多以来,中国内地希望通过IPO上市的公司就什么都没等到。过去14个月以来,有700多家公司向中国证券监管机构申请在上海或深圳上市,但没有一家获得批准。许多公司已经放弃在内地上市,转而赴香港筹集资金,这促使香港市场在在IPO普遍骤减的大环境下呈现欣欣向荣之象。
要让日渐堵塞的IPO通道恢复通畅,一个方法是着重确保IPO申请人满足各项具体的法律规定,即确保不存在欺诈行为。这一点从“注册制”的提法中已然可见。“注册制”将比模糊不清的“审批”过程更快、也更加透明。但中国股市要想避免出现一大堆垃圾股,光靠“注册制”还不够。经纪机构应该在尽职调查方面对自己承销的上市案承担更多责任,因此,在欢欣鼓舞的同时,这些机构也要承担一些法律风险。按交易额计算,散户投资者占到A股市场的近三分之二,因此他们可以说是A股市场的主体。老道的外国投资者在A股市场所占比例仍然微不足道。
在中国森林(China Forestry)等IPO丑闻曝光之后,香港仅从上月起才开始执行一项法律,让IPO承销商为存在虚假信息的招股说明书承担刑事责任。这树立了一个榜样。但该法律花了一年时间才付诸实施,而且或许会增加IPO的前期准备时间。中国内地投资者一直在等待IPO重启。而如果新政策能够改善新股上市后的健康状况,那么等待将是值得的。
Lex专栏是由FT评论家联合撰写的短评,对全球经济与商业进行精辟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