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金融投资论坛 六区 金融实务版
743 1
2013-11-20
英国《金融时报》中文网投资与财富管理编辑 冯涛 2013-11-20 (www.ftchinese.com)
中国证监会主席肖钢在就职8个月后,终于首次出现在公开活动场合及媒体面前。作为中国资本市场“掌门人”,他对三中全会决定中资本市场改革目标的解读,自然是万众瞩目。
在《财经》杂志本周举行的年会上,肖钢延续了在银行系统“低调”做事的风格,在演讲中,他对新股发行制度、国际板等投资者关心的改革,虽不回避,但也不急于“画饼”,而是重点阐述了他心中资本市场的改革逻辑。
现今中国股市确实需要一场实实在在和脚踏实地的改革。与过往几届中国证监会主席出台的各种制度改革“空单”相比,能否将改革落实理顺,将是决定肖钢执掌证监会工作成败的关键。
中国股市制度弊端众多,其中最难啃的一块骨头当属新股发行制度。对此,肖钢并没有直面回应,而是重点阐述了什么样的改革最不容易做到。他说:“过去实践证明行之有效的措施,在今天新的条件下可能不再适用;未来必须要做的正确的事情,尽管今天条件并不具备,但也要创造条件来做。”
不少人琢磨这段话背后的深意。我认为,“过去行之有效的措施”,指的是中国股市的一些历史沿袭问题。中国股市建立初期,为了维护上市公司稳定和平衡复杂的社会经济关系,新股发行采用审批制,由地方或行业主管部门根据指标推荐企业发行股票,这是一种完全计划发行的模式,市场资源配置的功能被高度行政化,这符合当时国情。但随着市场逐渐成熟,监管部门继续手握决定哪些公司可以上市的权力,已经严重践踏市场化规则,不顾市场需求而强行供应,损害了投资者、优质企业的利益,也阻碍了中国股市的健康发展。
三中全会决定提出要推进股票发行注册制,这是首次将“注册制”说法列入到中央文件中,让股市为之一振,券商类股应声大涨。不过,光市场化还远远不够,缺乏监管、放任自流,造就不了一个健康股市。肖钢所说要“创造条件来做”的事情,显然是为了保障“市场化”这个改革大方向,真正需要推进和落实的制度建设。
我认为,眼下最紧要的制度变革包括以下五项:一是改变“指定信息披露”制度,让上市公司难以与媒体勾结发布虚假信息,减少信息不对称。二是让保荐机构承担更多法律风险,5月万福生科造假案导致其保荐机构平安证券被暂停保荐资格三个月,就是好的开端。三是尽快推行退市制度,扭转中国股市严重的“劣币驱逐良币”的局面。四是严惩权贵资本和既得利益者的内部交易。五是应尽快引入集体诉讼制度,让中小投资者可以拿起法律武器保护自己权益。
肖钢在演讲中表示对中国资本市场未来充满信心。但改革阻力重重。如果说肖钢的一贯低调示意他更倾向于“甩开膀子”,而不是“喊破嗓子”,那么肖氏改革值得投资者期待。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13-11-21 14:47:40
好一个“甩开膀子”,而不是“喊破嗓子”。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