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经济学论坛 三区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
2008-1-6 00:56:00

L(林)兄,你好。

我想经济学的研究对象首先是人类行为,由于你的所谓“参考系”确实有点不能让人接受,但我想我还是能从字面的意思进行一定的理解,不知我理解的对不对,还请见谅。

首先,“参考系”这一概念是出自理论物理学的二个最重要分支中的一个,即运动学(另一为动力学),其本质来源是物体运动的相对性。自从爱因斯坦创立相对论特别是量子力学的创立以来,物体的相对性概念发生了很重要的变化。在牛顿力学范围内,物体运动的相对性是单指物体与物体之间的相对性,而相对论及量子论创立之后,人们开始研究被观察者与观察者的相对性问题,即物体与人的关系问题。海森堡(量子力学最主要的创始人之一)提出,当人们观察物体的时候同时也改变了物体的运动状态,因而人们是不可能完全准确地观察到物体的运动状态,即物体的运动在人们观察的过程中总是不断波动的,当人们的观察力度大时得到的结果虽然精确但与客观相比波动较大,当人们的观察力度小时得到的结果不够精确但与客观相比波动较小,因而人们在观察物体的运动时只能取统计值而不能取准确值(说得多了一点,海森堡的大意是这样)。

其次,同物理学一样,我们人类社会的经济学也存在相对性问题,也就是你说的“参考系”问题。与物理学相比,人类行为的相对性也存在人与人之间的相对性问题和人与物的相对性问题。人与物的相对性问题根本上就是物被人认识的问题,也就是主观与客观的相对性问题,而人与人之间的相对性问题,根本上是指人与人之间对物的主观认识的相对性问题。林兄应该还记得我的所谓“使用价值优先定律”。这一定律就是我根据人与物的相对性问题及人与人的相对性问题而总结的结论:一方面当人与物的相对性问题,即人的主观意识不符合物的客观存在时,那么此人的主观意识就不是符合实际的,反之就是符合实际的;另一方面,当人与人的主观意识相互比较时,以符合客观实际的那个人的主观意识为准,否则就不会是人类的理性行为。可见,我把“使用价值优先定律”作为我的新经济学体系的第一定律不是没人根据的,因为,使用价值优先定律本身就是人类经济行为的相对性原理,从而给出了我的所谓新经济学体系的“运动学”根本规律。其是类比于牛顿第一定律的地位的。其实在经济学的“运动学”中,人与人的相对性问题不就是人与人的主观意识之间的相互比较的问题嘛!其反映的是人与物、人与人之间的量变行为。

再次,我的所谓“新经济学第二定律”给出了生产力的公式,或者说使用价值的产生公式。使用价值的产生公式就是我的新经济学中的动力学的根本规律,此也类比于牛顿第二定律是牛顿力学的动力学公式。这一定律就是人与物的相互作用定律(牛顿第二定律是物与物的相互作用定律)。

最后,我的所谓“新经济学第三定律”即“使用价值截止定律”实际上描述的是人对物的“作用力”及物对人的“反作用力”。这一定律的根本目的是抑制人类的不合理行为:当物的外在表现(其实就是物反映在人脑中的主观意识)达不到人的主观要求时,人会主动“终止”物对人的作用;反之,当物的外在表现超过人的主观要求时,人会“截止”物超过的那部分“对人的作用”;如果人不能或无法“截止”这种“对人的作用”时,就超过了该“使用价值”的范畴,进入另外一种物与人之间的相互作用。此定律反映的是人与物相互作用的质变行为(对等的人与人之间是不存在质变行为的)。

-------------------------------------------------------------------------------------------------------------------------------------------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8-1-6 1:42:43编辑过]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8-1-6 09:56:00
以下是引用yjvjfkhkfkhk在2008-1-6 0:56:00的发言:

L(林)兄,你好。

我想经济学的研究对象首先是人类行为,由于你的所谓“参考系”确实有点不能让人接受,但我想我还是能从字面的意思进行一定的理解,不知我理解的对不对,还请见谅。

首先,“参考系”这一概念是出自理论物理学的二个最重要分支中的一个,即运动学(另一为动力学),其本质来源是物体运动的相对性。自从爱因斯坦创立相对论特别是量子力学的创立以来,物体的相对性概念发生了很重要的变化。在牛顿力学范围内,物体运动的相对性是单指物体与物体之间的相对性,而相对论及量子论创立之后,人们开始研究被观察者与观察者的相对性问题,即物体与人的关系问题。海森堡(量子力学最主要的创始人之一)提出,当人们观察物体的时候同时也改变了物体的运动状态,因而人们是不可能完全准确地观察到物体的运动状态,即物体的运动在人们观察的过程中总是不断波动的,当人们的观察力度大时得到的结果虽然精确但与客观相比波动较大,当人们的观察力度小时得到的结果不够精确但与客观相比波动较小,因而人们在观察物体的运动时只能取统计值而不能取准确值(说得多了一点,海森堡的大意是这样)。

其次,同物理学一样,我们人类社会的经济学也存在相对性问题,也就是你说的“参考系”问题。与物理学相比,人类行为的相对性也存在人与人之间的相对性问题和人与物的相对性问题。人与物的相对性问题根本上就是物被人认识的问题,也就是主观与客观的相对性问题,而人与人之间的相对性问题,根本上是指人与人之间对物的主观认识的相对性问题。林兄应该还记得我的所谓“使用价值优先定律”。这一定律就是我根据人与物的相对性问题及人与人的相对性问题而总结的结论:一方面当人与物的相对性问题,即人的主观意识不符合物的客观存在时,那么此人的主观意识就不是符合实际的,反之就是符合实际的;另一方面,当人与人的主观意识相互比较时,以符合客观实际的那个人的主观意识为准,否则就不会是人类的理性行为。可见,我把“使用价值优先定律”作为我的新经济学体系的第一定律不是没人根据的,因为,使用价值优先定律本身就是人类经济行为的相对性原理,从而给出了我的所谓新经济学体系的“运动学”根本规律。其是类比于牛顿第一定律的地位的。其实在经济学的“运动学”中,人与人的相对性问题不就是人与人的主观意识之间的相互比较的问题嘛!其反映的是人与物、人与人之间的量变行为。

再次,我的所谓“新经济学第二定律”给出了生产力的公式,或者说使用价值的产生公式。使用价值的产生公式就是我的新经济学中的动力学的根本规律,此也类比于牛顿第二定律是牛顿力学的动力学公式。这一定律就是人与物的相互作用定律(牛顿第二定律是物与物的相互作用定律)。

最后,我的所谓“新经济学第三定律”即“使用价值截止定律”实际上描述的是人对物的“作用力”及物对人的“反作用力”。这一定律的根本目的是抑制人类的不合理行为:当物的外在表现(其实就是物反映在人脑中的主观意识)达不到人的主观要求时,人会主动“终止”物对人的作用;反之,当物的外在表现超过人的主观要求时,人会“截止”物超过的那部分“对人的作用”;如果人不能或无法“截止”这种“对人的作用”时,就超过了该“使用价值”的范畴,进入另外一种物与人之间的相互作用。此定律反映的是人与物相互作用的质变行为(对等的人与人之间是不存在质变行为的)。

-------------------------------------------------------------------------------------------------------------------------------------------


嗯,相对性原理!同时,我们也要看到事物(不管是人与物还是人与人)之间的相似性原理!我提出的“泛系统价值论”中的“泛系统”概念正是有把一切事物看作系统来对待,事物之间的关系是系统与内部子系统、系统内部子系统之间的关系。这种“泛系统”之间的关系就是我认为的“广义价值”(包括人与物和人与人关系总和)关系,这种理论我称之为“泛系统价值论”,我在学习各种理论时发现它们之间存在着不可协调的矛盾与悖论,因为,那些理论的发现、创始人或提出者,虽然跳出了一种人为设计的陷阱(考察对象与自身范围的限制束缚性),又必需面对更大的陷阱,因而为了避免尽量出现这种“执着”我引入了“参照系”,来区分“价值参照系”和“使用价值参照系”,明白了任何事物在与环境相互区别时自身都有其自身的价值或使用价值标准,这个标准是该事物之所以是该事物而非他事物的原因,因此,这个标准是衡量该事物在与环境相互作用时,环境对该事物的有用性即使用价值量大小如何,当然,该事物可以是人也可以是物,人与物、人与人之间的有用性即使用价值量也是可以相互转化的,这种相互转化表现为类似于中国五行学说的:相生相克相侮等等原理(应包含了您说的“使用价值截止定律”)。可能还说得没有较详细用词不当引起的概念混乱也难以避免,请赐教!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8-1-6 18:52:00

11.论商品的利润;12论交换时的经济行为

 

186816.rar
大小:(30.04 KB)

 马上下载

本附件包括:

  • 11.论商品的利润.doc


186817.rar
大小:(16.81 KB)

 马上下载

本附件包括:

  • 12.论交换时的经济行为.doc


摘要:《论商品的利润》中主要给出了商品的利润公式;《论交换时的经济行为》中主要描述了商品交换的几个步骤。至此,单个市场下的基本经济行为已经论述完成。

下一篇:

2-12这些文章的总结(可能会用一个星期的时间)。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8-1-9 06:51:00

嗯,相对性原理!同时,我们也要看到事物(不管是人与物还是人与人)之间的相似性原理!我提出的“泛系统价值论”中的“泛系统”概念正是有把一切事物看作系统来对待,事物之间的关系是系统与内部子系统、系统内部子系统之间的关系。这种“泛系统”之间的关系就是我认为的“广义价值”(包括人与物和人与人关系总和)关系,这种理论我称之为“泛系统价值论”,我在学习各种理论时发现它们之间存在着不可协调的矛盾与悖论,因为,那些理论的发现、创始人或提出者,虽然跳出了一种人为设计的陷阱(考察对象与自身范围的限制束缚性),又必需面对更大的陷阱,因而为了避免尽量出现这种“执着”我引入了“参照系”,来区分“价值参照系”和“使用价值参照系”,明白了任何事物在与环境相互区别时自身都有其自身的价值或使用价值标准,这个标准是该事物之所以是该事物而非他事物的原因,因此,这个标准是衡量该事物在与环境相互作用时,环境对该事物的有用性即使用价值量大小如何,当然,该事物可以是人也可以是物,人与物、人与人之间的有用性即使用价值量也是可以相互转化的,这种相互转化表现为类似于中国五行学说的:相生相克相侮等等原理(应包含了您说的“使用价值截止定律”)。可能还说得没有较详细用词不当引起的概念混乱也难以避免,请赐教!

------------------------------------------------------------------------------------------------------

我对于系统论的了解不太多,有些地方也难以理解。不过我在“使用价值优先定律”中已经明确了一点:即使用价值是最优先的比较对象,也就是你说的使用价值参考系;当使用价值不能作为比较对象时,以价值作为比较对象(二者联系的纽带是生产力)。在这里的使用价值和价值都是主观的意识而不是客观的存在。因而,在所有的使用价值和价值中就存在一个最符合客观实际的主观意识(即主观的使用价值量和主观的价值量)。我们只以这个符合实际的那个主观意识为准,而不是随意的一个意识都可以作为所谓“参考系”来评判其他人的意识。至于符合不符合实际,关键就在于在实践的检验过程中谁最符合客观情况(当然也有一些其它的检验标准,但包括实践检验在内的所有这些方法都不应该是经济学的研究对象,而是方法论的范畴)。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8-1-9 20:03:00
以下是引用yjvjfkhkfkhk在2008-1-9 6:51:00的发言:

 

我对于系统论的了解不太多,有些地方也难以理解。不过我在“使用价值优先定律”中已经明确了一点:即使用价值是最优先的比较对象,也就是你说的使用价值参考系;当使用价值不能作为比较对象时,以价值作为比较对象(二者联系的纽带是生产力)。在这里的使用价值和价值都是主观的意识而不是客观的存在。因而,在所有的使用价值和价值中就存在一个最符合客观实际的主观意识(即主观的使用价值量和主观的价值量)。我们只以这个符合实际的那个主观意识为准,而不是随意的一个意识都可以作为所谓“参考系”来评判其他人的意识。至于符合不符合实际,关键就在于在实践的检验过程中谁最符合客观情况(当然也有一些其它的检验标准,但包括实践检验在内的所有这些方法都不应该是经济学的研究对象,而是方法论的范畴)。

我对经济学研究的兴趣正是因为发现它与系统科学相通,可以说系统科学是我的思想核心,我一切的所有“经济学”理论实际都是由我了解的系统科学、哲学理论中推演出来的,在下本没有看过多少经济学理论方面的名著,但无意间发现了各学科间可以通过系统科学、哲学理论触类旁通,因而才越陷越深,我认为人类知识文化又有再次趋于综合之势,因此,建议刘兄可以了解一点。

参考系引入经济学有助我们摆脱主观与客观的矛盾,使我们能跳出自身的局限,即古人说:跳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把任何一事物都可以看作为参考系,从而可以使作为观察者的我们更客观而避免主观引起的偏见,你所说的“使用价值优先定律”是主体的“使用价值优先定律”,其实“使用价值优先定律”也不一定都是主体的主观“使用价值优先定律”,当以主体之外的任何一客观事物看作为参考系时,就是“客观使用价值优先定律”,比如:当一个人去医院看病,医生通过望闻问切就可以知道该病人大概是什么病,X光、B超、CT等诊断仪器的应用更加使该病人本身神经系统所感觉不到或不明显的疾病更明确,甚至一目了然。这些都可以看作为控制论“黑箱原理”的体现。

另,关于“使用价值优先定律”的主观与客观性,我以前有一篇 《[原创]人竞人(社)择与“我择人竞”的原理》 贴子!人竞人(社)择是“客观使用价值优先定律”,“我择人竞”是“主观使用价值优先定律”。

呵呵!对于许多人而言,也许我的理论无疑是异端,难以理解,但我认为刘兄的理解与在下还是有许多共同之处!因而引起在下与你交流、讨论的兴趣!

[em10]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8-1-9 20:45:00

呵呵,我与林兄异曲同工,我是物理学出身的。物理学最大的优点是物理学体系的数学化,所以物理学才会被称为最精密的科学,这是通过牛顿的《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一书完成的。所以牛顿之伟大不在于牛顿是牛顿力学的创始人,而在于牛顿是现代科学体系特别是物理学体系的奠基人!没有他物理学可能还处于哲学思辨的范畴之内呢。所以牛顿的书才会叫做“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对于经济学也是如此,经济学是社会哲学延伸出来的,所以经济学的数学化工作完全可以借鉴牛顿创立牛顿力学时的工作。至于西方经济学中的数学,我可以用物理学的几个学说来比喻:热力学中的燃素说,经典力学中的以太学说,很多结论是对的但其基本理论却是错的,虽然它们被认为是正确的曾经有几百年。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8-1-9 20:46:53编辑过]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8-1-9 20:59:00
以下是引用yjvjfkhkfkhk在2008-1-9 20:45:00的发言:

呵呵,我与林兄异曲同工,我是物理学出身的。物理学最大的优点是物理学体系的数学化,所以物理学才会被称为最精密的科学,这是通过牛顿的《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一书完成的。所以牛顿之伟大不在于牛顿是牛顿力学的创始人,而在于牛顿是现代科学体系特别是物理学体系的奠基人!没有他物理学可能还处于哲学思辨的范畴之内呢。所以牛顿的书才会叫做“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对于经济学也是如此,经济学是社会哲学延伸出来的,所以经济学的数学化工作完全可以借鉴牛顿创立牛顿力学时的工作。至于西方经济学中的数学,我可以用物理学的几个学说来比喻:热力学中的燃素说,经典力学中的以太学说,很多结论是对的但其基本理论却是错的,虽然它们被认为是正确的曾经有几百年。


 

呵呵!有时间我们可以换个问题继续探讨!我可能有许多物理学方面的知识要向你讨教呢!

[em10]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8-1-11 22:49:00

我终于把前12篇整理好了,发在了首页。在这次整理中,我把原来写的《新经济学前言》加了上来。现在发在这里:

(新经济学前言)

刘旭

经济学是社会科学的基础科学,其地位相当于物理学在自然科学中的地位。然而与物理学这样系统、完善的自然科学比起来,经济学不过是一个刚会走路的婴儿,还远远未达到成熟的程度。

改革开放三十年来,我国的经济发展经历了一个快速的发展时期。到目前为止,我国已经是世界第四或第三大的经济体,在这里面当然少不了我国经济学家为经济发展所作出的重大贡献。然而,我国的经济学家使用的是什么样的基础理论的呢?我国的经济学家又以什么样的经济理论为基础建立起各种理论模型的呢?以目前来看,恐怕是用实用主义和拿来主义的态度,从经典政治经济学和西方经济学的理论中杂七杂八的拼凑起来的而形成的所谓经济学吧。这在改革开放之初固然是个好办法,一方面是因为经典政治经济学的某些观点并不适合当时中国的实际情况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另一方面,则由于改革开放的需要,特别是与外部世界接轨的需要,我国的经济理论又需要西方经济学的某些观点来支持改革。因此,这个杂七杂八的政治经济学为我国近三十的改革开放提供了具体的理论支持。我们应该向拼凑和使用这种经济学的经济学家表示崇高的敬意,是他们使我国经历了快速发展的三十年。

然而,同样是由于改革开放的这三十年,这种拼凑的经济学已经不能也不可能再适应今后我国经济发展的需要了。这是因为,一方面我国在坚持社会主义道路上与我们拿来的西方经济学的某些观点会越来越背道而驰,另一方面,所谓经典政治经济学的某些观点也越来越不适应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这一要求。因此,我国必须建立起一种全新的经济学,这个经济学一方面要符合我们坚持社会主义道路的要求,另一方面又必须符合我国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这决不是西方经济学或经典政治经济学所能解决的问题,也不是它们随便的杂交、拼凑就能弥补的。因此,有且只有一个办法即创立一种新的经济学才有可能适应我国将来经济发展的需要。这种经济学,我称之为新经济学以区别于经典政治经济学和西方经济学。当然,也可称之为新政治经济学。

作者看到了近十年来,不少人所谓创立的新经济学或新政治经济学。作者也有幸创立了自己所谓的“新经济学”。这是时代的要求。这种经济学有什么样的特点呢?根据作者自己研究经济学的体会,作者的新经济学与经典政治经济学比较起来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新经济学的研究对象与经典政治经济学不同。经典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以生产方式及其相应的生产关系为研究对象,而新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则是以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之间的相互矛盾为主要的研究对象。新经济学也就是研究生产力对生产方式、生产关系的决定性影响及生产关系对生产力的反作用。

二、新经济学的研究方法与经典政治经济学不同。经典政治经济学的研究方法主要是所谓的“抽象法”。新政治经济学将突破这种研究方法,以抽象法、归纳法、演绎法等多种方法进行政治经济学的研究,特别是归纳法和演绎法的运用,将成为新政治经济学的重要研究方法。

三、新经济学的历史使命与经典政治经济学不同。经典政治经济学与其说是用来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经济理论,不如说是用来揭示资本主义罪恶的经济理论,其根本目的是为了推翻资本主义的统治而诞生的(比如《资本论》)。而新经济学则是真正社会主义经济理论,不再以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或生产关系为主要研究对象,而是以社会主义的经济发展为主要研究目的。当前的新政治经济学的任务就是为中国的社会主义经济特别是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服务的。

四、新经济学的理论核心与经典政治经济学不同。众所周知,经典政治经济学的核心内容是劳动价值论。作者的新经济学的核心内容不再是劳动价值论,而是所谓新经济学三大定律。新经济学三大定律是包含劳动价值论的,就像牛顿三大运动定律包含伽利略发现的惯性定律一样。

当然,新经济学也有与经典政治经济学一致的地方,比如说:新政治经济学与经典政治经济学的指导思想是一致的,都是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即马克思主义哲学为指导;新经济学与经典政治经济学都是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新政治经济学和经典政治经济学都认为商品价值是商品价格的源泉,都坚持劳动价值论是正确的等等。

当然,创立一种新的理论是一件相当困难的事,这就需要经济学家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为指导,认清新经济学的主要研究对象,突破性地运用归纳法和演绎法,以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为目的进行新(政治)经济学的理论构造和研究,创造出新的(政治)经济学。那么,本文就作为吹响向新经济学前进的号角,指出社会主义新经济学理论的第一线曙光而发出的檄文吧。

附:

1.由于作者不是经济学科班出身,长期游离于经济学家的圈子之外,完全是闭门造车,对经济现象或一些经济论文的研究不够深刻,希望大家能够给予指导、指正。

2.如果您觉得作者的文章有用,作者希望有人能够赞助出版《新经济学(第一卷)》单行本或论文集。

3.作者由于远离经济学界,很少能够引用别人的论文,如果作者的某些观点或结论与别人一致,还请具有优先权的朋友见谅。优先权以发表日期为准。

谢谢。



      作者简介:毕业于合肥工业大学材料学院,现任自贡硬质合金有限公司技术员,助理工程师,邮编643011,身份证号:341227198411060478,电子邮箱:liouville@126.com

      所谓经典政治经济学是指以《资本论》为代表的,以劳动价值论为核心的政治经济学的总称。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8-1-12 15:56:00
以下是引用marco007在2007-12-15 7:48:00的发言:

呵呵,期待楼主的大作。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8-1-13 21:16:00

13.《论二个市场之间的基本经济规律(一)》

188135.rar
大小:(35.77 KB)

 马上下载

摘要:主要论述了两个国家(市场)之间贸易时的平均交换生产力。

下一篇:《14.论二个市场之间的基本经济规律(二)》

提要:主要论述二个国家(市场)之间的贸易对两个国家内部市场的影响。
--------------------------------------------------------------------------------------------------------

感谢LS的支持,谢谢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8-1-13 21:46:16编辑过]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8-1-14 22:40:00

14.论二个市场之间的经济规律(二)

188383.rar
大小:(17.01 KB)

 马上下载

本附件包括:

  • 14.论二个市场之间的经济规律(二).doc


摘要:主要讲述了二个国家(市场)贸易对两国各自内部市场平均交换生产力的影响。

下一篇:15.《论多个市场之间的基本经济规律》

提要:简要介绍了多个国家(市场)组成的世界市场的基本经济规律及其对各自国家内部市场平均交换生产力的影响。

------------------------------------------------------------------------------------------

在作者的新经济学体系中,所谓基本规律一般来说就是指市场平均交换生产力的基本变化。因为,它是商品价格和利润的波动中心。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8-1-15 21:47:00

15.论多个市场的经济规律

188597.rar
大小:(13.75 KB)

 马上下载


摘要:主要讲述了多个国家(市场)下某一商品的国际平均交换生产力及其对各国内部市场平均交换生产力的影响。

下一篇:论单位货币

提要:主要讲述了单位货币的稳定性问题。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8-1-17 19:02:00

16.论单位货币

189008.rar
大小:(14.57 KB)

 马上下载

本附件包括:

  • 16.论单位货币.doc


摘要:主要讲述了单位货币的稳定性问题。

下一篇:《论折旧》

提要:主要讲术折旧现象,并给出折旧的计算公式。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8-1-19 10:23:00

17.论折旧

189404.rar
大小:(14.15 KB)

 马上下载

本附件包括:

  • 17.论折旧.doc


摘要:主要论述了折旧的基本概念:使用价值的折旧、价值的折旧,名义折旧和实际折旧等。

下一篇:《论产业结构》

提要:主要论述了产业结构的基本公式及其意义。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8-1-19 22:41:00

18.论产业结构

189501.rar
大小:(44.55 KB)

 马上下载

本附件包括:

  • 18.论产业结构.doc

摘要:主要讲述了产业结构的公式及其意义

我就要放假回家了,目前暂且发到此处,2月14日左右我会回来接着发。

感谢点击支持我的人!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