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对经济学的思考、思考、再思考,终于成了一个体系。这个体系的初步建立用了作者近1年的时间。从今天起作者会以两天或三天一篇的速度,发表作者的文章,可能会历时二个月。由于牵涉到数学公式,请大家下载MATHTYPE公式编辑器,以便观看。文章以上传的形式发表,请不吝评批指正。(12月15日)
如果您觉得好,请您一定帮忙顶一下,算是给作者的一个鼓励,谢谢!
今天将发表第0篇文章,《经济学的哲学思考》(12月18日修改)
----------------------------------------------------------------------------------------------------------------------------------
今天终于发完了作者经济学体系中最基础的内容,共六篇文章
184415.rar
本附件包括:
从第8篇文章《论生产力(二)》开始,作者开始演绎商品经济的基本原理,不当之处还请赐教,谢谢!2007年12月27日
---------------------------------------------------------------------------------------------------------------------------------
187764.rar
本附件包括:
终于完成了前12篇文章的整理,在此次整理中,作者把第一篇文章《新经济学前言》给加上了。2008.1.11
---------------------------------------------------------------------------------------------------------------------------------
我的新经济学体系已经贴了18篇了,第一卷的内容已经贴了2/3,还剩下一部分等我过年回来后再贴,大约是在2月14日左右就回来了。如果真的有一直看我文章的人,希望您能把这个帖子顶起来,别让它沉了。谢谢。 2008.1.22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8-1-22 19:40:53编辑过]
本文是作者经济学体系的序言,随便写了一点,都是作者自身的体会。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7-12-15 15:51:34编辑过]
摘要:给出了作者新经济学体系的三个基本定律中的二个定律,此二个定律可解释绝大部分与分配和交换有关的经济行为。
下一篇:《论价值》
提要:抛弃了劳动时间的长短作为价值量的旧尺度,提出了以劳动者劳动时的生物能量的大小作为价值量的新尺度。从而进化了劳动价值论。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7-12-19 1:18:58编辑过]
摘要:论述了价值的本质,抛弃了劳动时间作为价值量的标度,并给价值量提供了新的标度(劳动者劳动时释放的生物能量),避免了劳动时间解释时的部分不足。
下一篇:论生产力
提要:给出了生产力的公式:生产力=使用价值量/价值量,此即为新经济学基本框架的三个定律中最核心的一个定律。
摘要:论述了生产力与商品二因素的相互关系,指出生产力可以由使用价值和价值的对立统一反映出来。由于使用价值和价值可以量化,因此生产力也是可以量化的。此文结合上面二篇文章,构造了作者新经济学体系的最基本框架,即新经济学三个基本定律。这三个基本定律可以解释所有个别的经济现象和经济行为。作者依此三个定律,已经初步完成新经济学体系的建立。
下一篇:《论生产与消费》
提要:给出了生产力的四要素公式,生产力的四要素公式给出了生产力的来源(这一公式相当于万有引力定律)。此文是作者新经济学体系的另一基本内容。
摘要:本文主要给出了生产力的四要素公式,生产力的四要素分别是劳动对象、劳动资料、劳动者及劳动环境。作者根据新经济学第二定律,描述了生产的过程中劳动对象、劳动资料、劳动者及劳动环境各自所起到的作用。另外,关于消费的部分,作者不能确定完全正确,有异议的不妨发个短信给在下。
下一篇:论分配与交换
提要:主要根据新经济学第一定律和第三定律,阐述分配与交换的根本原则。
什么是使用价值呢?使用价值就是指人类认识世界、利用世界、改造世界并使之为人类服务的过程的结果能为人类所用的性质,简言之就指劳动产品的有用性。
☆☆☆☆☆☆☆☆☆☆☆☆☆☆☆☆☆☆☆☆☆☆☆☆☆☆☆☆☆☆☆☆ 刘同志!你好!给你一点建议:你的使用价值的定义有点狭隘,只能说是劳动产品对人类的使用价值。即以人类(包括个人、组织、整个社会)为使用价值参照系的使用价值定义。我认为的广义的使用价值定义应该是泛指任何使用价值参照系的使用价值定义。主观使用价值与客观使用价值是相对的,即相对的使用价值参照系与使用价值对象而言的,以张三作为使用价值参照系与李四作为使用价值对象而言,张三的劳动使用价值对使用价值对象李四的有用性是客观的,相反,以李四作为使用价值参照系与张三作为使用价值对象而言,张三的劳动使用价值对使用价值对象李四的有用性是主观的;可见,主观使用价值与客观使用价值是相对的! 同时,不一定要劳动产品才有使用价值,非劳动产品也有使用价值。比如,一阵风吹过,凉爽无比难道你能说它是没有使用价值的! 关于你对使用价值的定义与我的定义有相似之处:①主观使用价值截止定律就是我以为的参照主体在某一时间的需求标准量的奇点——即厌足点,需求标准量与某一时间的长度的比率即需求标准率或效用标准率;②使用价值的优先定律:就是我以为的参照主体在某一时间的对不同物品使用价值的选择或效用层次。
刘同志!你好!给你一点建议:你的使用价值的定义有点狭隘,只能说是劳动产品对人类的使用价值。即以人类(包括个人、组织、整个社会)为使用价值参照系的使用价值定义。我认为的广义的使用价值定义应该是泛指任何使用价值参照系的使用价值定义。主观使用价值与客观使用价值是相对的,即相对的使用价值参照系与使用价值对象而言的,以张三作为使用价值参照系与李四作为使用价值对象而言,张三的劳动使用价值对使用价值对象李四的有用性是客观的,相反,以李四作为使用价值参照系与张三作为使用价值对象而言,张三的劳动使用价值对使用价值对象李四的有用性是主观的;可见,主观使用价值与客观使用价值是相对的!
同时,不一定要劳动产品才有使用价值,非劳动产品也有使用价值。比如,一阵风吹过,凉爽无比难道你能说它是没有使用价值的!
关于你对使用价值的定义与我的定义有相似之处:①主观使用价值截止定律就是我以为的参照主体在某一时间的需求标准量的奇点——即厌足点,需求标准量与某一时间的长度的比率即需求标准率或效用标准率;②使用价值的优先定律:就是我以为的参照主体在某一时间的对不同物品使用价值的选择或效用层次。
刘同志!你好!给你一点建议:你的使用价值的定义有点狭隘,只能说是劳动产品对人类的使用价值。即以人类(包括个人、组织、整个社会)为使用价值参照系的使用价值定义。我认为的广义的使用价值定义应该是泛指任何使用价值参照系的使用价值定义。主观使用价值与客观使用价值是相对的,即相对的使用价值参照系与使用价值对象而言的,以张三作为使用价值参照系与李四作为使用价值对象而言,张三的劳动使用价值对使用价值对象李四的有用性是客观的,相反,以李四作为使用价值参照系与张三作为使用价值对象而言,张三的劳动使用价值对使用价值对象李四的有用性是主观的;可见,主观使用价值与客观使用价值是相对的!
同时,不一定要劳动产品才有使用价值,非劳动产品也有使用价值。比如,非劳动一阵自然风吹过,凉爽无比,非劳动产生的氧气、难道你能说它是没有使用价值的吗?
关于你对使用价值的定义与我的定义有相似之处:①主观使用价值截止定律就是我以为的参照主体在某一时间的需求标准量的奇点——即厌足点,需求标准量与某一时间的长度的比率即需求标准率或效用标准率;②使用价值的优先定律:就是我以为的参照主体在某一时间的对不同物品使用价值的选择或效用层次。
我早期的作品“使用价值”也称之为“功用价值”。
请赐教!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7-12-23 1:36:08编辑过]
可参看:https://bbs.pinggu.org/thread-117283-1-1.html
不过,文章中的:“物品的价值”应改为“物品的使用价值”!
对于价值的本质来说也是如此,在劳动时间与生物能量之间,作者选择了生物能量作为价值凝结的本质来源。
☆☆☆☆☆☆☆☆☆☆☆☆☆☆☆☆☆☆☆☆☆☆☆☆☆☆☆☆☆☆☆☆☆☆☆☆☆
呵呵,同感!在一年前,刚想创建“泛系统价值优化论”时也有这一点困惑,劳动时间是从时间的角度;生物能量是从空间的角度;现在我结合两者,即“时空观”来探索价值!也就是说你的价值的本质与我的人体能量耗费成本对应,
可参看我早期的作品:《成功与劳动价值及其公式 》、《 》、《人本哲学的价值联系是泛系统价值联系的特例 》、《[原创]重建剩余价值观 》等等
》、《人本哲学的价值联系是泛系统价值联系的特例 》、《[原创]重建剩余价值观 》等等[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7-12-23 1:21:42编辑过]
同时,不一定要劳动产品才有使用价值,非劳动产品也有使用价值。比如,一阵风吹过,凉爽无比难道你能说它是没有使用价值的!
-----------------------------------------------------------------------
L兄,你这个问题比较极端,我用了二个多小时才写出下面的文字。可能回答的还是不够全面,但我已经尽力了。
首先,我们都能认识到风能使人凉爽,其原因在于人有汗腺,能够通过挥发汗水来降低体温,但是对猪来说,猪是没有汗腺的,因而,风对猪的使用价值量相对来说就比人小很多,而对于细菌来说,风则毫无使之凉爽的使用价值。可见,风具有使用价值是人类进化的结果,而不全是风的自身属性决定的。从这个例子可以看出,任何所谓的“使用价值”都是人与事物相互作用的结果,而不全是它的“自然属性”。
另外,“风”只有吹拂在人的身上的时候才具有使用价值,并不是所有的“一阵风”都具有使用价值。这说明,只有与人接触,风才具有使用价值,不与人接触就不具有使用价值。为什么呢?因为风只有在吹拂到人的身上的时候才能被人利用,否则不能被人利用。因而,风具有使用价值是因为它能被人利用的结果。所以,从人的生理反应来说,风在吹拂人的过程,被人体细胞识别、利用的过程是人体对风的认识、利用的过程。这一过程的结果为人类服务的过程就是降温,因而符合劳动的三个阶段。此时,我们对这阵风说道:“刚才吹拂过我身体的这阵风具有使用价值”。此时,这阵吹拂过人的身体的“风”已经是人的劳动产品了。反之,在风吹拂之前,从生理上来说,并不符合劳动的三个阶段,因而不具有使用价值,同时也不是劳动产品。这里说的是风的客观使用价值。
其次,我再来说明,为什么风在吹拂到人之前的那阵“风”也是劳动产品。这就不是人的生理反应所能解释的了。
一、对于初生的婴儿或其他对“风”未知的人来说,由于没有感性或理性认识,因而“风”对他来说只有生理作用,符合上面的条件,故在风吹拂他之前对他来说是没有使用价值的,或者说是没有主观、客观两种使用价值的。
二、对于已经对风有感性或理性认识的人来说,首先他就对风有了生理上或学习上的经历,这种经历是消耗他的生物能量的。因而,已经对风有“认识”的人,已经认识到风具有凉爽的作用。因此,这阵“风”在吹拂他之前,他已经知道风吹拂的结果。那么,这阵即将吹拂到人身上的风,是他对已往其它“风”的总结。此时的“风”对他来说,是有主观使用价值的,但是却没有客观价值。试想,如果这阵即将吹拂到他身上的风突然改向,没吹到他身上,这阵“风”还具有客观使用价值吗?不具有!这种对“风”的主观认识,也是人类的劳动产品。
从前面的这些可以说明,任何具有使用价值的事物都是人的劳动产品!没有例外。这是我深思熟虑过的了。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7-12-23 4:13:46编辑过]
同时,不一定要劳动产品才有使用价值,非劳动产品也有使用价值。比如,一阵风吹过,凉爽无比难道你能说它是没有使用价值的!
-----------------------------------------------------------------------
L兄,你这个问题比较极端,我用了二个多小时才写出下面的文字。可能回答的还是不够全面,但我已经尽力了。
首先,我们都能认识到风能使人凉爽,其原因在于人有汗腺,能够通过挥发汗水来降低体温,但是对猪来说,猪是没有汗腺的,因而,风对猪的使用价值量相对来说就比人小很多,而对于细菌来说,风则毫无使之凉爽的使用价值。可见,风具有使用价值是人类进化的结果,而不全是风的自身属性决定的。从这个例子可以看出,任何所谓的“使用价值”都是人与事物相互作用的结果,而不全是它的“自然属性”。
也就是说:你认为:任何所谓的“使用价值”都是人与事物相互作用的结果,如果你把这个所谓的“使用价值”改为“事物对人的使用价值”我是没有异议的,但并非“一种事物对泛指任何一种事物的广义使用价值”,比如,氧气对人有“使用价值”,这是氧气对使用人的有用性,难道对其它以呼吸氧气为生的动物就没有“使用价值”了吗?这是氧气对使用生物的有用性。因此,我认为:任何所谓的“使用价值”都是一种事物与另一种事物相互作用的结果,而“人”只是其中的一种事物,因此,你所谓的“使用价值”只是我的“广义使用价值”的特例。
另外,“风”只有吹拂在人的身上的时候才具有使用价值,并不是所有的“一阵风”都具有使用价值。这说明,只有与人接触,风才具有使用价值,不与人接触就不具有使用价值。为什么呢?因为风只有在吹拂到人的身上的时候才能被人利用,否则不能被人利用。因而,风具有使用价值是因为它能被人利用的结果。所以,从人的生理反应来说,风在吹拂人的过程,被人体细胞识别、利用的过程是人体对风的认识、利用的过程。这一过程的结果为人类服务的过程就是降温,因而符合劳动的三个阶段。此时,我们对这阵风说道:“刚才吹拂过我身体的这阵风具有使用价值”。此时,这阵吹拂过人的身体的“风”已经是人的劳动产品了。反之,在风吹拂之前,从生理上来说,并不符合劳动的三个阶段,因而不具有使用价值,同时也不是劳动产品。这里说的是风的客观使用价值。
即使“风”只有吹拂在人的身上的时候也不一定具有正的使用价值吧?能吹伤人的“龙卷风”吹拂在人的身上可是有危险的哦!因为龙卷风的风力己超过被吹拂的人的使用价值标准量甚至超过被吹拂的人能承受的不受伤害的极限,老兄忘记自己的:“主观使用价值截止定律”了?当然如果你引入我提出的“边际使用价值”则不同,吹拂在人的身上的风对被吹拂的人的“边际使用价值”可以大于、小于、等于零三种。
其次,我再来说明,为什么风在吹拂到人之前的那阵“风”也是劳动产品。这就不是人的生理反应所能解释的了。
一、对于初生的婴儿或其他对“风”未知的人来说,由于没有感性或理性认识,因而“风”对他来说只有生理作用,符合上面的条件,故在风吹拂他之前对他来说是没有使用价值的,或者说是没有主观、客观两种使用价值的。
二、对于已经对风有感性或理性认识的人来说,首先他就对风有了生理上或学习上的经历,这种经历是消耗他的生物能量的。因而,已经对风有“认识”的人,已经认识到风具有凉爽的作用。因此,这阵“风”在吹拂他之前,他已经知道风吹拂的结果。那么,这阵即将吹拂到人身上的风,是他对已往其它“风”的总结。此时的“风”对他来说,是有主观使用价值的,但是却没有客观价值。试想,如果这阵即将吹拂到他身上的风突然改向,没吹到他身上,这阵“风”还具有客观使用价值吗?不具有!这种对“风”的主观认识,也是人类的劳动产品。
从前面的这些可以说明,任何具有使用价值的事物都是人的劳动产品!没有例外。这是我深思熟虑过的了。
呵呵!“对于已经对风有感性或理性认识的人来说,风在吹拂到人之前的那阵“风”也是劳动产品”?你的论证有点勉强吧!也就是说你认为这个“劳动产品”的定义是事后认为的“劳动产品”呀!这不等于把运气带来的结果也归之于“劳动成果”?希望能与您继续探讨下去!
[em10]也就是说:你认为:任何所谓的“使用价值”都是人与事物相互作用的结果,如果你把这个所谓的“使用价值”改为“事物对人的使用价值”我是没有异议的,但并非“一种事物对泛指任何一种事物的广义使用价值”,比如,氧气对人有“使用价值”,这是氧气对使用人的有用性,难道对其它以呼吸氧气为生的动物就没有“使用价值”了吗?这是氧气对使用生物的有用性。因此,我认为:任何所谓的“使用价值”都是一种事物与另一种事物相互作用的结果,而“人”只是其中的一种事物,因此,你所谓的“使用价值”只是我的“广义使用价值”的特例。
-----------------------------------------------------------------------------------------------------
广义上说,我同意你的看法。但是咱们讨论的是经济学,在不特别声明的情况下,自然是以人为核心进行讨论。
--------------------------------------------------------------------------------------------------------
即使“风”只有吹拂在人的身上的时候也不一定具有正的使用价值吧?能吹伤人的“龙卷风”吹拂在人的身上可是有危险的哦!因为龙卷风的风力己超过被吹拂的人的使用价值标准量甚至超过被吹拂的人能承受的不受伤害的极限,老兄忘记自己的:“主观使用价值截止定律”了?当然如果你引入我提出的“边际使用价值”则不同,吹拂在人的身上的风对被吹拂的人的“边际使用价值”可以大于、小于、等于零三种。
------------------------------------------------------------------------------------
一方面,我的“主观使用价值截止定律”只对人的主观意识有用,对于客观的事物无用,所有我才特别声明是“主观”的“使用价值截止定律”。另一方面,当“龙卷风”超过一般的“风”对人的“凉爽”这一使用价值时,而危害人类的时候,这就不是“凉爽”这种使用价值了,这已经超过“凉爽”这个使用价值的界线了,产生了质变。如果不考虑“对人的危害”这一方面,单独考虑“凉爽”这一使用价值,你就会发现,你的主观使用价值是符合截止定律的。至于风对人的危害到底算不算“使用价值”还得另说。因为从我对使用价值的定义来看,“风”对人的“危害”是不能被人类所用的,因而,不算是具有“使用价值”。这个问题咱们可以详讨。
-----------------------------------------------------------------------------------
呵呵!“对于已经对风有感性或理性认识的人来说,风在吹拂到人之前的那阵“风”也是劳动产品”?你的论证有点勉强吧!也就是说你认为这个“劳动产品”的定义是事后认为的“劳动产品”呀!这不等于把运气带来的结果也归之于“劳动成果”?希望能与您继续探讨下去!
-----------------------------------------------------------------------------------
吹拂到人之前的那阵“风”,对于意识到风能吹到他身上的人来说,是具有主观使用价值量的,这说明什么?这说明,这阵客观的“风”反映到他的意识中的那个“风”才是他的劳动产品,并不是说这阵“风”的客观存在本身是他的劳动产品。明白?至于“也就是说你认为这个“劳动产品”的定义是事后认为的“劳动产品”呀!”实际上是“风”与人的接触的同时,就是人的“劳动产品”,并不是单指风吹过之后才是。当然,这是一种较为特殊的“劳动”,因为劳动本身与劳动产品同时进行。很多服务业的也是如此,比如理发。
--------------------------------------------------------------------------------
还有不同意见继续讨论哈,很久没这么爽快了!
摘要:论述了新经济学的三个定律在分配与交换的基本作用。
下一篇:《论货币》
这一篇是个难点,作者暂时还不能给出特别的提要。
广义上说,我同意你的看法。但是咱们讨论的是经济学,在不特别声明的情况下,自然是以人为核心进行讨论。
--------------------------------------------------------------------------------------------------------
当然,我们不能只从以人为主体核心的经济学——我称之为狭义经济学来探索价值与使用价值,而应该从更广阔的自然入手寻找经济学的出路,我在研究自然系统之间(包括人与社会系统)的价值与使用价值转化、优化过程中发现系统之间存在着相生相克相侮等现象,与我们祖先的五行阴阳学说不谋而合,因此,我的经济学——我称之为广义经济学与传统主流的经济学理论可能有所不同。 我早期的作品就有从空间的角度关于这方面的探索:
------------------------------------------------------------------------------------
一方面,我的“主观使用价值截止定律”只对人的主观意识有用,对于客观的事物无用,所有我才特别声明是“主观”的“使用价值截止定律”。另一方面,当“龙卷风”超过一般的“风”对人的“凉爽”这一使用价值时,而危害人类的时候,这就不是“凉爽”这种使用价值了,这已经超过“凉爽”这个使用价值的界线了,产生了质变。如果不考虑“对人的危害”这一方面,单独考虑“凉爽”这一使用价值,你就会发现,你的主观使用价值是符合截止定律的。至于风对人的危害到底算不算“使用价值”还得另说。因为从我对使用价值的定义来看,“风”对人的“危害”是不能被人类所用的,因而,不算是具有“使用价值”。这个问题咱们可以详讨。
-----------------------------------------------------------------------------------
“主观”有绝对的“主观”与泛化的“主观”之分,泛化的“主观”即是指价值与使用价值“参照系”。我早期的作品有:《
》
-----------------------------------------------------------------------------------
吹拂到人之前的那阵“风”,对于意识到风能吹到他身上的人来说,是具有主观使用价值量的,这说明什么?这说明,这阵客观的“风”反映到他的意识中的那个“风”才是他的劳动产品,并不是说这阵“风”的客观存在本身是他的劳动产品。明白?至于“也就是说你认为这个“劳动产品”的定义是事后认为的“劳动产品”呀!”实际上是“风”与人的接触的同时,就是人的“劳动产品”,并不是单指风吹过之后才是。当然,这是一种较为特殊的“劳动”,因为劳动本身与劳动产品同时进行。很多服务业的也是如此,比如理发。
--------------------------------------------------------------------------------
还有不同意见继续讨论哈,很久没这么爽快了!
你可是说:只要跟主体发生相互联系并产生作用的事物都是该主体的“劳动产品”吧!比如,塞翁失马因祸得福的“福”也是塞翁的“劳动产品”吧!?那么人在呼吸氧气与二氧化碳也是一种“劳动”了?继续讨论!
你可是说:只要跟主体发生相互联系并产生作用的事物都是该主体的“劳动产品”吧!比如,塞翁失马因祸得福的“福”也是塞翁的“劳动产品”吧!?那么人在呼吸氧气与二氧化碳也是一种“劳动”了?继续讨论!
---------------------------------------------------------------------------------------------------------------------------------------------------
L兄:“福”这种劳动产品是存在人的意识当中的,是客观存在反映到人的意识当中的。比如,有人给我按摩,我感到“舒服”,这是人体的神经传到人的大脑后,大脑转化为意识的感觉。又比如鸦片,给人也是一种舒服的感觉,但实际上对人是有害的,但鸦片能够卖钱,实际上不过是因为它能使你有“舒服”这种意识而已。当然,当你感觉到“舒服”这种意识的时候,你的神经是起作用的,是消耗生物能量的。如果说吃饭是一种劳动,那么,吃鸦片也是一种劳动,不过其劳动产品是一种主观的意识罢了。呼吸当然是一种劳动了。
我为什么要把劳动扩展到这种程度呢?主要是因为,只有这种解释的劳动,才能解释为什么眼角膜之类的可以卖钱(因为眼角膜是人的劳动产品)。
你可是说:只要跟主体发生相互联系并产生作用的事物都是该主体的“劳动产品”吧!比如,塞翁失马因祸得福的“福”也是塞翁的“劳动产品”吧!?那么人在呼吸氧气与二氧化碳也是一种“劳动”了?继续讨论!
---------------------------------------------------------------------------------------------------------------------------------------------------
L兄:“福”这种劳动产品是存在人的意识当中的,是客观存在反映到人的意识当中的。比如,有人给我按摩,我感到“舒服”,这是人体的神经传到人的大脑后,大脑转化为意识的感觉。又比如鸦片,给人也是一种舒服的感觉,但实际上对人是有害的,但鸦片能够卖钱,实际上不过是因为它能使你有“舒服”这种意识而已。当然,当你感觉到“舒服”这种意识的时候,你的神经是起作用的,是消耗生物能量的。如果说吃饭是一种劳动,那么,吃鸦片也是一种劳动,不过其劳动产品是一种主观的意识罢了。呼吸当然是一种劳动了。
我为什么要把劳动扩展到这种程度呢?主要是因为,只有这种解释的劳动,才能解释为什么眼角膜之类的可以卖钱(因为眼角膜是人的劳动产品)。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7-12-23 22:35:04编辑过]
塞翁失马因祸得福,是说塞翁失马后马又回来了且带回更多的马。我的意思是:带回更多的马也是塞翁的“劳动产品”吧!?另,天上掉陷饼刚好到你手中,这陷饼也是“劳动产品”吧!?呵呵!
----------------------------------------------------------------------------------------
为什么不是?当然是了。你捡到钻石也是你的劳动产品。当然,这是不考虑所有权的结果。陷饼当然也是了,除非你不动手。当然,不动手其实也是的,陷饼掉下来的反震之力也要消耗你的生物价值的。
再问一下,你可是说:只要跟主体发生相互联系,同时使主体发生本身能量耗费并产生作用的事物,且不管主体对该事物而言是主动还是被动都是该主体的“劳动产品”吧?
但这样,就会得出别人给我按摩的感觉、接近别人的一切服务、施舍的后果、呕吐出来的东西、拉出来的屎都是该主体的“劳动产品”吧?呵呵!
有人刻意把人的“劳动”与动物的“本能活动”进行区别,我认为大可不必。这种区别的第一个后果就是认为,人是万物之灵,人天然是与动物或者说其它生物是有区别的,我只能说,这种想法只是人类的一厢情愿。因为,人类的劳动作为动物本能活动的延伸,从本质上说并不是人与动物的本质区别。每种动物都有其本能的活动(不管是进化的还是突变的),人也不例外,人的本能活动就是“劳动”。从经济学的角度,或者说把经济学延伸到“生物行为学”,我看不出人与动物在这方面有何区别。
至于人与劳动对象之间谁是主动谁是被动的问题,我想人总是主动的。当“风”吹过人的时候,表面上看,风是主动的,但实际上是人体在利用风的能量给自己降温,而不是反过来,风主动给人类降温。“别人给我按摩的感觉、接近别人的一切服务、施舍的后果、呕吐出来的东西、拉出来的屎都是该主体的“劳动产品”吧?”这些都是劳动产品,或劳动产品的一部分。其区别在于人们对于这些东西的主观使用价值量通常为0,故而把它们忽略了。
摘要:本文主要介绍了货币的本质是主观价值量,因而,交易时的货币即流通手段时的货币,反映的是交换价值量,价值尺度时的货币反映的是交换双方的主观价值量。同时给出了任意商品的交换价值量(货币量)公式。
下一篇:《8.论生产力(二)》
提要:主要论述的是商品经济下的二个重要指标,市场平均客观生产力及市场平均交换生产力。并阐述了市场平均交换生产力与市场平均价格成反比,从而揭示了生产力的现实意义。
下一篇:《9.论供求规律》
提要:主要阐述供求规律对市场平均交换生产力的影响。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7-12-29 6:09:24编辑过]
9.
下一篇:《论商品的价格》
提要:简要论述了单个商品和多个商品的价格公式,并重新解释了所谓价值规律。
谢谢,由于在下一篇文章中“商品价格的公式”背后蕴含了极多的意义,我需要要停下来思考几天才可能明白这个公式的一些意义,因而耽误了一天还请见谅。
有人刻意把人的“劳动”与动物的“本能活动”进行区别,我认为大可不必。这种区别的第一个后果就是认为,人是万物之灵,人天然是与动物或者说其它生物是有区别的,我只能说,这种想法只是人类的一厢情愿。因为,人类的劳动作为动物本能活动的延伸,从本质上说并不是人与动物的本质区别。每种动物都有其本能的活动(不管是进化的还是突变的),人也不例外,人的本能活动就是“劳动”。从经济学的角度,或者说把经济学延伸到“生物行为学”,我看不出人与动物在这方面有何区别。
至于人与劳动对象之间谁是主动谁是被动的问题,我想人总是主动的。当“风”吹过人的时候,表面上看,风是主动的,但实际上是人体在利用风的能量给自己降温,而不是反过来,风主动给人类降温。“别人给我按摩的感觉、接近别人的一切服务、施舍的后果、呕吐出来的东西、拉出来的屎都是该主体的“劳动产品”吧?”这些都是劳动产品,或劳动产品的一部分。其区别在于人们对于这些东西的主观使用价值量通常为0,故而把它们忽略了。
赞同!人就是动物的一员,只不过是目前认为地球上最高级的动物而己,放眼宇宙则未必!真正的科学真理应该不只局限于人类社会,而是放之宇宙也成立,人类社会不过是其中的参照系之一,因此,符合人类社会的科学真理是人类社会的科学真理,而非宇宙本身的真理!人类应该有更大的视野,才有可能得出更客观的信息(知识)!
我想我与刘兄的讨论并没有超出我认为的“经济学”,这些问题我一直在思考,只是由于工作较忙没有较完整的文字总结而己,你对回答我什么是“劳动”与“劳动产品”的文字,我认为我们可能有分歧,但你的回答我觉得较乱:因为你好像没有区分劳动者、劳动对象、劳动产品,如果区分清楚将使我们更明确。
我认为主要原因是你没有引入参照系。你说:“当“风”吹过人的时候,表面上看,风是主动的,但实际上是人体在利用风的能量给自己降温,而不是反过来,风主动给人类降温。”难道你认为一个快被冷风冻死的人还会要利用风的能量给自己降温吗?个人在环境面前不可能处处主动,不要夸大人体作为参照系时的主动性,如果,这个给人体作为参照系施加作用的东西不是“风”而是“人”时,施加作用的人更有主动性还是被施加作用的人更有主动性呢?显然我们将会陷入一个难以解决的悖论之中!这是许多哲学家常被自己设计的陷阱困扰的原因。望刘兄能摆脱!
不然,可试着回答我下面的问题:
举个公式:“A→B=C”中,“A”为施加作用的参照系、“→”为参照系施加作用的方向、“B”为参照系施加作用的方向对象、“C”为参照系A对B施加作用的结果,“A→B=C”中可以是人也可以是物,请问你A、B、C在何种情况下,是劳动产品?在何种情况下,不是劳动产品?
当然,现实的世界中,事物之间是互动的交织在一起协作产生对另一事物的作用,绝对孤立的事件是不存在的,因此,只有相对的更有主动性和被动性!
当然,现实的世界中,事物之间是互动的交织在一起协作产生对另一事物的作用,绝对孤立的事件是不存在的,因此,只有相对的更有主动性和被动性!
与yjvjfkhkfkhk(应为刘吧?)兄的交流很愉快!由于年关将至工作较忙,迟迟未有回贴请见谅!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8-1-5 18:00:38编辑过]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收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