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二寅 发表于 2013-11-21 17:30 
下面图表为中国近20年来进出口与贸易顺差增长情况
年度 1991 1992 1993 1994 1995 1996 1997 1998 1999 20 ...
下图为近中国10年来城镇化率的变化。
年份 2000 2001 2002 2003 2004 2005 2006 2007 2008 2009 2010
城镇化率% 36.2 37.6 39.1 40.5 41.8 43.0 43.9 44.9 45.7 46.6 49.7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
而根据2012年12月25日中国社会科学院陈佳贵、黄群慧、吕铁、李晓华等人发布的“工业化蓝皮书”——《中国工业化进程报告(1995~2010)》(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1995年至2010年,全国的人均GDP、产业产值比、工业结构、城镇化率、产业就业比及工业化水平逐年提高,且工业结构远远领先于城镇化率指标。
由上可以看出,中国加入世贸后,工业化与城镇化共同延长了产业链条,且保持了较高的产业利润率,结果导致了中国消费占比的下降。
同时得出结论,产业链越长,投资需求利润率越高,这证明产业分工与技术进步能带来利润,推动经济增长。
然而,尽管产业链条越长,利润率越高,但另一方面消费不足的制约更加严重,如果没有外在的市场实现其销售收入,那么产业利润率会下降。
同时,在整体消费不足的情形下,依靠技术进步可以提高消费倾向,但这受制于技术周期,且投入巨大,产业利润率下滑。
另外,随着产业链条的延长,其技术复杂性大大增加,对劳动力的技术水平要求相应提高,技术专家的谈判能力明显增强,结果使劳动薪酬大幅增加。
还有,发达国家的再分配降低了资本过高收益,提高了消费占比。
最后,美国等发达国家法治健全,工会政治影响力巨大,能够争取更多加薪的机会,使劳动力成本增加。
下图表示投资需求利润率与产业层级的关系。
即要获得高于社会平均的产业劳动力设备比例,具备相对竞争优势,需要投入的成本大幅增加导致其收益率降低,是非理性选择。
可以证明,当平均长度的产业链条与较高产业利润的组合,投资需求利润率最大,但基尼系数也最高。
所以,发达市场经济国家的投资资本面对行业利润率降低的困境,无法继续延长产业链条,只有寻求替代的投资机会,国际资本将低端产业转移至生产要素更加便宜的国家与地区,使发达国家的产业链条缩短,投资需求总和减少,形成国际资本流动的内在动力,导致资本流出国通缩,产业利润率降低,产业链条缩短至平均长度而不是最长;流入国通胀,产业利润率提高,产业链条延长至平均长度,并且这一趋势自我加强的,它引发了国家与地区的兴衰变迁。
上面的推理验证了倒U曲线。倒U曲线,又称作"库兹涅茨曲线"(Kuznets curve)、最先是由美国著名经济学家、1971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西蒙•库兹涅茨在1955年的美国经济协会的演讲中提出来的。他经过对18个国家经济增长与收入差距实证资料的分析,得出了收入分配的长期变动轨迹是“先恶化,后改进”,或用他自己的话说是“收入分配不平等的长期趋势可以假设为:在前工业文明向工业文明过渡的经济增长早期阶段迅速扩大,尔后是短暂的稳定,然后在增长的后期阶段逐渐缩小。
实证发现,美国的收入差距在1920年代达到最高,基尼系数超过0.5,之后开始下降;英国的基尼系数在1867年达到0.54-0.55的高峰后也出现了下降,日本的基尼系数在1937年达到0.57,之后尤其是二战后,收入差距开始缩小并逐渐成为收入差距最小的发达国家。其他发达国家的收入差距也都大致经历了类似的变化过程。
数据来源:我国的收入分配问题社科院人口与劳动经济研究所张车伟
国际资本的流入造就了中国近十年来的飞速发展,但是,在中美制造业水平趋同的情境下,国际资本又产生了外流的动能,从而使中国的增速趋缓,消费占比面临拐点,2010年中国的消费占比为47%,该数字已经非常接近5/9了(新宏观推出的低限),消费占比将转跌回升。该结论从侧面验证了中国实施产业升级、技术进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必然性。
倒U曲线的两端外在表现都是一样的,即消费占比较高,但其内涵已发生巨大变化:产业链大为延长,产业内部的资本劳动比提高,劳动者数量减少,但工资收入大幅增加,技术贡献作用明显,生产效率和产品复杂性进步显著。
但是,制约其持续增长的价值约束——消费不足并没有得到根本解决,经济增长的利润空间实质是由累积的债务制造的,资本外流不可避免,要根除这一市场经济痼疾,只有改变最终消费单纯依赖消费需求的现状,通过引入储备需求,即央行购买公共品,免费向社会公开使用来实现,同时辅以商业银行的储备基金进行反周期操作,逐步消解经济周期。
最后,加快税制改革,开征房产税、遗产税,降低工资所得税税率,以抑制投机炒作鼓励劳动与创造,通过再分配手段促使消费占比提高,从而降低过高的基尼系数,实现十八大三中全会所要求的橄榄型社会,达成和谐稳定的可持续局面。
原文发表于《每经智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