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中国"人多地少"的矛盾决定了中国不具有粮食生产的比较优势,而应该多考虑发展经济作物等占地较少的农作物.
中部地区是全国的产粮区,但也是外出务工人员最多的地区.农业产量低,农产品价格低决定农民收入低下,而且农业需要长期看护,耗时耗力,远不如到沿海地区打点工,随便赚点钱也要比呆在农村强.其实在我的家乡呆在家里都称为"死农民",充满了鄙视之意!
好无奈,城里人嘲笑乡下人,农民工又嘲笑乡下人!你说谁还愿意当农民.
在建国初期,农村为中国经济建设提供了大部分的起始资金,国家还人为地扭曲价格系统,让工业品的价格大大高于农产品的价格,户籍制度又人为的限制了人力的流通,保证工人的利益.可以说中国的工业化是建立在农民的血汗之上,但是到了改革开放已经几十年了后,农产品价格稍微上涨,某些人就非常的紧张,说什么通货膨胀,不知道那些人的经济学是怎么学的?难道农民就不能分享点改革开放的成果吗?弱势群体的声音总不是那么宏亮!下岗职工的状况不跟农民的情况一样吗?
暑假做了调查才知道农村问题太复杂了,一时也说不清楚!
经济学还真的不是那些鬼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