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站务区 十一区 新手入门区
1222 0
2013-11-25
常会有这样的困扰:
你很烦,你试着静坐,然后用逻辑,理性的角度去分析“烦”这个感性的问题。
你问:我在烦什么?
然后,经过一番分析,你得出答案,它们是A,B,C,D.......
为了分析方便,我们在这个地方,留下A,B。省略之后的诸多“烦”。
但有一个事实,我想你也有这样的感受,你的注意力一般会在一段时间集中在某一件事上,而不会同时去集中想两件甚至以上的事,如果是,那你可能就是“左手画圆,右手画方”的某位大神了。
但是问题是,注意力是会转移的,那是说,此刻你可能在烦A,而后你又可能烦B,或者,你通过某种方式让注意力由A转移到B,这个问题,只是时间问题罢了。这点,有点像是时间序列。
于是,这个时候,心理学告诉我们:
最好的方法,便是接着做自己的工作,学习,而不去在乎“烦”,而后,情绪平息,世界安宁。
巧了,上述的现象与帕累托最优极为相似,视注意力为资源,对一件事的注意力多,对另一件事的注意力就少,这不就是帕累托最优么?而在资源配置中,达到帕累托最优之后,便没有改进的必要了,那是说,对于本来“不值得烦”的烦事,你没有必要再浪费你的注意力在“烦”上。
这个地方有一个成本的问题:
如果达到帕累托最优,你还要接着改进,那必然会产生成本,而在上述的实例中,你的成本是时间,还有诸多机会成本,学习,工作等等。
所以,此刻无为(不在乎)是最有效率,最恰当的做法。
从这个角度来讲,心理学的说法与经济学是极其相似的。
曾有位美国教授说道:经济学应该是心理学的一个分支,因为人的行为是受心理影响支配的。
很有道理。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